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记:那颗中国心

来自:达尼丁的海伦 0 0 2016-03-17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海豚信使qq群里和大家聊天,有家长问陪读能打工吗,能移民吗?说明一下,陪读签证是不能打工的,新西兰政府发给父母陪读签证,是希望国际学生像本国孩子一样,一直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

有家长希望孩子上小学就出来,我在文章《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写过孩子太小出来很容易丢掉中文。

中文在当今的寰球有多重要呢?

奥克兰机场到处是中文指示牌。新西兰较大的银行ANZ的亚洲总部里满是华人员工,只会中文听说不会读写的只能当助理,要升到经理级别必须中文听说读写都会。为什么呢?重要客户全是华人,中文不好怎么和客户沟通呢?

达尼丁,这个只有十二万人口的小城,从小学到高中,很多学校都有中文课程。今天参观的巴温初中每周都有中文课,校长告诉我附近的四所小学没有中文课,为了让孩子学中文,小学校长每周一次,风雨无阻的把选修中文的孩子送过来听课。

这些校长们多有眼光啊,他们看到未来新西兰一定会和中国有更多的交集、更多的合作、更多的贸易。中文是我们的母语,是孩子长于洋人的法宝,怎能轻易丢掉?

瞧,这些达尼丁的孩子拿着中文课的奖状多开心!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来新西兰前一直觉得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出来后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出国是旧的问题去了,新的问题来了,于是写了《没有完美的寰球》。如果抱着国外一定比中国好,出国一定失望大于希望。

过程永远比结果更有趣,出国是两种思维模式的碰撞,从东方思维到西方思维。

西方思维是什么呢?今天在学校教室看到一句话,这个教室不是教正常孩子,是教智力有缺陷的孩子。墙上写着:Don’t say:I can’t,say:I’ll try(不要说,我不能,说,我要尝试)

西方思维说白了:少废话,多行动。

刚开始两种文化对我的冲击特别大,白天学习新西兰公司的规则流程,晚上和国内沟通又要倒回中国模式,有一段时间脑子变成了浆糊,不知道怎么才能搅动。

神经错乱的那段时间熬过之后,发现也没什么,就像多学了一门功课而已。

琳可曾经问我,会不会永远居住在这里,我说:儿子有可能会,因为他已经爱上了这里的学校、这里的老师,他在这里成长,这里有他的童年、他的同窗、他的故事。

我喜欢这个小城,愿意在这里旅居一段岁月陪伴儿子成长。但只是喜欢,不是爱。就像小时候喜欢吃好友家的饭,好友妈妈打趣说这么爱吃到我们家当女儿好了。怎么会呢,我只是爱吃而已,家还是自己的好。

以前一直不解,民国时期中国军阀混战,战乱不断,为什么那么多名家大儒在海外功成名就,却非要回到那个乱世中国。

原来血浓于水,这个国再好,于我只是做客。我还是爱读中文字,爱看中文书,即使读《飘》这样的英文名著,也还是看中文译本才能酣畅淋漓。现在读中文书成了豪华品,每晚陪儿子读英文画册成了必修课。

我之所以有勇气在达尼丁待下去,因为西安城永远像一座灯塔,照亮我回家的路。那有数不清我爱的小吃,有我的家人我的好友,有我几十年满满的记忆,我爱的一直是那里,从未改变!

See you again

It's been a long day without you my friend

And I'll tell you all about it when I seeyou again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