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20万“双非”如今处境如何?

来自:香港通 0 0 2021-01-12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双非”儿童,指父母双方均非香港居民,母亲怀孕后到香港生产的孩子,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双非”儿童在香港享有包括受教育在内的一切香港永久居民的身份权利。据了解,截至2019年“双非”儿童数量已经超过20万。他们的父母千辛万苦地让孩子在香港降生,本意是为孩子创造更优越的学习环境,但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每个“双非”家长的阵脚。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香港特区政府在2020年6月曾安排中三至中五的跨境学生回港上课。目前,香港新一波疫情仍在持续中,全港中小学停课也继续延期农历新年假期,跨境生返港上课遥遥无期。而即便香港疫情缓和了,跨境生想要全面回港复课的话,估计也得在全面复关后才可以。


受访人

李女士 | 家有小四跨境学童


“整天在家要深呼吸,母子才能相安无事。” 家住深圳的李女士,头胎曾因罹患癌症不幸离世,于是她决心克服万难赴港生子,为二胎孩子创造更好生活条件。但疫境之下,她怎么也没想到原本为孩子创造的优势变成了劣势。


去年年初李女士一家在香港短暂过完新年后,就返回了深圳的家,孩子一直在家上网课。“当时的福田异常安静,防疫物资也不丰富,还要担心深圳的返工潮。”李女士一家返深时正是内地新冠疫情发展的高潮时期,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资匮乏,加之担心春节后出现返工潮,为孩子的健康着想,李女士2-4月期间一直没让孩子下楼活动。


天天在家憋着的孩子缺乏运动,每天就玩电子产品,母子俩日日四目相对,战争几乎是一触即发。“网络,网络,还是网络。”李女士对记者表示孩子在家上网课,遇到较大的烦恼就是网络问题。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香港网站登陆很慢,上传很慢,家长群也沟通不了。”“孩子的学习资料要登陆外网查询,一些注册信息要上外网提交,学校的家长群都是在FACEBOOK的'Messenger'上组建的。”因为深港两地不同的网络环境,李女士感到心力交瘁。


“我也听说有家长选择在深圳暂时就读的,如果读深圳公立学校,要租新的房子,私立学校学费更是20万起跳,而且两边教育体系不一样,深圳的学校会使用简体字,中文教学进度也更快,孩子很难融入。”在被问及会不会考虑让孩子回内地读书的问题时,李女士直言太难了。


受访人

袁女士 | 家有小五跨境学童


“复课初期让孩子在家里上过一段时间网课,但是在家里孩子通过电脑跟老师上课互动很难的,提问又不方便,上传作业和批改作业都比较慢。加上网速不好,上课时小孩的视频图像与声音经常卡顿,长久下去肯定不行的。”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人在深圳的袁女士意识到,离开面授课程,孩子的上课效果会差很多,加之正常通关遥遥无期,长此以往孩子的课业会被网课拖累,袁女士只好忍痛将孩子送回了香港,让孩子只身一人借宿在朋友家,与朋友一家四口挤在一间30平米的小屋之中。


其实挤在朋友家中,并不是袁女士最初的选择。当初袁女士一家为了孩子能返回香港上课,费了不少心思。最理想的解决办法是寄宿家庭,但是询价之后,发现寄宿家庭要价在9000到12000不等,这是袁女士无法承受的。


给孩子单独租房,袁女士既考虑到成本过高,也考虑到孩子单独居住的安全问题,收关还是作罢。收关幸亏袁女士一朋友好心收留,孩子返港上课的问题才算初步得到解决。但孩子只身一人在港接受教育,才是袁女士烦恼的真正开端。


“隔离14天,小孩在那边天天待在家里玩游戏,我们不监督她,她首要周上课就天天打瞌睡,到了第二周作业都很少能全部完成,最多只完成一到两科。”缺乏家长的监督,孩子在香港宛如断线风筝,原本总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女儿现在对待课业的态度开始变得随心所欲。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最要命的是,孩子睡眠不足,早上起不来。”因为借宿家庭的成员以成年人为主,作息时间较晚,孩子受影响也都要到12点后才能入睡,睡眠时间不充裕让女儿早上总是起不了床,无法按时出门搭车。


“6点多,阿姨叫她不起床,要我打电话过去叫才起床。”袁女士女儿原本一直住在福田口岸,跨境上学。借宿香港朋友家后,上学所需时间反而从先前的40分钟增加到1个多小时,上学路程变长了,睡眠时间又不足,袁女士非常担心这样的状态会让女儿无法专心学习。


尤其在通关遥遥无期的背景下,现时,袁女士说自己连只此可以用来前往香港探望女儿的“探亲签”都没有办理,原本用以通关的深户“无限次数”签证又无法使用,袁女士不知道自己和女儿骨肉分离的焦心状态,还要持续多久。


“当时选择在香港生小孩,就是想为小孩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但谁知道修例风波加上新冠病毒,香港搞成这样。”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如果她没有读到小五,只是小一、小二,我们一定让她回来读书。”袁女士表示,修例风波后,自己一度想让女儿回内地读书,但现实情况是,孩子已经在香港读到了小学五年级,深港两地巨大的教育藩篱注定袁女士的孩子无法再回内地就读小学,也再难融入内地学习环境。


受访人

陈先生 | 家有小一跨境学童


相比袁女士,陈先生的烦恼也反映了更多“双非”学童家长的现状。“孩子上网课,家长的问题比较大。”家在深圳的陈先生,在疫情开始后,选择让自家的跨境学童,在深圳上网课。


“我觉得我在跟小朋友一起上小学。”陈先生说以前小朋友每天很早上学,在接回孩子之前,几乎不用为孩子教育费心,但网课教育下,对家长参与度的要求直接提升了一个量级。


尤其是陈先生家孩子刚刚升小学,幼童的自律性往往比较差,需要家长全程陪同上课,此外,还要陪伴孩子完成课后作业,并帮孩子上传,下载作业,复习课程等等。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意味着家长为孩子教育付出的时间几何式上升。陈先生表示,自己的工作性质让自己可以全天候陪伴孩子在家上学,但这种学习模式对于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爸妈来说,几乎不可能实现。


此外,孩子过度使用屏幕造成健康问题是陈先生的另一大担忧。“小学原本要到小二才允许电子产品参与教学,但疫情下,小一的学生也不得不每天对着各种屏幕完成学业。”


“之前也有家长群里说有要回老家读书的,但是10个说的人里面,真正这样做的,也就是1、2个。”被问及是否考虑让孩子回内地读书时,陈先生坦言,困境之下,经常听到其他相同处境的家长提出要让孩子回到内地读书,但因为教育体系不同,教授语言与书面文字不同,加之成本问题,收关真正付出实践,让孩子回内地读书的家长还是寥寥。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 | 内地小学课堂



但陈先生相信,最艰难的时间总会熬过去,他期盼深港能早日恢复正常通关,让孩子重回面授课堂。


内地回不来,香港进不去。每一个身份尴尬的“双非”学童背后,都有身不由己的心酸故事。


唯有希望香港疫情早日“清零”,跨境学童尽快重回面授课堂,至少在深港通关这件事上,再少一些无可奈何的人间惨剧。


来源:香港经济导报


 开户金 交流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