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那边服务热线电话:
  • 深圳: 0755-86938380(客户服务)
    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819号深铁金融科技大厦19A层
  • 北京: 01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SOHO 2期C座 C3-3
  • 上海: 020-85951808(客户服务)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01号国华人寿大厦301室
  • 杭州: 0571-88016401(客户服务)
    地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8号世贸丽晶城欧美中心D区1005室
  • Kornblume 回复了帖子 2015-12-24
    澳洲环境这么好,回来肯定受不了雾霾啊
    本次访谈中将加入抢楼环节,送出50元人民币话费奖励7名。具体规则如下:抢到(18,48,78,108,138,168,198)的7名用户,将获得海那边送出的50元人民币话费奖励。注:中奖回复必须为有意义的回复,有意义的回复是指:10字以上;与主题相关。如中奖楼层违规,则奖项自动顺延至下一楼。恭喜以下用户获得话费奖励:@憧憬2015 @DDDDD @红豆酱 @止水91 @Mark_请以上中奖用户添加我的个人微信samsara_1201,凭个人门户首页截图领取奖品。截止时间为12月28日(下周一)24:00。活动介绍:“移民之路”是海那边社区推出的达人访谈,邀请在移民、留学、出国等方面有实际经验且愿意分享的达人用户,在线回答问题,和同路人交流,期冀帮助更多新移民及在办理移民的朋友。嘉宾介绍:本期,我们有幸邀请到@韩莹_Yolanda 作为活动嘉宾,和诸位移友一起交流自己的移民故事,同时分享在澳洲做房产中介的酸甜苦辣,给打算移民澳洲的移友们提供借鉴并帮助解答问题,欢迎各位在此交流。线上交流时间:12月24日上午10:30-12:00(北京时间)
    小边 3.2w 312
  • Kornblume 回复了帖子 2015-12-24
    Yolanda口才一定很好
    本次访谈中将加入抢楼环节,送出50元人民币话费奖励7名。具体规则如下:抢到(18,48,78,108,138,168,198)的7名用户,将获得海那边送出的50元人民币话费奖励。注:中奖回复必须为有意义的回复,有意义的回复是指:10字以上;与主题相关。如中奖楼层违规,则奖项自动顺延至下一楼。恭喜以下用户获得话费奖励:@憧憬2015 @DDDDD @红豆酱 @止水91 @Mark_请以上中奖用户添加我的个人微信samsara_1201,凭个人门户首页截图领取奖品。截止时间为12月28日(下周一)24:00。活动介绍:“移民之路”是海那边社区推出的达人访谈,邀请在移民、留学、出国等方面有实际经验且愿意分享的达人用户,在线回答问题,和同路人交流,期冀帮助更多新移民及在办理移民的朋友。嘉宾介绍:本期,我们有幸邀请到@韩莹_Yolanda 作为活动嘉宾,和诸位移友一起交流自己的移民故事,同时分享在澳洲做房产中介的酸甜苦辣,给打算移民澳洲的移友们提供借鉴并帮助解答问题,欢迎各位在此交流。线上交流时间:12月24日上午10:30-12:00(北京时间)
    小边 3.2w 312
  • 花果山下来的 回复了帖子 2015-12-22
    好久没来了,不知道还有没有人看贴啊。。。继续码点字。。。娱乐活动,这部分我也算有点了解,姑且讲讲。国人常说西方国家好山好水好无聊,但在我看来不尽然。虽然中国人觉得萨斯卡通破,老外并不都这么觉得,至少不像华人感触深。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咱们玩的和人家不一样,人家玩的咱们不玩,咱们玩的他们没有,当然格格不入。这个问题说来复杂,一点一点讲,都是楼主遇到过的情况,真实但可能不太全面,姑且一听。先说户外运动,萨斯卡通当地人冬天常去滑雪、冰钓、高空跳水,夏天打猎、钓鱼,春秋去田野上采莓子、看收割,每一种都是华人在国内很少玩的。
