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茹”字的用义、音韵及诗例考证

来自:水畔网行 0 0 2019-08-03

平水韵中,有不少汉字同时分列在不同的声部中。譬如,“茹”,它分列在平水韵中的上平声六鱼、上声六语、去声六御和七遇这几个声部中。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我想应该是汉字的多音和多义性。它给诗词写作既带来了便利,又带来了困扰。最近,有诗友跟我讨论“茹”的音韵及用法。我请教了悉尼诗词协会的汪学善和谢绍勇两位老师,并查阅了相关资料。现根据汪谢两位老师的赐教以及相关资料,将“茹”的字义、音韵及用法归纳如下。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茹”字的多义性

  根据《康熙字典》等工具书解释,茹的字义如下:

 (一) 基本字义

(1)吃、咀嚼、吞咽。“舜之饭糗茹草也,若将终身焉。”(《孟子.尽心下》); “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礼记.礼运》)

(2)动词:受、含。 

(3)动词:揣测、度量,估计。“我心匪鉴,不可以茹。”(《诗经.邶风.柏舟》)。

(4)臭,败:“以茹鱼去蝇,蝇愈至,不可禁”。

(5)柔软:“柔茹而寡断”。

(6)菜:“菜茹有畦”。

(7)根互相牵连的样子:“拔茅连茹”。

(8)姓氏。详见百度百科词条“茹姓”。如清代有茹棻。

 

(二) 详细字义

 1. 动词

(1)同本义,吃。

 茹,食也。“吴越之间,凡贪饮食者谓之茹。”(《方言》)。(注:“今俗呼能粗食者为茹。”);“茹毛飮血”(《礼·礼运》);“舜之饭糗茹草也,若将终身焉。”(《孟子·尽心下》);“不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庄子·人间世》)。

 食菜曰茹。“公仪子相鲁,食于舍而茹葵”(《前汉·董仲舒传》);“不茹园葵”。(《主莽传》);“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庄子·人间世》);“饮其血,茹其毛。”(《礼记·礼运》);“柔则茹之。”(《诗·大雅·庶民》)

 又如:茹荤饮酒(吃肉喝酒);茹毛(太古时人们连毛带血捕食禽兽);茹草(吃草);茹恨(饮恨,含恨);茹素(吃素食,不吃鱼肉等荤腥);茹荤(本指吃葱韭等辛辣的蔬菜。后指吃鱼肉等);茹薇(采食野菜);茹斋(吃素食)。

 啜也。“啜,茹也。”(《尔雅·释诂》);“茹啖其草木荑实。”(明· 刘基《苦斋记》)。

(2)喂牛马。“茹,饭牛也。”(《玉篇》);”饭马也“(《广韵》)。

(3)贪,恣。“茹,贪也。“(《广雅》);“茹,恣也。”(《广韵》);“吴、越之闲凡贪飮食者谓之茹。”(《扬子·方言》);“今俗呼能粗食者为茹。”(《郭注》)。

(4)包含、容纳。“茹古涵今,无有端涯。”(唐· 皇甫湜《韩文公墓铭》);茹内(容纳);茹古涵今(犹言博古通今)。

(5)引申为忍受。如:含辛茹苦(受尽辛苦);茹恨(饮恨,含恨);茹荼(比

喻受尽苦难。荼,苦菜);“柔亦不茹。“(《诗·大雅》);茹痛(忍痛)。

(6)猜想,度也。“玁狁匪茹。”(《小雅》);“来咨来茹。”(《周颂》);“我心匪鉴,不可以茹。”(《诗·邶风·柏舟》)。

(7)包,围裹。“十月初冻尚暖,未须茹瓮”(《齐民要术》)。

(8)杂揉。“辰放氏作,时多阴风,乃教民搴木茹皮以御风霜。“(宋·罗泌《路史》)。

(9)塞。“诸船人行船、茹船、写漏、安标宿止不如法,…笞五十。”(《唐律疏议》)。

 

