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 0755-86938380(客户服务)
    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 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 2期C座 C3-3
  • 上海: 02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1室
  • 杭州: 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8号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D区1005室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20-06-15
    本文选自龍婆专辑《龍婆@旅:那些留在韓國的足跡》點擊文章開頭的專輯可閱更多系列旅居韩国的一年即将结束,抽时间整理这些留在韩国的足迹。在指尖敲击着键盘的此时此刻,心情是复杂的。既有回归新西兰的喜悦,又有离别韩国的小小不舍。特别是在历史性特殊的2020年,每次醒来仍健康地活着,都是感恩的日子。婆信奉一切随缘,在随意中深情地活着。许多时候,若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有些地方真不知何时会去。若不是老公突然被派往韩国工作一年,韩国并不是龍婆计划中的旅行地。若不是新西兰好友突然回韩国探亲度假,并自愿当婆的导游兼翻译,这些照片也不会存在。到底不懂韩文是韩国自由行的较大障碍。韩国面积不大。从首都首尔乘KTX火车,去韩国南部大城市釜山,全程只需两小时四十五分。让婆吃惊的是:入站无人检票,上车无人查票。好友解释说:到处都是摄像头,在韩国生活一切靠自觉。确实,在韩国生活了将近一年,深刻感受到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先进便捷的公共交通工具。好友知道婆是一枚‘文艺女中年’。火车抵达釜山,下火车乘地铁转公交,她带婆首先来到一个叫‘白浅滩’的文化村。白浅滩文化村并非乡村。它位于釜山市东南侧,建在蓬莱山与大海相接的峭壁上。它与釜
    1154 0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20-06-15
    选自专辑《龍婆繪:享受孤獨,修一份自在心》点击文章开头的专辑链接可阅览更多文章这篇文章是疯女人写给自己看的。学画一直是自己的梦想。自从美国搬来新西兰,恰逢天时地利人和,有机会跟多年好友徐教授在互联网上学画。从去年十月开始,首要学期10堂网络视频课,女人激情四射,狠狠地将自己从零基础逼到连自己都不敢相信的高度和境界。可是,当第二学期开始了,女人忙这忙那,总给自己找借口,没准时听课,更没按时完成作业。到目前为止,‘明暗’和‘树纹’两堂课的视频仍等着女人去点击,作业仍欠着。一拖再拖,拖到第二学期都已结束快一个月了,假期作业也布置了。可是......徐教授的教学方式总是用一种正面的词语去鼓励学生。再差劲的画,再懒的学生,她也能找到其发光点去表扬,去鼓励。女人正是抓住徐教授的‘柔’,让自己的惰性继续‘懒’下去。反正又不是为了拿文凭的。反正又不是为了卖画赚钱的。反正......当看到班上的学霸们每天交作业,临摹得象复印一样。女人受刺激了!以前是画一张,记录一张,在朋友圈里晒一晒,得到点赞,女人自我陶醉一番。但徐教授在班里规定,画够九张才允许晒朋友圈。目的:要沉得住心。有对比才会有进步。每当同班同学
    1552 2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20-06-12
