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 0755-86938380(客户服务)
    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 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 2期C座 C3-3
  • 上海: 02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1室
  • 杭州: 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8号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D区1005室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19-05-24
    这些天又开始闹剧荒,有些电视剧的剧情是好人倒霉,或者苦哈哈的,我就没了兴趣看下去,不想让负面的东西影响自己,即使不是真的也懒得去看。总想看点高兴的事情。 很多好看的脱口秀节目也没有了,那就开始听书。听书除了对书的内容有要求,朗读者也是决定因素。声音甜美,或者饱满有磁性,甚至朗读者的好情绪都使人高兴。 在生活中,发现很多人不爱笑。我较爱观察的是餐馆的服务员,在中餐馆里,笑脸相迎的一般都是老板。有的服务员很漂亮的一张脸没有表情,而难看的一张脸再耷拉着,真影响食欲。前两天去一家面馆,服务员小姑娘又有姿色又喜相,面的味道不咋地,但还是高兴的多给了小费。 人长得好看赖看,除了整容改变不了,但是笑口常开应该使人变得可爱,而且会有很好的运气,尤其是做服务行业的。 爱笑与否也许和基因有关系,但是我觉得后天的修炼确实起作用。有些人对熟人有笑脸, 对陌生人就没了笑模样。我觉得餐馆的服务员应该把每个顾客当钞票看,就会笑起来了。
    1905 0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19-05-21
    个人认为朋友的数量和质量是一个人幸福指数的指标。 家庭,事业,朋友这三项,对于我们走过半个世纪的人来说,朋友这一项应该还有很大的发挥余地。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因为环境的和性格的原因停止了结交新朋友,有的人甚至不知道如何去结交新朋友,更有一部分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懒得去结交新朋友。 随着网络的发展,实际上使交友变得越来越容易和更广泛,只是调整好心态的问题。人变老了,心情不要老化,积极主动交朋友是年轻的表现! 交朋友要付出,你来我往很重要。在我们这个圈子里分享美食,美景和美好时光是交友的很好方式。 当然很多人通过自己的爱好,结交了很多新朋友。有打高尔夫的,唱歌的,跑步的,摄影的,画画的等等,但是联络感情的方式收关还是坐在一起吃喝聊天加深彼此的了解,所以我的交友方式简单粗暴直接,就是找地方吃饭聊天。 我吃饭聊天的战场从不同的餐馆到朋友的厨房后花园,结
    2309 0
  • 简洛梓 发表了帖子 2019-05-14
    本文作者:Jerry这是夸克上架的第99个杂货前段时间我看到有人写了一篇比较
    1382 0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19-05-12
    最近马云的"结婚为了生孩子"言论引起争论,我是赞同派!当然,结婚的功能不止这一个,但是这是最重要的一个。 结婚这件事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的演变,从母系社会,男人的三妻六妾,一夫一妻,乃至于不婚同居。人们都在从不适应到习惯。我们小时候国内有非法同居一说,不知道现在法律是怎么说的。 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我更加觉得婚姻家庭孩子对我来说是首要的,事业有成是锦上添花,反过来对我来说不成立。这是对我个人而言,不是对所有的女人。 现在的年轻人很多持有打算生孩子再考虑结婚的想法,我也很理解,而且有点赞同,重活一回我也可能做这样的选择。只是我太喜欢孩子了,要早点生孩子早点结婚!不可能跟一个男人瞎混不产出。 生孩子不结婚行不行?我最早接触这样的事情是在90年代初,在瑞典留学的时候,我家邻居是一对瑞典小夫妻,两个孩子,一儿一女,他们从来都互称对方同居者,而不是丈夫妻子。当时我感到非常奇怪,后来见多不怪,也明白了一些人是为了福利,财产的原因,或者根本就看不上那一张纸的作用。 不过我认为人要想过好普通人的日子,非得夫妻志同道合才能完成。何况
