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最近因为热播剧《都挺好》,“原生家庭”这个词又被送上了搜。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有苏明玉这样的遭遇,尤其是妹子,这基于中国深重的重男轻女的观念。而大家讨论最多的就是苏明玉收关能不能与原生家庭和解,与自己和解。电视剧是强行美好的大结局了,据说原著结局比电视剧黑暗得多。和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那来自年幼时期的由原生家庭带来的心理创伤到底能治愈吗?今天给大家安利一部曾经哄动全美国的关于虐待儿童的记录片。主人公是一位叫Beth的小女孩,记录片主要讲述的是她与心理医生的对话以及后来她在心理治疗过程。
6岁的她扬言要杀了全家
视频的开头,是一位小女孩大声喊着:I wanna kill you , I wanna kill you mummy! 很难相信这种话居然是从一位6岁的小女孩嘴里喊出来的。接着镜头切换到在一个房间里,一位小女孩坐在沙发上,对面是她的心理医生。视频里他们进行了一段10多分钟的对话,但是你一定会难以置信这对话的内容。截取其中几段来给大家看一下(前方高能,请看官们做好心理准备)。
医生:人们都害怕你吗?
Beth:嗯哼!
医生:都是谁害怕你呢?
Beth:John.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医生:你弟弟,为什么你弟弟害怕你?
Beth:因为我一直在伤害他。
医生:晚上的时候,你爸爸妈妈都做了什么?
Beth:把门关上锁好。
医生:为什么呢?
Beth:因为他们不想我伤害John。
Beth提到的爸爸妈妈其实是她的养父母,在她19个月大,弟弟7个月大的时候,社工人员将姐弟俩送到养父母家,善良的养父母对这两个孩子是如获至宝,悉心照料。然而不久之后,养父母发现姐弟俩有严重的情绪问题,为了弄清楚原因,他们决定调查姐弟俩的背景。调查的结果令人难以置信,其实Beth和John都是可怜的孩子。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Beth一岁的时候,妈妈因病去世,生父便开始虐待姐弟俩。Beth的食物通常就由几包麦片打发了,John则是经常很久没有更换尿布,奶瓶里的奶都已经凝固结块。John的后脑勺是平的,在他7个月大的时候还不能抬头,也不能翻身。更加令人发指的是,这个禽兽不如的男人居然性虐待自己的亲生女儿。对话中医生让Beth描述了生父是怎么性虐待自己的,彼时Beth虽然年幼,但是却说得很细致。
医生:能和我说说你亲生父亲吗?他是怎样的一个噩梦?
Beth:他摸我的yd,直到流血。他还经常打我,用身体撞击我,一点都不好。
医生:那时候你几岁?
Beth:1岁。
医生:你经常作噩梦,梦里是怎样的?
Beth:梦里我非常害怕。我在房子里,楼上,他上了楼梯来伤害我。
Beth还给医生看了她的画,画的是她生父性虐待她,她在大哭的场景。1岁前所经历的这些虐待让Beth变成一个没有良知的人,不懂得去爱,去信任别人。因为生父的性虐待,年幼的Beth有了不正常的ZW行为,对比她弱小的弟弟John也进行了十分疯狂的性虐待。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医生:你知道你弟弟也是有隐私部位的吧?
Beth:是的,小JJ和屁股。
医生:那你都对弟弟做了些什么?
Beth:我捏他的小jj,踢他的小jj。
医生:那弟弟什么反应?
Beth:他让我停下,但是我没有停下。
医生:你会对别的男孩也这样吗?
Beth:会的。
医生:你会搓揉自己的隐私部位吗?
Beth:经常,几乎天天。然后不得不去看医生,我不喜欢这样。
养母还透露了,Beth经常在公共场合进行zw,无论养父母如何劝说,她始终改不掉这个习惯。除了自虐和虐待弟弟以外,她也虐待小动物。
医生:你对小动物们都做了什么?
Beth:用笔扎它们。经常。
医生: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Beth:杀了它们。
医生:当你这样做的时候,小动物们是什么反应?
Beth:Annie哭了,它是一只狗。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Beth甚至还做出了还亲手捏断一只刚出生的小鸟的脖子这种残忍的行为。这时候的Beth在情感上是没有知觉的,她可以若无其事地大声宣布她要杀了全家,她的漂亮的眼睛里全是麻木。
除了虐待弟弟和小动物,Beth还做出一些让人费解的事。比如从厨房里偷拿餐具刀,想用这些刀杀了爸爸妈妈和弟弟。
Beth 被确诊为患了早期依恋障碍。Beth的这些行为让心理医生十分担心她会断送一个家庭的幸福,于是决定把Beth送去一个疗养中心,接受“高强度行为矫正治疗”。得了这种病的人,他们没有关心和爱人的能力。
9岁的她,踏上了救赎和自我救赎之路
在疗养中心,一开始Beth被严格控制起来。无论她想要做什么,都要申请,包括喝水,上厕所这种小事,甚至Beth需要离开管理人员的视线都需要申请。Beth睡觉的房间的门上也被装上了警报器,防止她半夜溜出去伤害别的小孩。因为在这个阶段,Beth并不被信任。并且基于她之前的种种行为,也无法取得别人的信任。疗养院的治疗医师指出,像Beth这样的孩子,他们潜意识里认为他们自身是邪恶的,他们就是恶魔,他们毫无价值,而治疗医师要做的就是改变他们这种想法,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从而建立起高自尊。Beth也相当争气,积极配合治疗。当Beth有一点进步时,医师就会表扬她,之后逐渐放松对她的管控。随着时间推移,Beth的情况越来越好,她每天都会去给小动物喂食,还会和小动物们说说话。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她还进了当地的公立小学,在教堂里交了很多朋友。她还参加了教会的演唱表演。Beth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她房门上的警报器被摘除了,因为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信任。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治疗医生在她的房间养了一对鹦鹉,甚至让她和自己的女儿睡同一间房。现在的Beth能够分辨对错,有了良知,发现了自己心中隐藏的爱。治疗师对Beth非常有信心。她认为Beth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并且更重要的是,Beth也希望自己能够被治愈。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9岁的Beth再一次接受了采访,心理医生问她,你知道你之前的愤怒是怎么来的吗?她说是来自她的生父的伤害,这让她成为一个一直在伤害的别人的人,尤其是弟弟,爸爸妈妈和小动物。当她谈起这些的时候,她非常悲伤和愧疚,并说着说着就哭了出来。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虽然Beth进步很大,但仍然需要不间断地接受治疗。有时候Beth回家小住,还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愤怒而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事后她会为自己的行为道歉,道歉之后又会声称想用厨房的刀杀了父母。
32岁的她,是一个什么样的光景?
