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回达尼丁一个星期了,小城还是那么安静美丽,窗前依然是远山碧草如茵,夜晚依旧是璀璨繁星满天。
回国的那段日子,被问的最多的是为什么选达尼丁这座城?为什么不是奥克兰?是啊,为什么?说来话长。
大约在2006年,我的一个好友被交换到美国当老师一年。那一年,从中国去了100多名老师,被交换到美国不同的州,不同的城市。
大家统一在纽约集合,开会,很多人被分去了纽约、洛杉矶、西雅图、芝加哥、华盛顿,全是久负盛名的大都市。而我的好友被分到远离美国本土的阿拉斯加,一个叫朱诺的城市,只有三万人。
一年后,大家从美国各地集合到纽约,开回国分享会。所有去大都市的老师全部在倒苦水,这一年在美国饱尝人情冷暖,有的住在寄宿家庭天天饿肚子,有的一年换了五六个寄宿家庭,感觉啥也没干,基本就在搬家。
这些都是英语老师,英文非常棒,来之前都信心满满的要体验美国文化,可收关呢,无一例外的感觉自己被边缘化了,美国文化是啥不知道。
轮到我的好友发言了,她的发言让所有老师大跌眼镜,本以为她的苦水最多。可在这一年中,她深入朱诺的中小学,传播中国文化。
她的寄宿家庭非常友善,经常开派对,带她结交各类人士,带她听音乐会、看话剧、泡酒吧、登山、出海航行,甚至带她参加当地酋长的婚礼,带她参加任何可能的活动。
临回国时,好友已经成了寄宿家庭的一份子,好似他们的女儿难舍难分。
好友说,寰球上的大都市都是相似的,冷漠而缺乏人情味。不能怪寄宿家庭,他们生活在大都市,工作和生活压力巨大,人都是自私的,自顾不暇的情况下,哪有多余的精力献爱心。
小城市则不同,这里的人有钱有闲,乐善好施,愿意花时间帮助别人。如果想融入和体验异域文化,尽量选择小城市。
借鉴了好友的经验,奥克兰首要个出局,惠灵顿风太大,经常扒着绳子走。本来想选基督城,又很怕地震。就它了,达尼丁,这个依山傍海的大学城。
我心想,既然已经飞了一万公里,再多飞一千公里也无妨。
达尼丁,没让我失望,家门口随便一所小学,都是建于一八七六年,一百四十多年前啊!
有历史才有传承,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谓名校,不是规模有多大,学生有多少,而是无论世事变迁,人员更迭,历经沧海桑田,永远不忘初心。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寰球名校都远离大都市,建校于小城镇。做学问,本就要远离繁华,去其浮躁,苦其心志。
做生意,一定是城市越大机会越多,可教育呢,城市越大教育越好吗?
下图是整个新西兰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分数,绿色的是奥克兰地区的学生分数,红色的是奥塔哥地区的学生分数,达尼丁是奥塔哥的首府。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奥塔哥地区的学生阅读写作分数在全国排首要,远远高于奥克兰地区。
这次回国为八月达尼丁教育游学之旅做宣传,倍感失望。很多家长都说,达尼丁,没听说过,如果是奥克兰,我们会考虑,如果是美国,我们一定去。
我不知道,我们追求的是优秀的教育还是超级大都市?一般的游学,学生或家长顶多接触一所学校,而且对学校也是盲人摸象,在校园里转一圈拍个照,到此一游而已。
而这次,我们辛苦四个月谈下了达尼丁的6所学校,大都是百年名校,新西兰的很多名人都出自这些学校。我希望带着大家去摸清名校的脉搏,去认识和了解什么是优秀的教育。
可是成交惨淡,只报名了七位团员,有两位因为特殊原因拒签。
这是昨天的奥塔哥日报,乔治小学的校长接受采访,说她非常盼望中国代表团的来访,学校里的孩子正在练习中文,希望到时能和中国客人交流。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我很惭愧,不知道怎么面对这些心中有爱的校长,每所学校都愿意抽出一日之内的时间接待来自中国的客人。
非常感谢七位团员对我的信任,感谢这些百年名校的校长不遗余力的配合我这个老外!教育不是急功近利的拔苗助长,是给孩子的内心注入力量!
我相信达尼丁是海贝里的珍珠,假以时日,迟早会看到它璀璨的光芒!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