    2696 0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19-05-10
    交朋友这件事情,岁数越大越不容易。主要是圈子越来越小,接触的人少,还有各种自身条件的限制,对朋友的条件要求更高,和谈恋爱找另一半一个道理。 空巢一族,很多人都去结伴旅游,在旅游过程中结交的朋友,如果还想在一起继续走下去,那应该是真正的好朋友了。因为旅途中结伴比随便开party聊天要求更高。 各种研究表明,社交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甚至是长寿的主要因素。 很多人因为性格内向不愿意与人交往,岁数越大越宅。要是再小气一点连老朋友,亲戚都没的来往! 交新朋友和维护老朋友都需要付出真心。 在国外几十年的时间,每一家都会通过各种渠道有交往了很久的朋友,这些朋友不是亲人胜似亲人,靠的是真心和真性情。 我们自己有一个十五年以上的朋友圈,我们称之为吃喝玩乐小组,所有的情分都在酒里和肉里。 吃到一起是交朋友的先决条件之一,我们吃饭都是硬菜! 老友携夫人到以
    2298 0
  • 简洛梓 发表了帖子 2019-05-07
    这是夸克上架的第98个杂货搬回到奥克兰一个多月了,还是感觉有一些懵懵的。似乎这个之前已经生活过两年多的地方,陌生到需要去适应,尽管它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变。内心存在一些焦虑,觉得需要做一些什么来让现在的生活变得更有劲一些。于是,今天早上注册了这个公众号(二维码详见文末),想要来记录一些我的心情和想法,也希望这个过程可以帮助我自己找到方向。忘记从哪座山上拍的奥克兰City我是何彼得,28年前出生于中国江苏。18岁去了上海,在那里上完了大学,工作了两年多。24岁快结束的时候,我来到了所谓的寰球上收关一片净土——新西兰,一直住到了现在。18岁以前,我几乎没有离开过家乡的小县城。和很多中国的孩子一样,我大多数的生活就是被学习所填满。当时的人生目标,就是要考上一所好大学。以为这样,之后的人生就解放了。上高中的时候,对上海有着一种莫名的迷恋,就觉得上大学一定要去上海。18岁,如愿以偿的去上海上了大学。2009年,外滩还在翻修,陆家嘴也还没有较高的上海中心。当时走在上海的大街上,我甚至觉得自己能感受到30年代上海滩的那种气息。躺在宿舍的床上,我时常想,我以后要在这里工作,要一直一直待在这里。
    1609 0
  • 简洛梓 发表了帖子 2019-04-29
    这是夸克上架的第97个杂货Hello 大家好这里是蟹小宅,满心愧疚我已经很久没有写稿子了,有好几次写到一半,因为太困或者是赶作业的原因就暂停了。 今天想和大家唠唠嗑,分享一下我在奥塔哥大学 (University of Otago)的大学生活!其中包括我的专业(比如Education 和Teaching专业的区别,之后就业的方向,平时上课是怎么样的),和放学期假的时候南岛有哪些好去处。人的一生是逐渐分离的过程两个月前,在成都飞回奥克兰的飞机上,我情绪彻底崩溃。从小学开始住校的我,以为早已习惯与家人分别,但当这一刻真的来的时候,我发现我永远都做不好面对分离的准备。我担心我外公外婆的身体,我担心新的一年大学生活的挑战,我很担心我离开homestay自己flatting的新生活。这种担心与不安都化作了没出息的眼泪,在飞机上我哭了好几个小时。庆幸的是朋友的座位不在旁边,她没有看到19
    1568 0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19-04-27
    写这篇博文,我想到两个成语吐故纳新和厚积薄发。前者用来劝慰自己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后者是安慰自己所有的积累都是有意义的,都会成为日后的绽放。不知道这两个成语用的是否恰当,不过这确实是我卖房子的心情。这两天在整理房子准备周日公展,干着干着就愣住了,鼻子发酸眼泪就下来了。我是个大条的人,孩子们小鸟般的飞走都没哭过,为了这个房子上市不知掉了多少眼泪。 2004年12月初,具体日子记不住了,我们跟随现在买房卖房都在用的这个律师(Robert Beacham) 去过户。 拿到钥匙一家人六口(我妈那时候在美国)高高兴兴的看新家。那时三儿5岁。当时他可不愿意搬家,说离不开他的朋友。这小人在房子里溜了一圈,就念叨:搬家,快搬家!把我们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当时买房子,很多内部升级选项都没要。只要了一些结构上的升级,地下室加高一块砖,厨房早餐的窗户门做成了弧形。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老公把所有的内部配件升级!