    看到很多移民写的加拿大的帖子,感触颇深,也来写一写自己的看法。事先声明,移民并非因为不爱国,而是为了体验一种不同的生活。过去的二十年,我一直在中国生活,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沐浴长大。但寰球之大,辽阔壮丽,有生之年即使不能走遍,也该去不同的地方看一看。机缘巧合之下,我来到了加拿大。虽然生活时间不长,但也有自己的感悟。我所在的地方是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一个不甚知名的、寒冷略荒凉的地方。在国内大城市住惯了的我们,初来有很多的不适应,吃住行无一不是问题。在逐渐的适应中,我却也慢慢接触到了加拿大当地的文化。加拿大地广人稀,原因很简单,一个冷字就让人受不了。但中国人往往以东北为标杆衡量加拿大的寒冷,其实是不准确的。以萨省为例,冬季多在零下十几度左右,极寒天气也会低于30度,可算是加拿大最寒冷的省之一。但萨省的广大移民和留学生,并未觉得冷得受不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加拿大不像国内,店铺多半临街而立独自成行,加拿大人购物以各种大型超市、商场为主。本地人开车到一个大商场,连吃带买可以逛上大半天。不用多说,类似沃尔玛的超市里当然空调恒温,车里也是一样,只需套上羽绒服从停车场走出来,不到五分钟,当然不会冷得受
  • 大大baby 回复了帖子 2015-12-18
    最可怕的是我还看不懂地图【图片】 || 回复纽国小树:是的,没有Google maps的话我哪里都去不了。。。
    活动介绍:“移民之路”是海那边社区推出的达人访谈,邀请在移民、留学、出国等方面有实际经验且愿意分享的达人用户,在线回答问题,和同路人交流,期冀帮助更多新移民及在办理移民的朋友。嘉宾介绍:本期,我们有幸邀请到@纽国小树 作为活动嘉宾,和诸位移友分享自己的移民故事,同时分享自己在新西兰求职的经历,给即将前往新西兰以及对新西兰有兴趣的朋友们提供借鉴并帮助解答问题,欢迎各位在此交流。线上交流时间:12月18日下午15:00-16:30(北京时间)【另,本栏目长期邀请移民达人参与访谈,和网友面对面交流。参与访谈的达人用户将获赠海那边送出的精美奖品,欢迎举荐和自荐。】【关于本期嘉宾】——TA是谁?@纽国小树 80后。和先生一起DIY提交了加、澳、新三国的技术移民申请,最终成功获得澳洲PR。——TA都做了什么?“一年前,我在北京的事业单位,先生在央企。一年后,我们选择在新西兰定居,放弃了“铁饭碗”的稳定,却在这个南半球的小岛收获了符合属于我们自己的小日子。”——TA为什么要移民?“所谓移民,不过是护照上那张贴纸,只是这张贴纸对每个人的意义都不尽相同。对于我,很简单,移民意味着可以收获健康。”“为了出
    小边 2.7w 218
  • 大大baby 回复了帖子 2015-12-18
    作为一个路痴最怕到新地方认路了,超级崩溃【图片】
    活动介绍:“移民之路”是海那边社区推出的达人访谈,邀请在移民、留学、出国等方面有实际经验且愿意分享的达人用户,在线回答问题,和同路人交流,期冀帮助更多新移民及在办理移民的朋友。嘉宾介绍:本期,我们有幸邀请到@纽国小树 作为活动嘉宾,和诸位移友分享自己的移民故事,同时分享自己在新西兰求职的经历,给即将前往新西兰以及对新西兰有兴趣的朋友们提供借鉴并帮助解答问题,欢迎各位在此交流。线上交流时间:12月18日下午15:00-16:30(北京时间)【另,本栏目长期邀请移民达人参与访谈,和网友面对面交流。参与访谈的达人用户将获赠海那边送出的精美奖品,欢迎举荐和自荐。】【关于本期嘉宾】——TA是谁?@纽国小树 80后。和先生一起DIY提交了加、澳、新三国的技术移民申请,最终成功获得澳洲PR。——TA都做了什么?“一年前,我在北京的事业单位,先生在央企。一年后,我们选择在新西兰定居,放弃了“铁饭碗”的稳定,却在这个南半球的小岛收获了符合属于我们自己的小日子。”——TA为什么要移民?“所谓移民,不过是护照上那张贴纸,只是这张贴纸对每个人的意义都不尽相同。对于我,很简单,移民意味着可以收获健康。”“为了出
    小边 2.7w 218
  • 大大baby 回复了帖子 2015-12-18
    大家应该会抓紧时间办了吧,以免政策又有什么大的变动,都不好说啊
    知名美国移民专家@EB5sir 解读EB-5政策趋向。时间:今日14:00—15:00 美国当地时间12月15日,国会办公室新近消息,EB-5改革问题将不在政府预算法案讨论中,EB-5区域中心项目无任何改革并延期至2016年9月30日。 这意味着,有意投资EB-5项目移民美国的人士,又有9个多月的时限递交申请,虽然以此得出结论短期利好,但业内普遍认为EB5监管只会是更加严格,此次法案无更改延期也给未来增加更多的变数。 关于EB-5,你参详过很多项目,听闻很多消息,也打探过拿到绿卡之后的美国生活,但是否仍有疑问无法完全释怀? 为此,海那边邀请大名鼎鼎的@EB5sir 举办本期EB5课堂,市场上关于EB5的任何误解、传闻和流言,我们在此一一解说。————————我是美丽的分割线————————移民课堂是海那边为解决用户
    吾望 1.6w 160
  • 大大baby 回复了帖子 2015-12-17
    华人去了美国一般都做什么工作啊?做你这行的多吗?
