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保险+养老社区,但,大家可能看见的只是每个养老社区造成以后的表像,行外人看热闹,行内人会看门道,
因为不同的投资战略也决定着保险机构投资养老社区的具体方式以及未来发展潜力。
目前,我国各家保险+养老社区的战略布局已显现出三大梯队:
首要梯队坚持重资产布局养老社区,
第二梯队轻重资产布局养老社区,
第三梯队则是处于浅尝辄止,谨慎观望的阶段。结合,辅以股权合作、收购养老院等投资方式,减负前进。
今天,二少君想跟大家唠的就是位列首要梯队的代表型公司,坚持重资产投资养老社区,不断深入布局全国的泰康。
泰康之家高端养老社区的崛起,是中国迈入养老新时代的一个重要信号,泰康率先从2007年在国内开始布局医养社区,经过这13年的自我探索,虽然问题不少,但是,从投资、布局、运营再到管理养老社区,已经形成了自有的一套医养体系,
泰康可以说是中国连锁运营高端养老社区的先驱者,深耕至今,泰康已经形成医养品牌领域建设与布局都是领军者的态势,也是众多险企模仿追赶的目标。
这一篇,我们详细分解一下泰康的医养战略属性。
△泰康之家·申园
1)没有理想,就没有泰康
深入分解泰康的社区布局战略之前,
二少想先聊聊泰康的掌门人——陈东升
1957年12月27日,陈东升出生在湖北天门,他出生的这一年,新中国首要个“五年计划”已经胜利完成,这是一个伟大时代的开端。
1979年,陈东升考入武汉大学,专业是政治经济学。
1983年7月,陈东升毕业于武汉大学,陈东升特意回天门找人学了石刻方法,在洛咖山上的一块石头上,花了整整半天的时间,刻下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始”字。

1989年,彼时的陈东升调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下属的《管理寰球》杂志做副主编,也是在这个时期,他干了一件大事,策划初创了中国500大企业评选,他指挥编辑部“参照国际惯例”,按照销售额排序评出中国的500强企业。
编辑部后来组织编写500家大企业的图书,给入选的企业发函,买书者交450块,登广告者交4500块,没打一个电话,就收了850个广告,为杂志上挣了400万,在那个年代这是实实在在的一笔巨款。
这一年,他30出头,也是在那时萌发了创办一家500强企业的梦想。
他说:“没有一定数量在国际上数得着的大企业,国家的强盛也无从谈起”。

次年,东京的街头,日本生命保险,火灾保险居然的招牌霓虹闪烁,斑驳的夜色里,
“原来保险可以做成企业巨擘。”
这一年,陈东升33岁,随着中国青年代表团访问日本。
1992年,陈东升毅然辞职下海,先后创办了嘉德拍卖和宅急送快运,而承载着陈东升寰球500强梦想的泰康人寿,直到1996年才获批成立,而也是从那一刻开始,他的野心,终于可以在金融帝国里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1996年9月16日,泰康人寿正式举办了开业庆典仪式,泰康人寿签发了2张保单,陈东升是001号,任道德(泰康最早的创业者之一)是002号,买的都是“永相伴”的寿险保单。
如当时的陈东升所言,这两张保单,未来是要进入泰康博物馆的,终于在今天的泰康商学院的博物馆,陈东升兑现了他的诺言,陈列着他与任道德所购买的泰康首要份保单。
泰康商学院博物馆陈列的001号保单


泰康跳出陈旧的思想观念去模仿寰球上很好的样本,即“找很好的葫芦画瓢”。
首要,视觉敏锐,善于发现
模仿强调准确性和针对性,在把握公司核心发展战略的基础上,以全球的视野在繁杂的信息中准确模仿对象,找到“很好的葫芦”。
第二,把握时机,率先模仿
率先模仿就是要强调“时效性”。要快速果断,在国内同行业中起首模仿,一定要比其他人更快,更稳,从而实现在特定市场、特定时间领先的目标。
第三,超越模仿,实现创新
“画瓢”要为我所用,要在学习、研究、消化的基础上与本土、本企业文化相结合。模仿的较高境界是将模仿的对象不留痕迹地融入企业自身发展,变成企业独有的东西。
2)泰康的“苹果”
在中国,养老社区由寿险公司来做最合适,
这是养老模式的重要创新,
可以实现投资,产品,服务三个延伸。
人寿保险嫁接养老社区,满足人们的终点保障需求,体现保险的终点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