    都说‘计划没有变化快’。龍婆活了半辈子,许多没想到的,没计划的,都被验证成了事实。没想到会移民加拿大。没想到会搬到美国居住。没想到又移民去了新西兰。一年前没想过这辈子有机会来韩国居住一年。这不,一年的韩国生活又将结束了。仍记得当初被通知即将启程去韩国时,好友们问:“你老公去韩国工作,你去那干啥?”“去韩国到处走走逛逛旅行呀。”是的,这就是原本龍婆在韩国一年的计划。老实说,刚到韩国的半年里龍婆也逛了一些地方,看了一些韩国风景,了解了一些韩国的风土人情。但还没来得及坐下码字撰写游记,突然,新冠来了。突然,新冠开始在韩国蔓延了。为此不得不将自己关在家里了。这下可好,哪儿都去不成了。只好拿起画笔上网课。慢慢地把焦虑抛开,渐渐地把心静下来。113幅临摹和写生,这都是新冠疫情促成的事实。学了钢笔速写,但一直害怕写生。前怕疏密不适,后怕构图不当。没想到就在这种胆战心惊的状态下,完成了韩国钢笔速写系列:写生系列之一《千年古刹奉恩寺》。接着,在徐老师的鼓励下,再接再厉,又完成了韩国风景速写淡彩系列:写生系列之二《首尔陵园剪影》开始学用彩铅画动物了。临摹了12幅小鸟。印制了一本台历。很有成就感地说。呵呵~
    1277 0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20-06-12
    自打三儿一月三号离家西海岸实习,我就没去过他较爱的Amish 农贸市场。昨天念叨要吃炖肉,西式的Stew。 不是红烧的也不是清炖的,是那种用红酒和西红柿酱加胡萝卜芹菜洋葱炖的一锅粥样的东西。我买了牛仔骨,让人家切成块,炖好,三儿用酸面包佐餐消灭很多。 周四中午去的店里,人不多。往常买肉我都只买一周的,这次照着一个月的买。 去之前,到网上查了一下Amish人对疫情的态度,他们也把教堂和学校关了。那些盖房子,做木工的工人都不上工了。他们也不雇外面的司机了。在兰卡斯特县有500多阳性病例。Amish人也有两位数的病例。 进入店里,地上也标示着6尺距离,售货员都带着自制的布口罩,摊位前都在卖自制口罩,5刀一个。有意思的是口罩布料挺花哨,还有美国国旗图案,和他们的穿衣风格不符合。 家禽部,海鲜部都没涨价,牛肉都涨价了,牛尾从6.99涨到7.59。肋眼牛排涨了两刀变成16.99,但是还是比外边便宜。猪肉好像没涨太多,有意思的是五花肉都是带皮的。三儿不喜欢红烧,我
    1626 0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20-06-12
    是啊!还要加一句;隔山打牛。这就是中外两地的信息差【图片】
    (原文发布于笔者公众号“TouchCanada 探奇加拿大”)一最近整个北美都被美国黑人GF死亡事件弄得好不安宁。上周六,我遛狗刚进门,只听小妞突然冲下楼来喊道:"我想去游行!我想去!"什么?我懵了 ...... 她叽叽喳喳地说了一大串,我才听清她是想去多伦多市中心参加声援美国的游行抗议活动。我首要反应是:"你想跟谁去?"(其实我知道那时候游行已经快结束了)小妞说:"暂时不知道,别问那么多!等我先联系她们!"......小妞才不到十四岁,一个八年级的小女生,就要伙同小朋友一起去游行?为何游行?抗议什么?她们懂吗?而且,这不还在疫情隔离期吗?继美国明州事件之后,不仅美国很多城市掀起了游行示威浪潮,抗议的声浪也传到了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欧洲等国家。一时间,欧美各地在仍属于疫情控制期的状态下,一波一波的游行浪潮此起彼伏,人们戴着口罩就纷纷上街抗议了。而在多伦多,人们游行除了为声援美国,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几天前多伦多的一幢公寓楼发生家庭纠纷,警方接报后赶到大楼处理,但29岁的黑人女子Regis 从阳台坠落身亡 ...
