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写了七篇关于新西兰霍克斯湾
独具特色的葡萄园酒庄。
编辑成‘酒庄专辑’之后,
正想罢笔,
有人问 Brookfields 酒庄。
是的,
Brookfields 葡萄园酒庄
婆也去过。
某龍公司每年都在那举办圣诞派对。
婆曾拍过一些照片,
但从未‘因私’去那喝酒用餐。
所以不知如何带大家进入画面。
犹豫了很久,
写还是不写?
突然想起
蔡澜先生曾说:
学会浅尝。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首要次在新西兰
参加某龍公司举办的圣诞派对。
也是首要次
知道霍克斯湾有个葡萄园酒庄
叫 Brookfields。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当车驶入 Brookfields 酒庄时,
首先跳入眼帘的
是新西兰国旗和这座房舍。
既没‘庄园大道’,
也没‘庄园台阶’。
若不是门前的国旗,
婆还以为‘私闯’民居了。
呵呵~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新西兰12月份是夏季,
也是本地葡萄粒粒挂枝头的旺季。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穿过葡萄园,进入酒庄。
新西兰的葡萄园到处都种植着玫瑰花。
婆曾被Kiwi告知,
玫瑰花是用来提早发现虫害的。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圣诞派对在中午举行。
公司员工早上上班,
中午将伴侣和孩子接来
一起嗨皮。
草地上,
到处都是适合家庭乐的自助游戏。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大孩子有大孩子玩的游戏,
小孩子有小孩子玩的积木。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婴幼儿和母亲
可在这样的草地上
边玩边用餐。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成年人理想选择
当然是露天酒吧。
这几款酒庄自产的葡萄酒
任喝任饮。
当不知选红葡萄酒还是白葡萄酒时,
婆总会先来一杯粉色的玫瑰酒。
哈哈~
味道保证不会错。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派对还有啤酒供应。
不喝酒的,
也可选橙汁或冰水。
但白开水和茶水没有。
嘻嘻~
按西方人习惯,
餐后才供应咖啡和茶水。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员工和家属们都站在草坪上,
喝着聊着。
因为是国际大公司新西兰分公司。
所以员工分别来自寰球各地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活像一个小小联合国。
好采大家都用英语交流。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既来之,则想知。
婆到哪儿都好奇心满满哒。
其实,
婆不善闲聊,
每到一个新地方,
喜欢独自探究满足好奇心。
趁大家在室外饮酒闲聊,
婆一人在Brookfields酒展厅里闲逛。
感觉特别自在。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好东西总是被锁在铁闸后面的。
这个就不用婆多说了。
呵呵~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Brookfields 酒庄宣传小册子。
里面介绍了酒庄历史和发展史。
据说酒庄建于1937年,
是霍克斯湾的“Oldest Boutique”。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酒展厅的墙上,
不仅挂满了酒品获奖证书,
还挂了一些酒庄老板收藏的画。
这张葡萄酒古老开瓶器集锦,
是婆只此感兴趣的poster。
呵呵~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相比其它婆曾去过的葡萄园酒庄,
Brookfields酒庄比较平民化。
适合一家大小来此休闲用餐。
这就是Brokkfields酒庄餐厅,
非常简朴。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喜欢晒太阳的,
可坐在太阳伞下用餐。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圣诞派对的餐包和芝士,
看着很酥软,
闻着很蒜香。
婆为了避开人流拍照,
一直饿着肚子。
哎~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时间一到,
公司领导站着发表了5分钟的‘演说’。
感谢员工辛勤工作,
感谢家属支持。
没半句废话和官腔。
抽奖活动。
大约用了10分钟。
接着开吃。
无论大小级别,
一律排队自助。
青菜类是两种沙拉,
主食是通心粉和土豆,
肉类是烤牛肉和烤火腿。
都很好吃,
但婆没吃饱。
只因婆没意识到。
旧碟子被收走,
就没新碟子了。
新西兰人比美国人节省,
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婆刚从美国搬来新西兰时还不习惯。
原来自助餐自己用过的杯子和碟子
都是反复使用的。
不是吃一碟换一新碟的。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餐后甜品,咖啡,茶水。
婆平时不爱吃甜食,
但为了写吃后感,
样样都尝了一块。
能让婆吃完的甜品不多。
但这次真是吃得一干二净。
嘻嘻~
不知是真好吃,
还是因为主食没吃饱。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不得不说,
某龍每次圣诞抽奖运气都不错。
在美国曾抽中过笔记本电脑。
今次抽中一盒德国姜饼
和一把精致的德国啤酒开瓶器?
原来,
开瓶器把手里暗藏机关,
弹出各种实用的螺丝刀。
呵呵~想象
想象德国人边喝啤酒边干活的样子?
两者integrated,
尽显德国人做事非常efficient。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收关,收关,收关,
没比较,就没发言权!
有图有真相。
某龍公司的圣诞派对,
美国 vs 新西兰
1,着装要求。
在美国,
西装领带皮鞋。
在新西兰,
T恤短裤拖鞋。
某龍‘抱怨’某婆着装over dressed。
沏~
你留胡子,
你穿拖鞋,
那是你的选择。
但婆爱婆Style。
2,出席家属。
在美国,
员工与伴侣出席。
可携带同性伴侣。
在新西兰,
员工携伴侣和孩子出席。
3,出席场地。
在美国,
圣诞派对选在高级酒店宴会厅举行。
有些同事甚至事先预定酒店房间。
喝多了可上房休息。
当然房间是自费的。
这是美国人的一种消费和享受习惯。
在新西兰,
圣诞派对在平民化的葡萄园酒庄举行。
有些部门领导或同事会避免喝酒,
以便负责送喝了酒的同事回家。
4,出席时间。
在美国,
圣诞派对在星期六晚上。
在新西兰,
圣诞派对在星期五下午。
星期五下午员工出席派对,
公司照付工资。
若不参加圣诞派对的员工,
公司要求其使用年薪假半天。
5,圣诞食物。
在美国,
圆桌式西餐。
按名贴就座。
可选肉类,鱼类或素食类。
每人仅此一份。
在新西兰,
排队式自助餐。
随意就座。
有沙拉土豆通心粉烤牛肉烤火腿。
任吃任添。
6,酒水供应。
在美国,
每位出席者可得两张免费酒票。
自己去酒吧挑选指定酒水。
两杯之后需自付酒钱。
在新西兰,
每位出席者可任喝指定的葡萄酒和啤酒。
婆发现同类牌子的酒水,
美国比新西兰价钱便宜。
新西兰的酒税比美国高。
7,游戏。
在美国,
公司会专门请赌场员工开几张赌桌,
每人发两张代金劵供员工娱乐。
在新西兰,
公司为员工准备了在草坪上的家庭乐自助游戏。
8,抽奖品。
在美国,
奖品有大彩电,笔记本电脑,手机等贵重电子产品。
在新西兰,
奖品都是精致实用的德国牌小工具和盛名的德国曲奇饼。
9,娱乐。
在美国,
公司请乐队和歌手Live Music。
员工随歌起舞。
在新西兰,
电脑播放音乐。
哈哈~
美国和新西兰文化风格各异,
婆都Enjoy!
活在当下最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