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 0755-86938380(客户服务)
    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 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 2期C座 C3-3
  • 上海: 02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1室
  • 杭州: 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8号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D区1005室
  • 新西兰天舒 发表了帖子 2019-04-29
  • 新西兰天舒 发表了帖子 2019-04-29
  • 简洛梓 发表了帖子 2019-04-29
    这是夸克上架的第97个杂货Hello 大家好这里是蟹小宅,满心愧疚我已经很久没有写稿子了,有好几次写到一半,因为太困或者是赶作业的原因就暂停了。 今天想和大家唠唠嗑,分享一下我在奥塔哥大学 (University of Otago)的大学生活!其中包括我的专业(比如Education 和Teaching专业的区别,之后就业的方向,平时上课是怎么样的),和放学期假的时候南岛有哪些好去处。人的一生是逐渐分离的过程两个月前,在成都飞回奥克兰的飞机上,我情绪彻底崩溃。从小学开始住校的我,以为早已习惯与家人分别,但当这一刻真的来的时候,我发现我永远都做不好面对分离的准备。我担心我外公外婆的身体,我担心新的一年大学生活的挑战,我很担心我离开homestay自己flatting的新生活。这种担心与不安都化作了没出息的眼泪,在飞机上我哭了好几个小时。庆幸的是朋友的座位不在旁边,她没有看到19
    1568 0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19-04-27
    写这篇博文,我想到两个成语吐故纳新和厚积薄发。前者用来劝慰自己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后者是安慰自己所有的积累都是有意义的,都会成为日后的绽放。不知道这两个成语用的是否恰当,不过这确实是我卖房子的心情。这两天在整理房子准备周日公展,干着干着就愣住了,鼻子发酸眼泪就下来了。我是个大条的人,孩子们小鸟般的飞走都没哭过,为了这个房子上市不知掉了多少眼泪。 2004年12月初,具体日子记不住了,我们跟随现在买房卖房都在用的这个律师(Robert Beacham) 去过户。 拿到钥匙一家人六口(我妈那时候在美国)高高兴兴的看新家。那时三儿5岁。当时他可不愿意搬家,说离不开他的朋友。这小人在房子里溜了一圈,就念叨:搬家,快搬家!把我们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当时买房子,很多内部升级选项都没要。只要了一些结构上的升级,地下室加高一块砖,厨房早餐的窗户门做成了弧形。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老公把所有的内部配件升级!
    2875 2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发表了帖子 2019-04-27
    [楼主按] 这是今天的华语新闻:加拿大新移民企业 - 创更多就业和增长率研究报告显示,新移民的公司比加拿大本地出生者的公司,更有可能成为工作就业机会创造者,而不是占用者。最值得注意的是,移民拥有的公司更年轻,年轻公司在创造就业方面更具活力。很正能量的消息噢! 特此分享! 另外, 也附上另一则相关新闻: 年轻人并不会因房价高而逃离大城市, 就业和创业机会仍是留住人才的关键。*******************************************************研究显示新移民企业创更多就业和增长率加拿大统计局(StatisticsCanada)本周三公布的新近研究报告显示,与加拿大本地出生者企业相比,新移民拥有的公司创造了更多的净就业机会,并且有更高的增长率。这份为期十年的研究,比较了自1980年以来进入加拿大的新移民所拥有的公司,以及加拿大本地出生者的企业。在2003年至2013年的期间,新移民企业家拥有的公司占私营部门创造的净新就业岗位的25%,而加拿大本地出生者的企业仅占17%。研究报告显示,新移民的公司比加拿大本地出生者的公