  • 海外掘金 发表了帖子 2020-06-11
    要去日本生活,有个问题是肯定绕不开的:在日本的花费开销。如果我要和我的伴侣、孩子一起移居东京,一个月下来,我要赚多少钱才能养活一家人?比如日常的固定开销——衣食住行,在东京要多少钱?不同的人在生活的开销上会有天差地别。比如一些人喜欢美食,一个月大部分的钱都花在吃饭上,有人喜欢社交,还有的人喜欢玩车,女性则可能每个月都要去美容院、理发店打理,所以真实的花销,还要请各位根据自己的情况做调整。我们在这主要聊一聊由日本政府统计出来的,在东京生活的平均花销。结合日本人的开销情况,再加上我身边朋友的真实案例,我跟大家算一算这笔重要的帐。根据日本内务省统计局2020年发布的“家庭调查报告”(《家計調査報告》),一个三口之家的平均月生活费约为290,000日元(差不多人民币1.93万)。具体的固定花销项目如下:顺便说一句,由于上述生活费用不包括储蓄,因此想要每月储蓄约30,000至40,000日元的人每月的家庭收入至少需要350,000日元。而从上表能看出,东京一个三口之家的开销中,占比最多的是住,约为收入的1/3。吃、住、通信和行是日本开销比中国大的部分。如果是租房,日本的房租往往比国内略高一点,所
    3191 1
  • 小边 发表了帖子 2020-06-11
    新近澳洲留学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关注,也有很多朋友私信我现在澳洲什么情况?那我也问了澳洲的朋友,得到的回复是他们生活跟平常一样,一切安好。尽管如此这里还是提醒一下,近期去澳的朋友多加注意即可。说到澳洲留学,那群里也有很多朋友问我,想移民澳大利亚,就是不知道澳大利亚的教育怎么样?移民国外,子女的教育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那么对于澳大利亚移民来说,了解一下澳大利亚的中小学教育情况就成了十分有必要的事。简单跟大家说一下中小学体制:澳大利亚的中小学是十二年制,一年级到六年级为小学,七年级到十二年级是中学。其中七年级到九年级为初中部(相当于中国的初一到初三),十年级到十二年级为高中部(相当于中国的高一到高三)。十二年级是特殊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中,中学生们要做中学毕业的准备,并参加中学毕业考试。这个中学毕业考试的成绩是做为进入大学的只此参考成绩。那我们把《华人说海外》付费课程现在整理出来,每周免费分享给大家。之前海外达人Lori给我们内部分享过澳洲择校的经验,大家对关于澳洲中小学择校感兴趣的都可以听下,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收听!
    1434 0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20-06-09
    也许是疫情耽误了大家看房买房,我代理的两个房子刚一上市,就有人要去看房子。这次我雇佣了专业摄影师来拍照。结果是一家喜欢一家愁。实际上,专业摄影师的作品也并不是人人喜欢。 这些日子听很多同事在抢房子,一个装修有品位的房子人见人爱,价钱合适就会有人多出钱来抢。所以在这里告诉朋友们要装修房子,把自己住的房子装的漂亮,不仅自己可以享受而且卖的时候又快,价又高。那种"装修的再好卖不出价钱的"说法是不对的。房子在房市低迷时卖的快也是省下贷款利率和地税的支付。在房市火爆的时候价钱自然就上去了。 房子的内装修从样子到材料基本上是十年一个流行趋势,人们买房子都愿意买装修好的房子,拎包入住。 下面是我代理的房子,43 Arnold dr Princeton Junction NJ, 离去纽约的火车站1.5迈,走路可以去火车站。学区当先,房子的后院有游泳池,主人把后院打造的像一个度假酒店。在这一带的房子都是70多万,我们报价低于周围的房子,为的是吸引更多的人来看。房子是80年中末期的现代简约风格,房间大,采光好。外墙是木质的。内装修也是简约风。主人把黑色
    1876 0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发表了帖子 2020-06-08
    (原文发布于笔者公众号“TouchCanada 探奇加拿大”)一最近整个北美都被美国黑人GF死亡事件弄得好不安宁。上周六,我遛狗刚进门,只听小妞突然冲下楼来喊道:"我想去游行!我想去!"什么?我懵了 ...... 她叽叽喳喳地说了一大串,我才听清她是想去多伦多市中心参加声援美国的游行抗议活动。我首要反应是:"你想跟谁去?"(其实我知道那时候游行已经快结束了)小妞说:"暂时不知道,别问那么多!等我先联系她们!"......小妞才不到十四岁,一个八年级的小女生,就要伙同小朋友一起去游行?为何游行?抗议什么?她们懂吗?而且,这不还在疫情隔离期吗?继美国明州事件之后,不仅美国很多城市掀起了游行示威浪潮,抗议的声浪也传到了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欧洲等国家。一时间,欧美各地在仍属于疫情控制期的状态下,一波一波的游行浪潮此起彼伏,人们戴着口罩就纷纷上街抗议了。而在多伦多,人们游行除了为声援美国,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几天前多伦多的一幢公寓楼发生家庭纠纷,警方接报后赶到大楼处理,但29岁的黑人女子Regis 从阳台坠落身亡 ...
