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问题。 我们考虑学校时,还有一点就是国际化问题。我开始不想让孩子还和中国孩子混在一起,担心她难以融入本地。但老婆担心孩子在纯白人的学校,孩子受歧视,老师处理少数族裔孩子问题也缺乏经验。我觉得也有道理,本来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如果孩子受委屈,那一切都没意义了。我们目前所在的小学,有45%亚裔学生,55%的白人,2%黑人和3%的西语裔。以上是学校网站上的数据。据我观察,所谓亚裔学生,印度人(还有目测不出来的孟加拉人)为主,中国人占亚裔中的1/5弱,有少量韩国人,极少量的日本人。算本地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学校。前面我也提到,从州统考成绩来看,这所小学是顶级公立小学,但问题来了。是它的师资力量强造成的成绩高,还是中印学生多才造成的成绩高?也有人说,中印学生多了,一般中小学的成绩都能上去。中印家长都一样,死抓学习。这里小学每年换一个老师,目前我接触的老师都是教育学硕士学位。那您问了,到底有没有种族歧视问题呢?我觉得总是有,但教师通常都是左翼自由派,排外情绪较轻。但新移民的孩子,英语都不顺,也会给他们增添不少麻烦。那我孩子为例,她其实从2岁起,一直没断了正规的英语教育,我指专业英语教师教的。本人英语按理说也不错,但我老婆嫌我有口音,死活不让我教。哎! 女儿5在国内时幼儿园中班,到这里时还不能入小学,在一个私立的幼儿园待了半年,一点没问题,当然,那些孩子都比她小。等到9月份,准备上小学时,发现我们所租住的公寓被分到了一个一般的小学。这里有一个特殊情况,这个公寓区,有数百家住户,所以一所小学容纳不下那么多孩子,有附近三所小学抽签分摊。三所小学,两家一流,一家二流。而我们恰恰被分到了二流的。想想背井离乡,就为了孩子,绝不容忍上二流学校。一方面,让孩子在私立幼儿园在混一段时间,另一方面,抓紧买房。房子过户当天,拿着过户资料去了心仪的小学。第一天,上公立小学时,我们夫妇都很惴惴不安,孩子幼升小,本来就是一件大事,又在异国他乡,我们两人一起送孩子上学,还都穿上正式的衣服,打算跟老师盘盘道。见到班主任,她很冷淡地招呼了一声,就把孩子领到班级里,当时正是上课前乱糟糟的时间,我们一句话没说就被撅回来了。接着,我上班,老婆回家。等到我下班回家时,老婆笑盈盈地向我汇报,她去接孩子时,班主任给孩子予热情地赞扬,说她渡过了完美的第一天,她可以毫无困难地跟随老师的指示,并且积极回答问题。听着这些,一方面觉得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同时也觉得孩子不容易,通过自己的实力赢得了老师,也身为少数族裔的家长赢得了尊重。随着时间推移,得知班上有一个韩国女孩儿,英语不行,老师不得不多花精力。心里也理解为什么老师对于新来的中国学生不感冒,对她而言又多了一个麻烦。跟大家说明一点,您的孩子英文不过关,照样上公立小学。他们不能拒绝您。他们有专门的程序,处理有语言问题的学生。我女儿半年后就退出这个程序了。和我们同期来的另一家中国家庭,小男孩儿语言天赋差点儿,开头彻底听不懂。一年半之后,也退出了这个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