抗疫一年,林郑月娥重磅发声!回应批评与质疑

来自:香港通 0 0 2021-01-29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香港一直处于反反复复当中,没有真正摁住疫情。目前,香港还处于第四波疫情当中,确诊人数突破了1万。香港政府的抗疫措施、力度,也遭到了许多批评。昨天,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写了一篇《抗疫一年 总结经验》的文章,对香港在疫情控制方面的措施、经验等进行了总结,以下是全文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抗疫一年 总结经验》


去年1月25日,大年初一,我从瑞士出席完达沃斯寰球经济论坛赶回香港后,便马上投入了领导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工作,转眼已经一年。一年过去,新冠疫情仍肆虐全球,确诊宗数已接近一亿,死亡人数超过200万,各地经济严重受创,大家都寄望早日广泛接种疫苗,走出困境。


香港与内地、澳门和台湾相比,疫情的控制确是强差人意;但从国际层面看,亦能做到力保不失。


截至1月26日零时零分,香港确诊个案为10,223宗,少于130多个其他国家或地区;以每100万人计是1,360,是全球平均比率12740的约十分之一;以病毒检测量计算,每100万人是901,940个,更是“名列前茅”。无论如何,一年内多次反复的疫情,“外防输入”的严格把关和“内防扩散”的社交距离措施令香港旅游业进入冰封期,不少行业大受打击,失业率持续上升。因此,目前政府重中之重的工作是遏止疫情,让市民可重过正常生活,经济可重回升轨。


疫情发展


在11月下旬开始的新一波疫情,本来随着各项抗疫措施出台已令确诊个案数字由12月中的高峰缓慢下降,每日个案的七天平均数字在1月上旬已回落至40宗以下,但及后出现的感染群组令疫情在人口密集的旧区扩散,确诊个案数字出现反弹,1月18日更是经过一个月后单日个案再次超过100宗。至近日,单日个案数字仍在高双位数徘徊。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特首撰文配图


以地区分析,确诊个案在油尖旺区最多,单这一区已占全港个案超过三分之一。除了因为出现个案群组,该区人口密集、旧楼以至“劏房”较多,相信亦是导致病毒在该区传播的原因。


此外,我们加大强制检测力度,找出更多个案(特别是没有病征的感染人士),亦令个案数字进一步上升。抗疫工作疫情反弹,不容有失,政府在这一波疫情采取的措施都是抗疫以来最严厉的,并同时加强检测力度,包括使用法定权力强制市民接受检测:全港的任何一幢楼宇,只要出现两个并不相关的确诊个案,整幢楼宇的居民或曾在过去14天逗留超过两小时的人士都须接受强制检测;在较高风险的“指定区域”,把区内楼宇须进行强制检测的门槛由两个个案减至一个;并在更高风险的“受限区域”进行封闭式强制检测。加上其他类别的强制检测和“须检必检”、“应检尽检”和“愿检尽检”,自11月15日以来,由政府安排的检测量已高达310万个,是之前十个月总检测量的百分之85。


全力筹备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全球走出“疫”境的较大希望。特区政府在过去一个月密锣紧鼓进行筹备疫苗接种的工作,务求当疫苗审批工作完成及运抵本港后,便可尽快安排市民按优先次序接种。卫生署与三家早前已签署预先采购协议的疫苗供应商紧密联系,跟进数据的提供和争取疫苗早日抵港;同时正按专家建议的策略,继续接洽第四家疫苗供应商,希望采购第四款、采用另一技术平台的疫苗。此外,中央早前表示会支持香港确保新冠疫苗供应,如有需要,也会预留一定数量的内地研发或生产的疫苗供香港市民使用。我已就此向中央提出要求。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总结经验


新冠病毒前所未有,大家对病毒所知不多,加上抗疫初期香港检疫设施不足、物资匮乏,而且社会动荡未完全息止,街头暴力、政治抹黑、虚假消息等令抗疫举步维艰。


然而,在抗疫人员全力以赴、市民同心配合下,香港成功克服了一波又一波的疫情,曾经在不少日子实现“零”本地个案;我们也未曾采用对市民极为严苛的“封城”或“宵禁”手段,社会保持一定运作,公营医疗系统没有因不胜负荷而出现崩溃。综观全球的情况,这些抗疫成果绝非必然或偶然。回顾香港过去一年的抗疫策略,有以下八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依法办事


尽管公共卫生危机是关乎市民生命安全,是分秒必争,但作为法治社会,特区政府采取的每一项措施都须有坚实的法律基础。在这个过程中,特区政府援引《预防及控制疾病条例》(香港法例第599章)先后制订了十条特定规例,分别管制处所运作、入境、提供个人资料、佩戴口罩、群组聚集、病毒检测、疫苗使用等,亦曾按需要对规例作出修订。我们毫不犹豫地运用法定的权力落实抗疫措施,亦持续针对违规个案进行执法。


(二)专家领导


除了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的同事,我在领导抗疫首天已委任四位专家——梁卓伟教授、袁国勇教授、许树昌教授和福田敬二教授–组成专家顾问团,为特区政府提供意见。我们恒常留意寰球卫生组织向各地提出的建议,亦和国家卫健委以至省市就联防联控保持沟通和合作,两地专家亦曾举行交流会。因应新冠疫苗面世,我们就采购疫苗征询了卫生署辖下的科学委员会,近月亦委任了疫苗顾问专家委员会和临床事件评估专家委员会,分别就个别疫苗的成效及安全性提供意见,以及就接种疫苗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持续监察。在筹备疫苗接种计划时,我们又邀请了两位前卫生防护中心主管加入。有人曾批评我太听从专家意见,但公共卫生是一门讲理论、讲实践的学问,而抗疫须以科学为本。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三)设施配备