    2137 2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20-06-07
    美国黑人弗洛伊德的死在美国掀起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我们这个小镇也不例外。上周末是普林斯顿镇上的游行。街上的百年老店把橱窗里的首饰和手表都收了起来,还有警察站岗。我们小镇就温和多了。今天出门在车上正好看到这一幕,都是年轻人,他们站在路边高举手中的牌子,有些司机鸣笛致意。天气很热,戴着口罩更热。我们小镇没什么黑人,示威者基本都是白人。
    1350 0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20-06-05
    婆连续写了8篇关于新西兰葡萄园酒庄的系列文章。粉儿们问:还有吗?哈哈~当然还有!新西兰蕴藏着许多适合种植酿制葡萄酒的好地方。婆只写自己去过的地方,自己体验过的生活,自己品尝过的葡萄酒。婆认为:亲历亲记,才是最有体温的文字。之前推荐的8座葡萄酒庄园,都是位于婆居住的Hawke's Bay霍克斯湾。而今天婆将要推荐的是与新西兰大城市奥克兰隔水相望的Waiheke Island。它被称为The Island Of Wine(酒之岛)。Waiheke Island 中文名‘激流岛’。在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曾有一位中国朦胧诗人顾城在岛上居住过,并以一种特别方式结束了他短暂的人生。酒味人生,喜欢的就会喜欢得不得了。不喜欢的自然不闻不问。婆不喜欢喝酒,只喜欢品酒。喜欢浅斟慢饮,喜欢细细品味人生的凄清与美丽。某龍在美國工作了将近九年,总叹息自己没长假,不能潇洒地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结果他不但辞了职,还将我们的家从美国搬到了新西兰。结婚十几年,这是他首要次主动带婆去品酒。也是婆首要次踏上Waiheke Island。网上预定Waiheke Wine Tour。在奥克兰市中心Fullers渡
    1697 0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20-06-04
    疫情依然在蔓延,上班的还要至少在家里待到7月中。电视里的新冠数字在下降,不过已经没人关心了。该得的都得了,剩下的就是得了也不怕的。 到处都是游行骚乱的报道,全寰球都一样,闹着闹着就失控,只不过是政府的手段不一样。打击暴力是没有问题的,那些打砸抢的人这次没得到惩罚今后一定不会躲过。 对于我们乡下的老百姓依然过着平静的生活。早晨起来,看看夜里经历雷雨的小菜园,发现小苗苗们都很高兴,而且又长出了一个新叶。 在屋里育苗因为温度也不高,都没长出来,天气热了直接在地里撒种就会发现惊喜。种子是先长根,后发芽,我有时着急挖开看看,发现种子在往地里扎根,怪不得小苗不怕风吹日晒,因为根基扎得深。 前些日子闹菜荒,人们都把根留起来,泡在水里,长出叶子再种到地里。开始我只要看到有叶子就种到地里,结果很多芹菜都烂掉了。后来我发现即使泡在水里的根必须长出新的根须才能种到地里。看看这颗圆白菜的根一下子要出三个圆白菜的样子。 我又种了一个根,好像要出4个的样子
    1888 0
  • 小边 发表了帖子 2020-06-04
    教育部数据显示,2018年度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66.21万人。2018年度与2017年度的统计数据相比较,出国留学人数增加5.37万人,增长8.83%。从数据看出,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把出国留学作为人生体验项目之一,在留学过程中完成自我蜕变,而新西兰对于留学生们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目的地。 