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是了解一个国家或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窗口。澳洲不管城市或乡镇都设有公共图书馆,而且设施都比较好,不论白天夜晚,图书馆里都有很多读者,很多人每逢休假日都喜欢去图书馆。我到悉尼一个多月来,已经参观了悉尼大学图书馆和TAFE图书馆。听说Chatswood图书馆是新南威尔士州建设得比较好的图书馆,又离我们住处比较近,早就想到这家图书馆看看,正好Jessie做出了这种安排。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Chatswood举办公共图书馆的历史很长。1935年发起的免费图书馆运动,对悉尼公共图书馆建设产生重要影响。我们现在参观的Chatswood图书馆属Willoughby市政府管理和资助,所以又叫威乐比(Willoughby)图书馆,是悉尼市下属市镇最繁忙的公共图书馆之一。馆舍位于Chatswood文化中心广场,这个广场2011年竣工投入使用,是车士活的心脏和标志性建筑。除了图书馆之外,还有1000座的音乐厅、500个座位的剧院、展览馆、餐厅、商店和地下停车场,是本地居民经常光顾的场所。
图书馆建筑面积约5000平米,在城市公共馆中只能算中等规模,但是比国内中等城市的公共图书馆要好。在入口处,有一个自动还书柜。我们沿着楼梯走至一楼,又看见两个还书柜安置在墙体里。门禁前矗立着一块“Welcome to the library”的标牌,并提示你只能带瓶装水进入。通过门禁进入大厅,一个咨询服务吧台展现在面前。吧台成矩形,里面坐着几个工作人员。有的在回答读者质询,有的在帮读者办理读者卡,有的在接听外来电话,有的在操作电脑,显得很忙碌。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我们走进威乐比图书馆,Jessie请Vivien女士出面接待,她带我们一面参观一面介绍图书馆的基本情况。
一眼望去,整个图书馆大厅显得宽广大气。各类开放式书架整齐有序地摆放着,把整个场馆分隔成不同文种、不同门类、不同载体的存书和阅览区。书架上放置了各类图书、报刊、杂志、CD、DVD等媒体。电子阅览室、学习室、儿童游乐室、自动借书装置等应有尽有。我注意到有不少中文图书,包括小说、杂志等。图书馆的阅览桌旁和一些休闲沙发上坐了很多读者。还有一幅幅设计精美介绍新书的招贴画、活动公告等映入眼帘。加上点缀其间的各色装饰和盆景,使整个环境幽雅悦目。尽管有很多读者在翻阅或浏览图书杂志,大家聚集一堂,各不相扰,悄然静寂,这实在是一种文明素质的体现。大厅设有电脑和复印机,只要投入一澳元硬币,就可以使用。持有读者卡,可在配有多台电脑的电子阅览区,通过网络查阅所需的资料,并能租借或预定图书或数字资源。自带笔记本电脑或IPAD等手持终端,就可利用WIFI自助上网学习。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澳大利亚这个以英裔为主组成的移民国家里,政府实行多元民族文化政策,各地图书馆都备有除英文以外的多种语言的书报杂志和供读者借用的音像磁带。我看到进入该馆的读者,有不少华人。因为在车士活,华人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所以,该馆每年都要采购大量中文图书。在异国他乡,在一个小市镇的图书馆里,能有这么多的中文藏书和华人读者,令人联想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澳大利亚政府提倡民众多读书,也很重视少数民族的文化介绍传播工作。图书馆除了设立各民族文字的书籍专柜外,还举办多种活动来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和提高学习兴趣。例如,该馆组织了读书报告会、电影俱乐部、知识有奖竞赛、读书俱乐部、eSkills交流等,还为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人们举办英语学习、讲座等。图书馆还组织一些作家或社会名流介绍作品,请专家学者介绍新近科技成就。政府还规定,教师、学者、新闻记者、科学家、工程师等知识分子的购书费用,可以从当年应缴的个人所得税中扣除。
图书馆全部采用网络管理,只要你将需查阅的图书信息输入电脑,荧屏上就会显示出你检索的那本书是属于哪种文字、哪个门类、存放在哪一个分区的书架上。借书时自己把书拿到自动借阅台上自助办理,遇到问题可以咨询管理员。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澳洲的图书馆提倡资源共享。与威乐比图书馆联合共享资源的图书馆有六个,包括Artarmon, Castle Cove, Naremburn, Northbridge ,West Chatswood and the Shorelink libraries等,在这几个联合馆里,图书资料可以统借统还。
办理借书卡的手续非常简便,只须凭个人医疗保健卡、老人优惠卡、驾照或PHOTO卡等证件,随便哪一种都行,自己到图书馆服务台的电脑上输入有关信息或请管理人员操作,当场就可以领到一张借书卡。一张卡每次可借20本图书杂志和8盘DVD或CD等音像视频读物,借期3周,可续借2次。全区通用,电脑联网,还书时可随时丢在附近图书馆大门口的还书箱里,非常方便。
该馆的开放时间:周一至周四是上午9点到晚上9点;周五是上午9点至下午6点;周六是上午9点到下午5点;周日是下午2点至5点;公共节假日不开放。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与中国的图书馆一样,这里的图书馆普遍都建有网络图书馆,读者凭办理读者证时赋予的用户名和密码可随时访问网络资源。可在网上预定图书、杂志或DVD和CD等读物。值得一提的是,网上资源里有不少中文图书和数据库,譬如,国内很多高校图书馆购建的龙源期刊库,在这里也可看到。
我问起馆藏图书册数、购书经费和职员人数时,遗憾的是Vivien女士回答不出来。这些数字在国内都是公开的。因为公共图书馆用的是公共财政资源,每年都有政府下拨经费,读者对图书采购情况和管理情况有知情权。
与国内公共图书馆比较,这里图书馆的长处明显在于:首要,政府和社会都很重视图书馆的建设,图书馆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藏书颇为丰富;第二,在图书采购和场馆布置方面,十分注意外来移民(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阅读习惯;第三,图书馆提供了优雅舒适的学习环境,市民都喜欢去图书馆阅览书籍或休闲,从七、八十岁的老人到哑哑学语的婴幼儿,都愿去图书馆读书或享受那种文化氛围;第四,图书馆积极组织多种活动,在全社会有影响、有地位,真正发挥了文化教育和文明教化的功能。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