  2. 名词

(1)蔬菜的总称。

“秋黄之苏,白露之茹。”(《文选.枚乘.七发》);“又青、徐炎旱,五谷损伤,民物流迁,茹菽不足。”(《后汉书.卷六六.陈蕃传》)。

 又菜茹。“菜茹有畦。”(《汉书·食货志上》);“环庐种桑、柘、菜茹。”(《晋书·地理志》)。

(2)植物的地下部分的真根、球根、块根或其他变茎。如:拔茅连茹。

(3)草名。“茹藘在阪。”(《诗·郑风》);“茹,藘。”(《尔雅·释草》《注》今蒨草也。)

(4)水名。“澧水,又东茹水注之。”(《水经注》)。

(5)地名。“上谷郡茹县。”(《前汉·地理志》)。

(6)陂名。“馥为扬州刺史,治芍陂及茹陂,以漑稻田。”(《魏志·刘馥传》)。

(7)姓氏。“茹千秋为骠骑咨议。”(《晋书·五行志》);“蠕蠕入中国为茹氏。”(《通志·氏族略·茹氏注》)。

 

  3. 形容词

(1)柔软、软弱。

“茹,柔也。”(《玉篇》);“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楚辞·离骚》:《注》茹,柔堧也。);“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韩非子.亡征》)。

(2)腐败、臭败的。

“以茹鱼去蝇,蝇愈至而不能禁。”(《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茹鱼:腐败发臭的鱼;“神蘂形茹。”(《左思·魏都赋》,《注》物自死曰茹。)

 

 (三)带“茹”的常用成语

  1. 茹苦含辛,也作“含辛茹苦”、“茹苦含酸”。比喻饱受辛苦。

 “柔亦不茹,刚亦不吐。”(《诗经.大雅.烝民》);“衔酷茹恨,彻于心髓。”(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茹苦含辛,更百千万亿生而后成。”(宋· 苏轼《中和胜相院记》)。

  2. 茹毛饮血。指原始人不懂得用火,捕到禽兽就连毛带血生吃。“饥即求食,饱即弃余,茹毛饮血,而衣皮苇。”(汉· 班固《白虎通义》)。

  除以上几个最常用的成语外,“茹“字开头的成语还有:茹古涵今,茹泣吞悲,茹柔吐刚,茹鱼去蝇,等等。

 带有“茹“的成语还有:拔茅连茹,柔茹刚吐,柔茹寡断,吐刚茹柔,衔悲茹恨,饮冰茹蘖,饮血茹毛,等等。

 

 二、关于“茹”字的音韵

       1.      上古音系

 字头   声符   韵部   对应广韵小韵   拟音     

 茹      女     鱼        如                    nja 

 茹      女     鱼        汝                   njaʔ

 茹      女     鱼       洳                    njas 

 

 其他形式       拟音     声调      批注

 茹  ꡔꡦꡟ      Zhÿu     ry       平声      

 茹  ꡔꡦꡟ      Zhÿu     ry       上声      

 茹  ꡔꡦꡟ      Zhÿu     ry       去声      

 

2.      中原音韵

 字头   小韵   声母   韵母       韵部      声调      四呼     宁继福 

 茹        如      日     鱼模撮     鱼模     阳平     撮口呼    ɽiu

 茹        孺      日     鱼模撮     鱼模     去声     撮口呼    ɽiu

 

3.      洪武正韵笺

  字头    小韵     反切     韵目     韵部    声调

  茹         如       人余     四鱼      鱼      平声

  茹         汝       忍与     四语      鱼      上声

  茹         孺       而遇     四御      鱼      去声

 

4.      《康熙字典》则以为平上去韵义同。其言曰:茹字有平、上、去三声,皆于字义无系,如《易》之连茹,王肃音如。《易韵》读孺,《诗》之匪茹、来茹,笺音汝,徐音如。《前汉·董仲舒传》茹字音汝,《王莽传》茹字又音如。唯茹藘茹字,《诗》笺及《尔雅》疏皆音如。茹毛、茹草、茹荤,茹字皆音人庶切,余音或平或仄,不可泥也。《正字通》以连茹、不茹、茹毛义列于如音,以来茹、形茹等茹列于孺音,非是。

 

   5.《唐韵》 人诸切,音如。 《集韵》、《韵会》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