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 0755-86938380(客户服务)
    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 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 2期C座 C3-3
  • 上海: 02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1室
  • 杭州: 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8号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D区1005室
  • 新西兰天舒 发表了帖子 2019-05-14
    在秋日的南岛,无处不在焕发着光亮,就连平日中籍籍于各大湖排名之外的哈耶斯湖,也给了我们一份惊喜
    1166 0
  • 简洛梓 发表了帖子 2019-05-14
    本文作者:Jerry这是夸克上架的第99个杂货前段时间我看到有人写了一篇比较
    1382 0
  • 新西兰天舒 发表了帖子 2019-05-14
    一般来讲,选择住在福克斯冰川小镇的人,多半都会到马瑟森湖去转转,这个小湖在地图上并不甚明显,却是个名堂不小的去处。
    1196 0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19-05-12
    最近马云的"结婚为了生孩子"言论引起争论,我是赞同派!当然,结婚的功能不止这一个,但是这是最重要的一个。 结婚这件事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的演变,从母系社会,男人的三妻六妾,一夫一妻,乃至于不婚同居。人们都在从不适应到习惯。我们小时候国内有非法同居一说,不知道现在法律是怎么说的。 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我更加觉得婚姻家庭孩子对我来说是首要的,事业有成是锦上添花,反过来对我来说不成立。这是对我个人而言,不是对所有的女人。 现在的年轻人很多持有打算生孩子再考虑结婚的想法,我也很理解,而且有点赞同,重活一回我也可能做这样的选择。只是我太喜欢孩子了,要早点生孩子早点结婚!不可能跟一个男人瞎混不产出。 生孩子不结婚行不行?我最早接触这样的事情是在90年代初,在瑞典留学的时候,我家邻居是一对瑞典小夫妻,两个孩子,一儿一女,他们从来都互称对方同居者,而不是丈夫妻子。当时我感到非常奇怪,后来见多不怪,也明白了一些人是为了福利,财产的原因,或者根本就看不上那一张纸的作用。 不过我认为人要想过好普通人的日子,非得夫妻志同道合才能完成。何况
    2696 0
  • 新西兰天舒 发表了帖子 2019-05-11
    但尼丁住在一对kiwi夫妇家里,女的头发白得优雅,以至于搞不清楚有多大岁数,不过房子的岁数是知道的,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老宅子,儿女都长大单飞了,夫妇二人决定将其收拾出来做民宿。
    1225 0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19-05-10
    交朋友这件事情,岁数越大越不容易。主要是圈子越来越小,接触的人少,还有各种自身条件的限制,对朋友的条件要求更高,和谈恋爱找另一半一个道理。 空巢一族,很多人都去结伴旅游,在旅游过程中结交的朋友,如果还想在一起继续走下去,那应该是真正的好朋友了。因为旅途中结伴比随便开party聊天要求更高。 各种研究表明,社交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甚至是长寿的主要因素。 很多人因为性格内向不愿意与人交往,岁数越大越宅。要是再小气一点连老朋友,亲戚都没的来往! 交新朋友和维护老朋友都需要付出真心。 在国外几十年的时间,每一家都会通过各种渠道有交往了很久的朋友,这些朋友不是亲人胜似亲人,靠的是真心和真性情。 我们自己有一个十五年以上的朋友圈,我们称之为吃喝玩乐小组,所有的情分都在酒里和肉里。 吃到一起是交朋友的先决条件之一,我们吃饭都是硬菜! 老友携夫人到以
    2298 0
  • 新西兰天舒 发表了帖子 2019-05-10
    朋友雷军感慨道:新西兰很好的住宿都在holiday house,此言深得我意。
    1280 0
  • 新西兰天舒 发表了帖子 2019-05-09
    西海岸一路小微景点众多,Fantail falls勉强算一个,之所以说勉强,是因为走路近(两分钟),瀑布小,没啥可看的,除了一棵树。
    1175 0
  • 新西兰天舒 发表了帖子 2019-05-08
    其实我比那棵叫做“寂寞柳树”的树更寂寞,只此的不同是我能够行走,它不能。这也正常,要是它也行走起来,那叫做闹妖精,虽然新西兰没规定说建国之后不能成精,可人家《魔戒》里行走的树人都是经过官方许可的,新西兰干啥事儿都需要资质,没证儿你就是会走也不行,就得跟湖那儿呆着,一动不动。
    1191 0
  • 简洛梓 发表了帖子 2019-05-07
    这是夸克上架的第98个杂货搬回到奥克兰一个多月了,还是感觉有一些懵懵的。似乎这个之前已经生活过两年多的地方,陌生到需要去适应,尽管它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变。内心存在一些焦虑,觉得需要做一些什么来让现在的生活变得更有劲一些。于是,今天早上注册了这个公众号(二维码详见文末),想要来记录一些我的心情和想法,也希望这个过程可以帮助我自己找到方向。忘记从哪座山上拍的奥克兰City我是何彼得,28年前出生于中国江苏。18岁去了上海,在那里上完了大学,工作了两年多。24岁快结束的时候,我来到了所谓的寰球上收关一片净土——新西兰,一直住到了现在。18岁以前,我几乎没有离开过家乡的小县城。和很多中国的孩子一样,我大多数的生活就是被学习所填满。当时的人生目标,就是要考上一所好大学。以为这样,之后的人生就解放了。上高中的时候,对上海有着一种莫名的迷恋,就觉得上大学一定要去上海。18岁,如愿以偿的去上海上了大学。2009年,外滩还在翻修,陆家嘴也还没有较高的上海中心。当时走在上海的大街上,我甚至觉得自己能感受到30年代上海滩的那种气息。躺在宿舍的床上,我时常想,我以后要在这里工作,要一直一直待在这里。
    1609 0
  • 新西兰天舒 发表了帖子 2019-05-07
    1271 0
  • 新西兰天舒 发表了帖子 2019-05-06
    并无夸张地讲,贯穿南岛的东西部,经过阿瑟山口的73号公路当之无愧为最美!
    1374 0
  • 新西兰天舒 发表了帖子 2019-05-05
    在南岛对天舒来讲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每次选择从瓦纳卡出发去西海岸时都会产生一种幻觉,似乎自己在一位美人的身上滑行。别想多了,天舒一直都是良好人设,这完全是因为在路上必经的一个地方——neck,脖子,产生的联想。
    1433 0
  • 新西兰天舒 发表了帖子 2019-05-04
  • 新西兰天舒 发表了帖子 2019-05-02
  • 新西兰天舒 发表了帖子 2019-05-01
  • 新西兰天舒 发表了帖子 2019-04-30
  • 新西兰天舒 发表了帖子 2019-04-29
  • 新西兰天舒 发表了帖子 2019-04-29
  • 新西兰天舒 发表了帖子 2019-04-29
个人成就
发帖收获 0 个赞
 
����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