收关Beth并没有继续和之前的养父母住一起,而是被美国一位知名的教育家Nancy Thomas(Nancy Thomas育儿法是专门针对反应性依恋障碍的),继续接受治疗。收关她成长为一名健康的成年人,还有了自己的家庭。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Beth和第二任养母-Nancy Thomas)
2015年,32岁的Beth再一次接受了采访。她回顾了自己的童年,坦言自己曾经是被诊断为Reactive Attachment Disorder (反应性依恋障碍)。这种病症通常发现在人生的前三年,基本是因为被强行与父母分离,虐待,忽视,经常更换被领养的家庭等原因导致的。当新生儿和幼儿的需求没有被满足时,他们就会用哭闹来表示不满。如果哭闹还没有引起重视,这种不满的情绪就会演变成绝望和愤怒,因为他们太弱小了,没办法照顾自己。相反的,当新生儿和幼儿的需求被及时满足时,他们和照顾者就会建立起一种连接和信任。以Beth自己的例子来说,1岁的时候失去母亲,这本身已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接着被生父虐待,忽视,导致她无法控制自己的愤怒,转而把这些愤怒施加与别人身上,她弟弟,养父母,小动物,并对她所造成的伤害毫不愧疚。满口谎言,这点从采访视频也能看出来。当讲到那个小鸟的故事的时候,Beth知道是她自己捏断小鸟的脖子的,但她一开始不承认,在医生的追问之下才承认是她做的。经常问一些怪异的问题,让场面变得尴尬,而他们能从中得到快感,感觉自己取得了场上控制权。
现在的Beth是一名护士,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工作,同时也是一名新生儿飞行护士。她的目标就是要帮助曾经和她一样受过虐待的人。在工作中她会经常遇到小时候遭受过虐待患上反应性依恋障碍的年纪妈妈,她就想帮助她们从这种恶性循环中解脱出来,让她们的孩子不要遭受这种痛苦。帮助那些年轻的妈妈唤起心中的母爱,从而和她们的孩子建立起良性的亲子关系。Beth表现特别优秀,她说作为一名ICU的工作人员,她每天都非常努力地在拯救生命。2010年的时候,她还赢了美国西南地区“年度理想护士”的荣誉称号。从16岁开始,Beth就开始进行公众演讲,每一次都会播放6岁那年的心理医生采访她的记录片,她想用自己的故事就告诉别人,这个寰球是充满希望的。Beth说,当你的孩子不幸患上了反应性恋依障碍时,光有爱是不够的,因为这样的孩子会拒绝你的爱,把自己的内心紧紧封闭起来,沦陷在过去的伤害当中。无论你对他们多好他们都不会接受。因为他们内心深处太害怕你也伤害他们,也害怕你会抛弃他们。这种时候一定要寻求专业人士的救助。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为了帮助更多同病相怜的人,Beth和她的第二任养母Nancy Thomas 一起开办了一间叫”Families by Design”的诊所,专门接受治疗患了反应性依恋障碍的孩子。她还和养母和姐姐根据她自己的真实故事写了一本书-《枕头上的蒲公英,枕头下的屠刀》。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结语
Beth的童年遭遇是不幸的,但Beth无疑又是幸运的。在她的救赎之路上,她遇到了正确的指导和治疗,从而避免了另一个悲剧的发生。Beth也有着强烈的自我救赎精神,才使得治疗之路通向成功,这二者真是缺一不可。
有研究表明,婴幼儿时期的成长环境是会对人们性格的塑造是有着巨大影响的,相信越来越多人已经意识到这一点,而作为爸爸妈妈的你们,不要稀里糊涂地生了孩子,并且以为让孩子吃饱穿暖就是尽到了父母的责任了。也不要只关注孩子的学术成就而忽视孩子的情感需要和精神方面的健康。也希望早期的儿童教育能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收关附上原视频链接,有条件去墙外的同学有兴趣的话可以收看完整视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YhxerkkHUs (Beth 6岁时接受采访视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kQaVI_CSVk&t=376s (Beth 32岁时接受采访的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