    2875 2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发表了帖子 2019-04-27
    [楼主按] 这是今天的华语新闻:加拿大新移民企业 - 创更多就业和增长率研究报告显示,新移民的公司比加拿大本地出生者的公司,更有可能成为工作就业机会创造者,而不是占用者。最值得注意的是,移民拥有的公司更年轻,年轻公司在创造就业方面更具活力。很正能量的消息噢! 特此分享! 另外, 也附上另一则相关新闻: 年轻人并不会因房价高而逃离大城市, 就业和创业机会仍是留住人才的关键。*******************************************************研究显示新移民企业创更多就业和增长率加拿大统计局(StatisticsCanada)本周三公布的新近研究报告显示,与加拿大本地出生者企业相比,新移民拥有的公司创造了更多的净就业机会,并且有更高的增长率。这份为期十年的研究,比较了自1980年以来进入加拿大的新移民所拥有的公司,以及加拿大本地出生者的企业。在2003年至2013年的期间,新移民企业家拥有的公司占私营部门创造的净新就业岗位的25%,而加拿大本地出生者的企业仅占17%。研究报告显示,新移民的公司比加拿大本地出生者的公
    2340 0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19-04-26
    折腾这个词应该是中性的,爱折腾就是不安分,总想在生活中有些变化。既然继续成长就一定得折腾点事情。在美国房屋交易很频繁,是因为美国人爱折腾房子。他们根据家庭人口的变化决定房子的大小。一般的小两口没啥钱,先买一个小房子,有了孩子再买大的,等孩子大了离开家了,再买小房子。也有的老人家就直接住进公寓了。因为房子需要打理,不是人人都可以干的。 入乡随俗,我们也免不了走这几部曲。 我家现在住的房子大小适合两个人,说实在,一大家子都在的时候还是显小的,不过为了学区还有孩子们需要学费也就没折腾。 现如今,好像无所事事,某人把这个房子已经折腾的差不多了,还是有点手痒,说找一个朝向好,小区好,新一点儿,没有精装修的房子买下来继续折腾! 说他折腾,我也觉得眼下这个厨房不够大,不够我折腾的。好吧一拍即合,说干就干! 密切关注房市,今年房子不多,我们瞄准喜欢的小区,出来的几个房子都不理想。有一日之内Zillow送来了卖家自卖的房子正是我们喜欢的。当晚去看房,一看卖家是我曾经中文学校的学生家长。这个房子九年了,卖家没有做任何事情,正合某人心意
    2245 0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19-04-20
    我们挑战自己,更应该善待自己。 我父母那一辈人都很节俭,为子女活着。到现在我妈都劝我给三个儿子攒钱。我对她说,我从不需要父母为我攒钱,我也不为我的孩子们攒钱。我相信一代更比一代强,每一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父母那辈人的这个"攒"字包括了很多对自己的苛求,舍不得花钱去享受。 其实每个人都会受原生家庭的影响!我很少为喜欢什么而花钱享受,唯有对吃舍得花钱。不过这种舍得也是在我的消费水平之内。 我对吃海鲜情有独钟,从小在海边长大,可以说是吃海货长大的。即使离开渔村,依然寻寻觅觅的找海鲜吃。幸运的是,出国这么多年好像海鲜产品真的是不缺。尤其是在新泽西,各种海鲜包括螃蟹到处都是。还有在国内吃不到的大龙虾。记得小时候,海产品很丰富。春夏秋冬都有各种特色海鲜。鱼虾自不必说,大鱼大虾好像买不起,也很少买到,都支援社会主义建设,或者出口创汇了,小鱼小虾的,家家都有,几乎天天吃,晚春夏秋季吃鲜的,冬天和早春季节吃咸的。 在我们老家很有特色的是
    3911 0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19-04-17