    2340 0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19-04-26
    折腾这个词应该是中性的,爱折腾就是不安分,总想在生活中有些变化。既然继续成长就一定得折腾点事情。在美国房屋交易很频繁,是因为美国人爱折腾房子。他们根据家庭人口的变化决定房子的大小。一般的小两口没啥钱,先买一个小房子,有了孩子再买大的,等孩子大了离开家了,再买小房子。也有的老人家就直接住进公寓了。因为房子需要打理,不是人人都可以干的。 入乡随俗,我们也免不了走这几部曲。 我家现在住的房子大小适合两个人,说实在,一大家子都在的时候还是显小的,不过为了学区还有孩子们需要学费也就没折腾。 现如今,好像无所事事,某人把这个房子已经折腾的差不多了,还是有点手痒,说找一个朝向好,小区好,新一点儿,没有精装修的房子买下来继续折腾! 说他折腾,我也觉得眼下这个厨房不够大,不够我折腾的。好吧一拍即合,说干就干! 密切关注房市,今年房子不多,我们瞄准喜欢的小区,出来的几个房子都不理想。有一日之内Zillow送来了卖家自卖的房子正是我们喜欢的。当晚去看房,一看卖家是我曾经中文学校的学生家长。这个房子九年了,卖家没有做任何事情,正合某人心意
    2245 0
  • 新西兰天舒 发表了帖子 2019-04-24
  • 新西兰天舒 发表了帖子 2019-04-23
  • 新西兰天舒 发表了帖子 2019-04-22
    1298 0
  • 新西兰天舒 发表了帖子 2019-04-22
    雪山之下,陶波之南,有一个小镇叫奥阿库尼,这里被誉为新西兰胡萝卜小镇。 据称,为了抵御僵尸,小镇派出了以五虎上将率领的植物军团,分别是胡萝卜、土豆(官名马铃薯)、欧防风、抱子甘蓝和甜菜疙瘩。看样子只要对方不派出兔子精,植物一方凭借身大力不亏的优势基本稳操胜券。
    2427 0
  • 新西兰天舒 发表了帖子 2019-04-20
    隐秘的城堡,Chateau
    1308 0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19-04-20
    我们挑战自己,更应该善待自己。 我父母那一辈人都很节俭,为子女活着。到现在我妈都劝我给三个儿子攒钱。我对她说,我从不需要父母为我攒钱,我也不为我的孩子们攒钱。我相信一代更比一代强,每一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父母那辈人的这个"攒"字包括了很多对自己的苛求,舍不得花钱去享受。 其实每个人都会受原生家庭的影响!我很少为喜欢什么而花钱享受,唯有对吃舍得花钱。不过这种舍得也是在我的消费水平之内。 我对吃海鲜情有独钟,从小在海边长大,可以说是吃海货长大的。即使离开渔村,依然寻寻觅觅的找海鲜吃。幸运的是,出国这么多年好像海鲜产品真的是不缺。尤其是在新泽西,各种海鲜包括螃蟹到处都是。还有在国内吃不到的大龙虾。记得小时候,海产品很丰富。春夏秋冬都有各种特色海鲜。鱼虾自不必说,大鱼大虾好像买不起,也很少买到,都支援社会主义建设,或者出口创汇了,小鱼小虾的,家家都有,几乎天天吃,晚春夏秋季吃鲜的,冬天和早春季节吃咸的。 在我们老家很有特色的是
    3911 0
  • 新西兰天舒 发表了帖子 2019-04-20
    没有电视机之前,(我家是1980年买的电视机),生活硬是无趣,定期串门就变成了我爸妈的生活内容。当然也没什么好串的,到底大家都在忙着睡觉,后来住在五家庄的大表姨家成了他们固定骚扰的对象,因为大表姨有一身改衣服的手艺,对于日新月异的俩男孩的妈妈来说,这种技能即便在黑夜里也会闪闪发亮。 话说回来,我一点也不反感去大表姨家串门,倒不是我喜欢大表姨抽烟抽到发黄的手指以及沙哑的声音和锐利的目光,(我大表姨又瘦又黑,活像传说中的烟鬼),也不是对姨夫伺弄出来的瓜田李下有什么兴趣,(即便我把他种的喇叭花拔了一堆姨夫也毫无反对意见),我是喜欢听他们家的匣子。 就跟时下带着孩子去串门一样,让孩子很好的镇静剂就是把iPad或者手机给他玩,我一去表姨家,姨夫就把他听的匣子塞给我,很诡异的是,每次我都能听到快板书,《大闹天宫》。 我当然不知去过一次,但也并不是天天去,为什么每次都听到相同的快板书呢?对此我深不可解,大闹天宫的桥段总归也没多长,那时候的文化生活再匮乏也不至于每天晚上都重播一次吧?这个问题直至今日我仍旧没有相同,只此的解释是幼年时的时空概念可能与成年之后有所不同。
    1446 0
  • 新西兰天舒 发表了帖子 2019-04-18
