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鼻炎,是治不好的。
说实话,他说的收关这一点,我内心深处也是有一点含糊的概念的,但听一个医生这样直白地说出来,我还是措手不及。
就像是明知道喝酒伤身,心里却总存着适量饮用可以养生的侥幸心理,但突然有一日之内某科研结论明确告诉你”喝酒对人没有任何益处“,有一种被一棒打醒的感觉。
国人常说“西医治标,中医治本”,西医是不是太不思进取了?再难治的病,难道不应该从人体阴阳五行入手,从整体上进行调理吗?怎么可以轻易放弃呢?
事实上,不妨仔细想想,我们周围的人所得的那些常见的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肠胃炎、关节炎、哮喘、痛经等等,有哪一样是可以根治的?
不管吃什么神药,挂什么神水,顶多可以减轻症状、延缓病情加重而已。
换种角度来说,承认疾病不能根治,其实就是承认人的不完美。病就是人体的一种缺陷,而因为这种缺陷我们必须要忍受各种各样的不便。
这就像为了食欲我们就要忍受排泄的不便,为了性欲我们就要忍受避孕的不便一样,既然做了人,就要坦然面对“不便”这一人生中最基本的现实,而且随着年龄增长,不便会越来越多。
我从前有一个70岁的华人房东,同时身患糖尿病和肾病,但她每天也就是遵医嘱吃药和注意饮食,从不听她抱怨自己命不好,也从没见她到处打听可以根治顽疾的秘方,每天都乐观开朗。她就是那个原意忍受不便、跟疾病和解的人。
而那些对权健之流顶礼膜拜的消费者,往往都是不愿跟自己的缺陷和解的人,总是心心念念要达到某种理想的健康状态,听到“根治”两个字,就跟武林中人听到了“九阴真经”一样,似乎是一下子找到了得道升仙的终南捷径。
悲哀的是,无论在他们头上打多少棒都打不醒。
第三种认知:不是所有的病都真的是病
我从小手足多汗,为此母亲曾带我去看过一个名老中医,老中医说这是气虚之症,开了一张方子让我调理。后来吃了许久也没见补进去的气产生了什么蓄水作用,也就放弃了。
但现在想来,多汗真的是一种病么?也就是跟人握手的时候会有所尴尬,让人误以为自己刚上了厕所没擦干手。
所以我在想,有时候我们所说的“病”,是否也就是一种跟常人不同的体质特征而已?
比如说我以前讲到过的狐臭,在国内被视作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得这种“病”的人常常耻于见人,只能到处从电线杆小广告上求医问药。
但是到了国外才发现,狐臭其实就是大部分人身上都带的体味,每天用点除味剂就可以清新无烦恼。
再比如说,国内的一种常见病叫“少白头”,得这种”病“的人就像是武侠书里鹤发童颜的老怪物一样招人异样的眼光,只能焗油染发以在人际交往中夹缝求生。
但是到了国外才发现,人的头发是可以有赤棕黄白各种颜色的,有不少年轻人的头发也呈现出“鬓已星星也”的模样,看上去也并不觉得老迈颓唐。
所谓“病”,就是给人的身体带来损伤、不适、不便的非健康状态,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把给自己带来“异端感”的体质特征也归于“病”的一种。
这种“病”并没有任何生理上的不适,而只有心理上的排异。排异排到一定程度,上网成瘾会成为一种病,结婚不生孩子会成为一种病,跟同性谈恋爱也会成为一种病。
相对于那些非权健而不能根治的疾病,我们更应该跟这样的“异端体质”和解,告诉自己:
“与众不同”并没有什么毛病,“少见多怪”才是人类需要根治的痼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