相较于一些传统留学国家,沿袭英国教育体制的新西兰,不论是留学费用开销还是整体教学质量,亦或是毕业后就业环境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优势。根据2019年度全球未来教育指数,在英语国家中,新西兰的未来教育指数排名位居前列。留学生在新西兰留学使得自己各方面能力全面发展,为未来就业奠定基础。 那海那边移民群很多群友也有私聊我,问我新西兰留学都有什么好处?新西兰留学对胜欧美的一些知名高校有好处嘛?以及如果想出国留学都有哪些注意的事项? 那我们这边邀请海外留学达人lily给我们内部分享过留学新西兰的经验,以及怎么通过留学拿到了新西兰的绿卡!Lily通过两节课程跟大家讲述8年留学的各种坑,踩过的那些雷,让留学小
    1540 0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20-06-04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回复了帖子 2020-06-03
    重灾区在老人院,希望他们能度过难关
    今天是4月20日,在家办公一个月了。加拿大的疫情不好也不坏,比邻居美国自然是好太多,也是西方七国集团(日本除外)疫情最轻的国家;但是养老院成疫情重灾区,折损过千,让人揪心。全加各省仍没有解除“紧急状态”,所以我们仍处于社交隔离中。据悉,包括张文宏医生在内的各国医疗专家都说,这疫情一时半会儿还不会消停,在真正的疫苗上市之前(至少一年半载),抗疫可能是个反反复复的长期过程。也就是说,”社交隔离“会是一段时期内人们需要适应的“常态”。这对全人类都一样。本来我们在家上班基本类似于半度假状态,那些暂时被裁员的人也有月入两千刀的政府补贴且一直可领四个月(充分体现了加拿大的福利特色),日子也算过得自在。但架不住国内父母们隔雾看花的忧心忡忡,以及留学生家长们一厢情愿的深情召唤,我还是写点疫情留学资讯以安抚比我们自己还惊慌的家长们。谨守隔离是王道受英美留学生纷纷撤回国的影响,有些家长问我,加拿大的孩子是不是也该想办法回国?我反问妈妈们:孩子说了害怕要回家吗?得到的回答是:“那倒没有!"对呀!估计爹妈们看到的都是把国外描绘成人间地狱的流量新闻,而留学生们身在本地,亲眼看到
  • 海外掘金 发表了帖子 2020-06-01
    刚刚,美国总统特朗普紧急召开记者招待会,会议的主题依然是“中国”。自从他上任以来,他对“China”实在是情有独钟。曾有好事者把他在公开场合,以不同语调、音量,再配以各种表情说的“China”集结成专辑,蔚为壮观。但凡特朗普遇到了什么解不开的难题,他都会情不自禁的说出“China”,仿佛它就是一把能解决当前困境的全适用钥匙。按照特朗普的风格,遇到他认为重要的会议,他会提前在推特上预告。这场“中国话题特别新闻发布会”他提前一小时。特朗普只讲了不到10分钟,把他此前对中国的所有抱怨都重提了一遍,疫情来源啦,世卫组织偏袒啦、窃取知识产权啦、美国之前领导人的无能啦,新增的两项是制裁无辜的中国留学生,取消他们的签证,禁止他们入境;还有就是宣布对香港的制裁,更具体的政策细节有待公布。会后,他一个问题都没有回答。一如既往的任性。也许,他害怕被记者提问。怕被问到美国超过10万人死于新冠病毒的疫情,怕被问到恐蔓延到全国的明尼阿波利斯骚乱……香港当然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但对于美国总统而言,香港和美国人的生命,哪个
    1423 0
  • 枫林鸟*加拿大版主 发表了帖子 2020-06-01