    0
  • 大大baby 回复了帖子 2015-12-17
    爱的好深沉啊
    0
  • 花果山下来的 回复了帖子 2015-12-16
    这起初的阶段还真是不容易!!心里落差一定很大
    移民中流传着一种说法:打工坚决不能给中国人干,听着有点确实,但也不无道理许多人都有过在唐人街打工的经历,回头看看,都有点儿往事不堪回首的感觉。其实,唐人街的老板们也未必是故意欺负人,他们中的许多人也是经过了冒险偷渡、拼命打工、勤劳致富这么三个阶段挨过来的,所以他们吃过苦就觉得你吃点苦也是理所应当的,他们受过气,也就不太把你当人看。另外,偷渡过来的没有身份的人都扑向唐人街打黑工,不挑活,不讲价,给钱就干。老板不愁人手,你不干有人干,低价能雇到人,利益驱动,也就不会给你合理的工资了。刚来加拿大的时候,前前后后地也打过几份工,总得感觉也是给老外打工要比给中国人打工好一些。首要份工作就前面提到的在唐人街的中餐馆给人家洗碗,只做了一日之内就不干了。我的第二份工是朋友介绍的,在是在两家香港人合伙开的饭店里帮厨。帮厨,说白了就是厨房杂工,也就是什么活都干,刷碗,摘菜,包春卷,炸春卷,烤鸡翅等等。由于姿势不停地变换,所以也不觉得怎么累,但是也一点儿闲不着。中国老板的想法就是按小时给你钱了(每小时6快),就不会让你闲着,生意忙时,得紧张起来,生意不忙时,老板就没活找活,经常让我擦擦冷柜,关键是那个店的生
  • 花果山下来的 回复了帖子 2015-12-16
    看到有人夸我,我就继续写啦~~~住和行都不是楼主的长项,没钱没房,也不会开车,所以能说的有限。加拿大人都开车的原因很复杂,据我观察,除了习惯、天气冷,大约也和他们的城市构造有关系。据周围人反映,加拿大的车比国内便宜,豪车便宜尤其多,这好像是废话,不过也是事实。当地人很多买二手车,尤其年轻人,大多数比较穷,代步工具而已,凑合凑合也就过去了。赶明儿楼主攒了钱,也打算自己买辆小破车,技术不行,怕一不留神磕了碰了,打算买个几千块加币二手的,折人民币也就一两万吧,穷人伤不起。这边基本汽车保险据说一千多一年,具体怎么个赔法我也不清楚,等买车的时候再了解。加拿大车少,人少,开车的规矩和国内不太一样,但是容易掌握。老外多半比较规矩,所以不容易出事故,但是一旦撞死一个人,你的后半辈子基本也就毁了,因为赔偿金额实在高。据说整个萨斯卡通只有三个摄像头,不知是真是假,但是以我在一个停车场打工的经验,这边装摄像头考虑因素比较复杂。当时一个醉酒的人撞坏了我停车场的档杆,并且逃之夭夭。醉驾的问题不是重点,本来加拿大醉汉也不少。后来停车场的经理们闲聊,说应该装一个摄像头,至少能找到真凶,不像现在需要自己公司掏钱赔。两个经理继续讨论,我兴致勃勃地听着,另一个偷听的人也表示赞同。于是我问为什么不装,经理无奈地说,摄像头侵犯隐私,不能随便装。万一人家在车上干嘛干嘛干嘛,不就被拍到了?万一人家上法庭告,公司就不好处理。我瀑布汗,不仅仅因为他们的隐私意识,而且在一个停车场的出口,谁不是交了钱就走人,谁会停下来在车里干嘛干嘛干嘛啊,真是想多了。回到主题,我个人猜想,一条路上不能装太多摄像头,大约不是因为萨斯卡通政府穷,估计还是怕有人在车上干嘛干嘛干嘛。这些不纯洁的人啊,倒是便宜了破坏交通规则的。
    看到很多移民写的加拿大的帖子,感触颇深,也来写一写自己的看法。事先声明,移民并非因为不爱国,而是为了体验一种不同的生活。过去的二十年,我一直在中国生活,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沐浴长大。但寰球之大,辽阔壮丽,有生之年即使不能走遍,也该去不同的地方看一看。机缘巧合之下,我来到了加拿大。虽然生活时间不长,但也有自己的感悟。我所在的地方是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一个不甚知名的、寒冷略荒凉的地方。在国内大城市住惯了的我们,初来有很多的不适应,吃住行无一不是问题。在逐渐的适应中,我却也慢慢接触到了加拿大当地的文化。加拿大地广人稀,原因很简单,一个冷字就让人受不了。但中国人往往以东北为标杆衡量加拿大的寒冷,其实是不准确的。以萨省为例,冬季多在零下十几度左右,极寒天气也会低于30度,可算是加拿大最寒冷的省之一。但萨省的广大移民和留学生,并未觉得冷得受不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加拿大不像国内,店铺多半临街而立独自成行,加拿大人购物以各种大型超市、商场为主。本地人开车到一个大商场,连吃带买可以逛上大半天。不用多说,类似沃尔玛的超市里当然空调恒温,车里也是一样,只需套上羽绒服从停车场走出来,不到五分钟,当然不会冷得受
  • 花果山下来的 回复了帖子 2015-12-16
    谢谢!