    人已过半百,应该知道取舍。我最近入了一个浑身哆嗦的神器。每天抖上20多分钟就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买这个东西是因为某人要给我买一款首饰类的东西,其实我在对买首饰这样的事情在12年就不热衷了,因为那年夏天我摔碎了一个价值不菲的玉镯子。既然我这么不看重这些东西为什么要买?还有我感觉很多当时买的首饰,过后看看都觉得不咋样,尤其是丢了一只耳环,另一只就没用了,等等。这些吃不得嚼不得的东西很累赘。还有珠光宝气的带在身上夺人眼球,不如把自己的身体和皮肤保养好。所以我不在首饰上花钱!很长一段时间,我都热衷美食的体验。有时一日之内两顿饭都在饭局里,结果就是体重上升。权衡一下,感觉身体健康比图一时口福要重要的多,果断改变生活方式,坚决杜绝过多的饭局。有节制的享受美食!在我工作过程中发现有一个现象,觉得很多东西都是摆设,没有太多的用途。首要个就是家里搞一个吧台,看上去很酷,实则没用过几次。为了吧台开个Party,两次新鲜劲儿。还有主卧里的豪华浴缸,基本是摆设,无人问津。每次房检都要查,坏了还要修,自己找麻烦。泡一次澡用很多水不说,还要清洗。其次是厨房炉灶上方的瓷砖,有的人搞得很花哨,凹凸不平的,
    2254 2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19-04-14
    在国内,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应该退休了。而我在50岁的时候换了跑道,准备再干三十年。因为喜欢而工作是较大的幸福! 为热爱而工作的典范应该是我妈妈。我妈妈不太识字但是识数,心算很快,在35岁的时候找到她人生中首要份正式工作,菜店售货员。以前一直干海边的活计,抬土兜子,修堤坝。50岁退休以后一直不愿意闲着,除了帮我们照顾孩子,到现在一直出早市卖一些小商品。早晨3个小时的时间根据季节卖一些应时的商品,很受欢迎。主要是她连卖到带送的风格招人喜欢,每天都很开心,回到家正好是上午9点多,和美国这边的我聊一会儿,一上午就打发了,感觉很充实!骨子里我觉得我和我妈很像,都不愿意闲着。幸运的是,我也找到了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做地产经纪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和陌生人打交道,琐碎的事情有时使人抓狂,这个工作最磨人的性子,我感觉自己在工作中得到升华,理解客人,帮人解难,遇到困难也不嫌麻烦。而是设身处地的为客人着想:一辈子买不了几个房子,买房子不是买白菜,应该好好计划。原来我修炼不够还经常觉得每个人都应该爽快的做决定,现在我体会到百人百样,不能一个标准来衡量人
    1849 0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发表了帖子 2019-04-12
    [楼主按] 这是今天的华语新闻: 加拿大电力行业极度缺人, 三年需要两万多人!消息一出, 移民圈里评论如潮, 大多是说虽然缺人但华人移民难以进入, 因为工会壁垒, 因为家庭人脉网络, 也因为英语不好等等 ...... 你怎么看?为了客观起见, 我把新闻原文和相关的评论都附在文中, 读者们自己去分析思考吧。我的观点是, 凡事靠自己! 有时间沮丧, 不如花时间去奋斗。 就象以前说警察行业需要人手但华人很难进入一样, 现在还不是有了越来越多的华裔警察! 套用许巍那首“蓝莲花”的歌词--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我对自由的向往 .....“ 华人不是一直相信“有志者事*成”吗? 那就 Go for it!***********************************************众所周知,有“电老虎”之称的电力行业是个挣钱的行当,中国如此,加拿大也不例外。新近消息说,加拿大这个行业大量缺人,三年需要两万多人!据加拿大赫芬顿邮报(HuffPost Canada)新近报道,全国电力行业人力资源机构EHRC(Electricity Human Resources Cana