    加拿大一向是个温情平和的国家,一般很少占据国际舆论资源。但最近全球风云变幻,中外关系成为网议热点,加拿大也不例外。具体事件就不重复了。有人说加拿大“好傻”,果真如此吗?加拿大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为什么她能诞生一个中国人崇敬的“白求恩大夫”?为什么她能成为寰球上较大的移民国?为什么她能以区区三千多万人口而成为西方七大工业国之一?为什么她紧邻资本主义美国却能成为“社会主义”福利国家?为什么美国是文化“大熔炉”而她能以“马赛克”式多元文化而骄傲?为什么她能吸引寰球各地的留学生?为什么她总在国际事务中扮演协调和疗伤的善良角色?......是的,因为她有很“傻”的价值观。一个国家,始终坚守价值底线可以说是一种“国品”,而加拿大就是这样一个有“国品”的国家。也许因为和美国相邻,很多人以为加拿大就是一个安静版的美国。其实不是。确实不是。两年前,我有个博士亲戚来加拿大做了一年的访问学者。临回国之前,他非常感概地说:加拿大和美国太不相同了!真的!我回去以后得好好做做“科普”!加拿大和美国的不同,三天三夜都讲不完。而加拿大和中国的关系又如何?我们小时候语文课本里那些“不远万里” “友谊常青”之
    2391 0
  • 龍婆活著 发表了帖子 2020-06-01
    连续写了七篇关于新西兰霍克斯湾独具特色的葡萄园酒庄。编辑成‘酒庄专辑’之后,正想罢笔,有人问 Brookfields 酒庄。是的,Brookfields葡萄园酒庄婆也去过。某龍公司每年都在那举办圣诞派对。婆曾拍过一些照片,但从未‘因私’去那喝酒用餐。所以不知如何带大家进入画面。犹豫了很久,写还是不写?突然想起蔡澜先生曾说:学会浅尝。首要次在新西兰参加某龍公司举办的圣诞派对。也是首要次知道霍克斯湾有个葡萄园酒庄叫 Brookfields。当车驶入 Brookfields 酒庄时,首先跳入眼帘的是新西兰国旗和这座房舍。既没‘庄园大道’,也没‘庄园台阶’。若不是门前的国旗,婆还以为‘私闯’民居了。呵呵~新西兰12月份是夏季,也是本地葡萄粒粒挂枝头的旺季。穿过葡萄园,进入酒庄。新西兰的葡萄园到处都种植着玫瑰花。婆曾被Kiwi告知,玫瑰花是用来提早发现虫害的。圣诞派对在中午举行。公司员工早上上班,中午将伴侣和孩子接来一起嗨皮。草地上,到处都是适合家庭乐的自助游戏。大孩子有大孩子玩的游戏,小孩子有小孩子玩的积木。婴幼儿和母亲可在这样的草地上边玩边用餐。成年人理想选择当然是露天酒吧。这几
    1415 0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20-06-01
    疫情蔓延,人们宅在家里拼厨艺,其中炸油条比较受欢迎。打开油管,炸油条的视频不计其数,各种配方都有,我试了酵母版的,泡打粉小苏打版的,加鸡蛋不加鸡蛋的,我没试过加牛奶的,我家有18年不喝牛奶了。 收关发现这做油条不仅是配方还要看揉面的手法,还有油温的控制。好友发了个三揉三饧的发面技术,当然也是来自油管的视频。昨晚试了一下,今早就炸出了有大泡泡的油条。当然油温也是关键。 做饭有人不喜欢中餐食谱的少许描述,其实我不喜欢烘培的一板一眼。我很少烤蛋糕,因为我发现用料和容器都要合适才有好的样子,而我就喜欢大概其。有人总是讥讽我做饭的重复性太差,我的理论是好吃就行,为啥都要一样? 我爱做饭,是因为看大家享受我的成果。我家老大就对做饭很不感兴趣,他说忙活半天,都被吃掉了太浪费时间。他说更喜欢花时间做一些能保存下来的事情。 这个寰球之所以精彩就是多样化,有爱吃的就有爱做的。尽管食物吃掉了,但是过程很享受,尤其是被人喜爱更加满足!
    1606 0
  • 三涵妈妈 发表了帖子 2020-05-31
    5/30, 周六,晴空万里。 老大按计划租车回波士顿,在家里工作了65天。我准备了包子给他和老二,希望他们少做几顿饭。 下午3点半,2020年最振奋的消息传来,打破疫情的影响,马斯克改写航天历史。一切都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执行。这个狂人又一次证明了他的超人能力! 一龙冲天,人类征服了太空,却对肉眼看不见的病毒无奈。无论大事小情在这个寰球上发生,老百姓还得考虑吃喝拉撒。上一张我家后院的照片,疫情期间的成绩单还有油条
    1246 0
个人成就
发帖收获 0 个赞
 
����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