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下旬有个节气叫"冬至",这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有的朋友发微信说,冬至是最寒冷的一日之内,这是一种不靠谱的说法。应该说,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日之内,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日之内天变长。与冬至相反,6月下旬的夏至,则是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一日之内。过了夏至,白昼一日之内天变短,到了冬至,则是最短的一日之内。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这天之后,太阳又逐渐北移。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比较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因此说,冬至不是最冷的一日之内,而是严寒天气的开始。
事实上,中国长江中下游及江南地区的严寒天气主要集中在元月上中旬。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