    5114 1
  • 简洛梓 发表了帖子 2019-04-10
    最近因为热播剧《都挺好》,“原生家庭”这个词又被送上了搜。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有苏明玉这样的遭遇,尤其是妹子,这基于中国深重的重男轻女的观念。而大家讨论最多的就是苏明玉收关能不能与原生家庭和解,与自己和解。电视剧是强行美好的大结局了,据说原著结局比电视剧黑暗得多。和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那来自年幼时期的由原生家庭带来的心理创伤到底能治愈吗?今天给大家安利一部曾经哄动全美国的关于虐待儿童的记录片。主人公是一位叫Beth的小女孩,记录片主要讲述的是她与心理医生的对话以及后来她在心理治疗过程。6岁的她扬言要杀了全家视频的开头,是一位小女孩大声喊着:I wanna kill you , I wanna kill you mummy!很难相信这种话居然是从一位6岁的小女孩嘴里喊出来的。接着镜头切换到在一个房间里,一位小女孩坐在沙发上,对面是她的心理
    2103 0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19-04-07
    一日之内一顿饭坚持了整三周,体重下降10磅,精神面貌更加神采飞扬,美的! 很多人问我这一顿饭吃什么,我的回答是:都吃一顿饭了就想吃啥吃啥吧,不要亏待自己!我基本上天天和朋友们在餐馆里吃肉和海鲜,因为那是我的较爱!不过显然吃的比平时要少了很多。 麻烦一是来自亲朋好友的关心: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不吃早餐得胆结石,代谢下降等等说辞。如何破解?对不起,俺不饿,代谢已经在下降根本就刺激不起来了,还是少吃为妙,不然各器官的负担太重。再说一遍,一日之内吃几顿饭要因人而异,不是一刀切的,很多人吃饭就是惯性,根本不是饿的。一日之内到晚不消耗,还不停的吃,肯定出问题。我现在就是在尝试哪一种更好。无论是吃饭还是其他事情,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固步自封。我们做事情要用心用脑子。我最了解自己,目前在学习如何调整自己的状态,关心我的亲朋好友默默的关注就可以了!还有别好意的劝我吃饭。感谢那些懂我的人! 麻烦二,晚上的Party怎么办?我是较爱party的,无论在外边和在家里,大家在一起肯定是要吃的
    1574 0
  • 三涵妈妈 回复了帖子 2019-04-05
    好美的文字
    NJ的初春,不似南方已是姹紫嫣红。三月初始,下了几场春雪之后,每天的阳光越来越灿烂,空气中的水分也越来越足,天空中的白云厚重层叠,把整个蓝天挤得满满当当的。我时常开车在高速公路、弯弯的乡野小道上追逐远方的白云,路两边除了掠过烟雨朦胧国画般的一排排远的或近的树林外,还时常掠过水洼或者沼绎处已经干枯的芦苇花。不知道为什么,一掠而过的芦苇花,会让我想起我的老父亲。 我曾经许多许多次梦到,我盘腿坐在一条小船上,小船儿悠悠,慢慢地顺着弯弯绕绕的小河缓缓地走着,两边是高高的芦苇荡,蓬勃而锋芒的叶子层层包裹着笔直的杆儿,杆尖上扬着闪耀着银色光辉的摇曳的芦苇花!那一丛丛一簇簇随风飘摇的阵容,那花穂儿的娇羞弄舞总是让我不舍离开这个美妙的梦境。 经过一春一夏一秋一冬的时光流逝,在新春再来之前,大多数的花儿草儿树儿都只剩下赤裸的枝条或深埋土里的根枝了。只有这芦苇花,虽然黄了叶子,干枯了枝杆,那枝头的芦苇花儿也没了曾经的银色光泽,但依然在风中摇曳,与风你摇我摆,让那片沼泽之地在萧萧的冬季中也盈满充实。&nbs
    阿龙Along 1844 2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19-04-03