    前些日子我忽然想明白了一件事情,我当下这个年龄,我爸我妈也曾经像我一样试图把平庸的生活变得有趣一点,原来在这件事上,代际之间其实并无二致。 慢慢地,生活好像变得规律了一点,至少学校不用每天都加班学习了(可能因为驻学校的军代表不知道啥时候起消失不见了),工厂也不用加班生产(我猜加班也生产不出什么来),虽说仍旧每周只休息一日之内,我爸妈已经有时间除了洗洗衣服之外再研究点额外的事情了。 钓鱼是不敢的,打上回我爸带着俩儿子去喂了回蚊子,回来各发一周烧之外,别无所获,即便再不情愿我爸也能算出简单的经济帐来,后来俩人就开始琢磨着弄些吃的应该没错。 在狂包了数次饺子之外(每次我家做大型餐饮活动,比如蒸包子煮饺子等需要父母协作完成的时候,都是我感觉最幸福和最轻松的时刻,因为此刻他们无暇去发泄对彼此的怒火),我爸开始相信自己能够干得更别致一点。他想到了磨豆腐! 要是当时哪怕有百度也会好很多,因为光研究怎么做就花费了他几个月的时间,终于,深藏在阳台上手工制作的石磨派上了用场。 石磨是花岗岩做的,分上下两片,塑胶唱片大小,上面斜斜的凹槽分布均匀,一如既往地显示着制作者无尽的耐心与执拗
    1520 0
  • 新西兰天舒 发表了帖子 2019-04-18
    老久没听广播了,因为对身体不好。尤其是在听众互动环节,经常有种把人从收音机里薅出来胖揍一顿再塞回去的冲动。今早偶尔又手贱旋开车上按钮,结果听了一段话再次让我虎躯一震。有人提到说一种新型的建筑装饰材料,居然是薄饼岩的岩石。薄饼岩我熟,一年去好几趟,老实说,我不怎么喜欢一个景点经常会日新月异,因为我猜这种地貌八成儿也属于不可再生的,你不能指望跟森林似的,这边一通砍,那边长得也不慢,石头要是这样就是闹妖精,可见这石头应该是搬走一块少一块,当然也存在从地底下冒出来的可能性,你去凯库拉的海滩看看就知道,上回地震从海底就冒起来好多嶙峋的岩石,整齐如刀锋并列,犬牙交错,顺便还带上来好多鲍鱼,基本属于一锅端了。可这种概率就跟守株待兔差不多,靠不上的。记得我喜欢上淘石头得从南京开始,南京有个雨花台,雨花台下雨花石,其实雨花石并非仅仅以雨花台得名,这是一种石头的统称,属于一种天然玛瑙石。真正的得名是梁代一位高僧云光法师在南京讲颂《涅磐经》十分精彩,感动上天,天上的香花纷纷落下,落地成石,这也是成语天花乱坠的由来。不过我搜集的那个时候雨花石包装很简陋,只是一个稍厚一点的塑料袋封装上几块,
    1311 0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19-04-17
    人已过半百,应该知道取舍。我最近入了一个浑身哆嗦的神器。每天抖上20多分钟就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买这个东西是因为某人要给我买一款首饰类的东西,其实我在对买首饰这样的事情在12年就不热衷了,因为那年夏天我摔碎了一个价值不菲的玉镯子。既然我这么不看重这些东西为什么要买?还有我感觉很多当时买的首饰,过后看看都觉得不咋样,尤其是丢了一只耳环,另一只就没用了,等等。这些吃不得嚼不得的东西很累赘。还有珠光宝气的带在身上夺人眼球,不如把自己的身体和皮肤保养好。所以我不在首饰上花钱!很长一段时间,我都热衷美食的体验。有时一日之内两顿饭都在饭局里,结果就是体重上升。权衡一下,感觉身体健康比图一时口福要重要的多,果断改变生活方式,坚决杜绝过多的饭局。有节制的享受美食!在我工作过程中发现有一个现象,觉得很多东西都是摆设,没有太多的用途。首要个就是家里搞一个吧台,看上去很酷,实则没用过几次。为了吧台开个Party,两次新鲜劲儿。还有主卧里的豪华浴缸,基本是摆设,无人问津。每次房检都要查,坏了还要修,自己找麻烦。泡一次澡用很多水不说,还要清洗。其次是厨房炉灶上方的瓷砖,有的人搞得很花哨,凹凸不平的,
    2254 2
  • 新西兰天舒 发表了帖子 2019-04-16
    委托部 小时候听说委托部这个地方,觉得很神秘,后来才懂得其实就是二手店。如果说那个时代的服务行业态度普遍偏差,至少逛委托部就会好一点,因为里面几乎压根儿就没有服务! 印象里摆设着破败的家具和生活用品,根本谈不上什么品相,不过我猜其中或许有上好木料制作精良的器具,因为动荡的运动而被湮没于此,或许灰头土脸站在墙角的大柜就是红木制成,或者那个不起眼的八仙桌就是黄花梨也说不定。 委托部里有一种特殊的味道很难形容,混杂着霉变的气息和死去亡灵的诅咒,所以每一次去推开委托部门时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惊扰了气正不打一处来的飘忽灵魂,走过长长的屋子,还有些亮晶晶的东西总算让这里不同于坟墓,那些东西八成有点值钱,所以摆在这里从来都没有卖出去过,或许是当铺中过当没人赎回的东西就拿到委托部里卖掉,当时送当的人或许眼巴巴期望能够有朝一日将其赎回,或许是先人遗存,或许是爱人所赠,或许根本就不知来由,但终无法让其回到自己身边,因为已经自顾不暇,时间本就是个魔鬼,随时随地翻脸不认人。 轻轻拉开一扇嵌着彩色玻璃的柜门,一缕低回的幽香掺杂着油脂变质的味道萦绕出来让人悲喜交集,精巧的暗盒开启得毫不