香港一向的卫生防疫物资都是依靠进口,本地生产近乎零。但当全球包括香港较大货品来源地——内地——都出现物资短缺,本地供应面对极大困难。有见及此,我们在抗疫初期,便把能力和设备提升视为重要一环,包括资助本地研发及生产口罩、面罩和其他个人防护物品、加建临时检疫中心、改装亚洲国际博览馆为社区治疗设施和安置安老院舍长者的特设检疫设施等。其中,中央政府支援我们在亚洲国际博览馆增设了950个社区治疗床位,以及在附近建成全新的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启用后将提供可容纳约820张病床的负气压病房,令香港医疗系统有充足的能力应对疫情。


(四)科技应用


本届特区政府重点发展创新及科技,建立了研发团队和人际网络,在紧急时做到了一呼百应效果。在今次抗疫中大派用场的包括监察检疫人士的电子手带及“居安抗疫”应用程式、协助追踪确诊者的紧密接触人士的“安心出行”二维码和应用程式、让市民掌握个案新近资讯的“本地情况互动地图”、可重用几十次向市民免费派发的“铜芯抗疫口罩+™”、可作快速测试的试剂、让我们侦测确诊者的大厦污水检测技术等。为了协助商户在疫情下可继续营商,政府亦动用19亿元推出“遥距营商计划”,资助商户采用网络安全、电子支付、网上会议等方案,及资助小贩商户转用电子支付系统。在兴建上述提及的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时,工程采用了“组装合成”建造法,大幅缩短工程时间。


(五)资讯透明


我由抗疫工作一开始时就要求抗疫工作要以较大的透明度进行,要迅速、有效地向公众传达新近及准确的疫情信息。由抗疫开始至今,每天由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和医管局主持的4:30记者会以及我和各司局长举行的记者会高达550场,新闻处共发出不少于3,000份新闻稿,并在不同社交媒体专页发表约5,500则帖文。我亦每月就政府抗疫工作发表中英文本报告,计及这一份已发表了12份有关报告。


(六)精准检测


正如寰球卫生组织多番强调,在未有有效疫苗研发和广泛应用前,病毒检测是抗疫的关键。事实上,特区政府检测能力是抗疫的严重樽颈,初期只有在卫生署和医管局合共每天数千个的能力,和私营化验所的有限服务。在中央支持引入内地的大型化验所和各方努力下,目前的检测量可达每天约十万次检测(未混样),但要用好化验所的检测能力,采样、运送物流、及时发放检测结果等仍涉及大量的工作。特区在中央大力支持下,于去年9月进行了为期14天的“普及社区检测计划”,共检测了170多万名市民,而现时我们正三管齐下强化检测,包括:


(1)“须检必检”:经法例规定特定人士须在指定时间前完成检测,已涵盖超过500个有确诊者到访/居住或污水检测呈阳性的处所/大厦、求医时有病征人士、安老院舍、残病人士院舍及疗养院工作人员以及的士司机。为此,政府已在各区成立19间社区检测中心。针对近日疫情,我们大幅增加向大厦发出强制检测公告,并分别在佐敦及油麻地两个“受限区域”进行封闭式强制检测;


(2)“应检尽检”:政府有关部门过去多月持续为高接触群组例如公共交通司机、街市摊档从业员等,和重要基建服务人员例如屠房工人、货柜码头指定前线员工提供免费服务,已检测超过130万个样本,此项检测工作会加强进行;及


(3)“愿检尽检”:一如早前的“普及社区检测计划”,部分市民为求安心,即使无任何病征,亦不属目标群组,也希望可接受检测。特区政府现已在47间普通科门诊,121间邮局和20个港铁主要车站派发检测样本收集包,尽量满足市民诉求。


(七)果断调整社交距离措施


减少人流和社交接触是防止病毒传播的有效方法,部分国家地区现正采取全面“封城”及“禁足”的严厉措施。考虑到香港的社会情况和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正常运作,特区政府到目前为止未采用这些严厉措施,而是按疫情调整,让商业活动、社交行为和上班上学可适度进行。自去年11月下旬出现新一波疫情,政府已把所有社交距离措施收紧至最严格水平。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八)外防输入滴水不漏


为做到外防输入滴水不漏,特区政府已先后收紧相关措施,落实了中国以外地方入境人士全封闭式管理,规定抵港旅客检测呈阴性后须由专车接载到指定酒店进行检疫。我们近日亦决定进一步收紧机组人员等的检测及检疫安排,减低病毒由外地传入本地社区的风险。


抗疫工作“没有很好,只有更好”。我们既不抹杀之前的努力,但同时虚心接受批评,不断总结经验,寻求改进空间。我们在抗疫战中不乏决心和努力,但不得不考虑香港的情况及措施的可行性。我们完全明白被关闭或压缩营业的商业处所面对的困境、学生缺乏面授课程对他们心智的影响、子女不能探望居住在院舍的父母的不安和市民忍受避免家庭朋友间聚会的失落,但我们面对的是世纪疫症,要走出“疫”境,还须大家忍耐和努力。让我们以积极的态度、坚定的信心,继续一起做好抗疫工作。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

2021年1月27日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