    到了我们这个年纪的人一般都是循规蹈矩,或者传播什么养生之道。我说要继续成长就是不断的学习,要做一些有意思的,具有挑战性的事情。我曾经一度放纵自己,觉得没有多少年的好日子了,应该不约束自己。在和老二聊天以后,决心痛改前非,挑战自己的体重! 7年前我曾经做过瘦身教练,用一款产品加上锻炼和控制饮食来帮助自己和别人达到瘦身目的。效果显著,但是如果不改变生活方式,不管住嘴,胡吃海塞体重就反弹。实践证明,胖子是一口一口吃出来,吃的多,消耗的少,体重就会增加。这是健康肥胖的主要原因。至于很多其他理论就是为了搞的人不知所措。吃多了就要消耗,现在人们都不干体力活,就到健身房去消耗,我也曾经是那里的一员,忠实的去跑,去练,把自己搞的精疲力尽。虽然看上去很爽,慢慢的发现身体总是时不常的出点小问题,好好休息一下就好了。看来人就不能累着。消耗不掉,就要少吃。这个少吃也有很多的道道,少量多餐,八分饱等等,在我这里统统不管用。因为我一吃起来就控制不住。我的食欲非常好,吃嘛嘛香。知道自己的弱点,这次就给自己来点狠的。老二说他很长时间了,一日之内吃一顿饭。感觉特别好!他是我亲生的啊,他行我也应该行啊!
    3594 1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19-04-01
    养儿30年,做饭几十载,老二今天说:Finally, after over 3 decades. We have cracked the code.在养儿过程中,我练就一身本事,其中包括做饭。基本上见过,吃过的都能照猫画虎的举一反三。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在我家这句话没有体现,倒是三个小子吃饭难为我这个当妈妈的。很早以前我就写过我做厨娘的辛酸苦辣,家里4个男人,吃饭都是难伺候的。每个人的口味都不一样。尽管如今空巢剩下一个老爷,天天伺候到嘴头上,还挑三拣四的嫌弃:尽管味道好,但是样子不精美。实际上就是嫌量大。我也收关通牒:再不会说话,就不伺候。一个人的饭着实难做,多吃两顿同样的就抱怨。分量大一点就戏称喂猪。嘴里没一句好听的。说起伺候人,我就是天生的爱干这事儿,可是做到任劳任怨还差点火候!在继续成长中应该努力,不过我还有教育帮助他人的义务,让他们知道感恩,别挑三拣四的。我其实只有教育儿子的责任,至于某人也只能让他在生活中去悟吧,或者强制性的罢工,没得挑了就消停了。可喜的是孩子们都很懂事,对妈妈提要求也都客客气气的,甚至不提要求。这就要求做妈的继续用心,俗称"上赶着"。
    6094 4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19-03-28
    课程都在里面列好了呀
    前些天我发了一篇有关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夏季访学项目的文章,引起不少人关注,也有人私下询问:这类项目这么高大上, 对我们成年人有什么帮助啊?它跟留学和移民又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是有关系的!至少与你的下一步人生计划息息相关:首要,这类访学项目没有门槛,无论是在校大学生还是职场人士皆可申请。 也就是说,想出国镀金(尤其是进名校),这类短期访学项目最能助你实现梦想;而镀金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场考察之旅,考察之后也许你就明白下一步该怎么走了。第二,加拿大政府有规定,短于六个月的学习深造都不需要办理学签。 对于那些手上还没有加拿大旅游签证的人,申请这类访学项目有利于你获得 tourist visa,因为交齐学费之后校方就会发放录取通知书。虽然没有百分之百的保证,但相比之下能增加旅签申请的成功度。第三,获得了签证,并完成了访学项目
个人成就
发帖收获 0 个赞
 
����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