    1392 0
  • 新西兰天舒 发表了帖子 2019-04-15
    站台,9又3/4 惠灵顿火车站,似乎与新西兰的其他火车站并无什么不同,不过到底是个跟电影血缘密切的城市,连车站里都应景地存在着一间小铺,叫做Platform9又3/4。当然这里没有像伦敦国王十字站中有半辆手推车嵌在墙壁里,无论如何,你都会发出会心一笑。 9又3/4站台,在第九站台和第十站台之间,在第三根柱子的地方,如果你不是麻瓜,那就破墙而入,那边是平行寰球。看明白的人都知道,看不明白的人很少,我不相信有多少人还没看过《哈利波特》。 站台,熙熙攘攘,人去人来的地方,特别适合拍电影,因为它像极了一个舞台,通过时间和空间的结合演绎着悲喜人生。 《骇客帝国》,尼奥进入了永远循环的站台,上车,开走,然后回到原地,周而复始,永远不能离开这个地方,直到遇见了三个流放者,才得以搭乘法国人的地铁离开这里。那是冒着被毁灭的危险与即将被删除的程序逃出站台来。这里的站台,变得单调,诡异,绝望,令人发狂。 再看看贾樟柯的《站台》,站台变成了一种对于彼岸的眺望,我的心在等待,永远在等待,人去了不回来,站台成了窗口,虽然它既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仅仅就是一个临时栖
    1256 0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19-04-14
    在国内,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应该退休了。而我在50岁的时候换了跑道,准备再干三十年。因为喜欢而工作是较大的幸福! 为热爱而工作的典范应该是我妈妈。我妈妈不太识字但是识数,心算很快,在35岁的时候找到她人生中首要份正式工作,菜店售货员。以前一直干海边的活计,抬土兜子,修堤坝。50岁退休以后一直不愿意闲着,除了帮我们照顾孩子,到现在一直出早市卖一些小商品。早晨3个小时的时间根据季节卖一些应时的商品,很受欢迎。主要是她连卖到带送的风格招人喜欢,每天都很开心,回到家正好是上午9点多,和美国这边的我聊一会儿,一上午就打发了,感觉很充实!骨子里我觉得我和我妈很像,都不愿意闲着。幸运的是,我也找到了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做地产经纪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和陌生人打交道,琐碎的事情有时使人抓狂,这个工作最磨人的性子,我感觉自己在工作中得到升华,理解客人,帮人解难,遇到困难也不嫌麻烦。而是设身处地的为客人着想:一辈子买不了几个房子,买房子不是买白菜,应该好好计划。原来我修炼不够还经常觉得每个人都应该爽快的做决定,现在我体会到百人百样,不能一个标准来衡量人
    1849 0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发表了帖子 2019-04-12
    [楼主按] 这是今天的华语新闻: 加拿大电力行业极度缺人, 三年需要两万多人!消息一出, 移民圈里评论如潮, 大多是说虽然缺人但华人移民难以进入, 因为工会壁垒, 因为家庭人脉网络, 也因为英语不好等等 ...... 你怎么看?为了客观起见, 我把新闻原文和相关的评论都附在文中, 读者们自己去分析思考吧。我的观点是, 凡事靠自己! 有时间沮丧, 不如花时间去奋斗。 就象以前说警察行业需要人手但华人很难进入一样, 现在还不是有了越来越多的华裔警察! 套用许巍那首“蓝莲花”的歌词--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我对自由的向往 .....“ 华人不是一直相信“有志者事*成”吗? 那就 Go for it!***********************************************众所周知,有“电老虎”之称的电力行业是个挣钱的行当,中国如此,加拿大也不例外。新近消息说,加拿大这个行业大量缺人,三年需要两万多人!据加拿大赫芬顿邮报(HuffPost Canada)新近报道,全国电力行业人力资源机构EHRC(Electricity Human Resources Cana
    5114 1
个人成就
发帖收获 0 个赞
 
����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