    看到很多移民写的加拿大的帖子,感触颇深,也来写一写自己的看法。事先声明,移民并非因为不爱国,而是为了体验一种不同的生活。过去的二十年,我一直在中国生活,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沐浴长大。但寰球之大,辽阔壮丽,有生之年即使不能走遍,也该去不同的地方看一看。机缘巧合之下,我来到了加拿大。虽然生活时间不长,但也有自己的感悟。我所在的地方是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一个不甚知名的、寒冷略荒凉的地方。在国内大城市住惯了的我们,初来有很多的不适应,吃住行无一不是问题。在逐渐的适应中,我却也慢慢接触到了加拿大当地的文化。加拿大地广人稀,原因很简单,一个冷字就让人受不了。但中国人往往以东北为标杆衡量加拿大的寒冷,其实是不准确的。以萨省为例,冬季多在零下十几度左右,极寒天气也会低于30度,可算是加拿大最寒冷的省之一。但萨省的广大移民和留学生,并未觉得冷得受不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加拿大不像国内,店铺多半临街而立独自成行,加拿大人购物以各种大型超市、商场为主。本地人开车到一个大商场,连吃带买可以逛上大半天。不用多说,类似沃尔玛的超市里当然空调恒温,车里也是一样,只需套上羽绒服从停车场走出来,不到五分钟,当然不会冷得受
  • 花果山下来的 回复了帖子 2015-12-14
    不提移民了,来说说加拿大的住。房子分几种,一是像国内的公寓,二是联排别墅,三是房子,别名别墅。这边老外主要住的都是房子,一家一栋。名字叫别墅,其实房间没多少,面积也没多大,比我以前想象中的豪宅差太多,估计也就是个一二百平。房间楼上三四个,楼下一般是厅,地下室还有一两个。萨斯卡通地下室如果装修了要交税,具体我不太清楚,没买过房子,短时间也没钱买,所以不太关注。反正老外一般把地下室做游戏房,放个乒乓球桌,弄个音响啥的,不住人。老外一家一般四五人,能生的无上限,一栋房子正正好够住,公寓就小了。一般单身工作的人住公寓比较多,联排别墅小家庭为主。一个一个8,这边公寓一点不便宜,每月还得交物业费,算下来支出不算低。房子的话水电还好,暖气相对贵,房产税、保险是大头。中国人家的观念比老外重,也比老外爱买房子。近年来萨斯卡通房价狂涨,排名加拿大前列,据说和中国人大量涌入有关。就算买了房子,麻烦也不少,夏天要除草,冬天要铲雪,还得交不菲的房产税。中国人多是小家庭住不了那么多房间,经济观念又重,多半把地下室装修了出租,导致萨斯卡通近年到处都是家庭旅馆。还有一点和我们国内不同,这边住的多半是历史悠久的二手房,一百多年的房子也不少见,新房反而不受欢迎。中国年轻人过来买新房的多,上了年纪的也喜欢二手老房子,这个问题说来话长。但是以我个人观察,新区树少,地段偏,房子质量也不如旧的。反正产权是永久的,大家也没打算一栋房子住到老,还是考虑孩子上学什么的为主。
    看到很多移民写的加拿大的帖子,感触颇深,也来写一写自己的看法。事先声明,移民并非因为不爱国,而是为了体验一种不同的生活。过去的二十年,我一直在中国生活,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沐浴长大。但寰球之大,辽阔壮丽,有生之年即使不能走遍,也该去不同的地方看一看。机缘巧合之下,我来到了加拿大。虽然生活时间不长,但也有自己的感悟。我所在的地方是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一个不甚知名的、寒冷略荒凉的地方。在国内大城市住惯了的我们,初来有很多的不适应,吃住行无一不是问题。在逐渐的适应中,我却也慢慢接触到了加拿大当地的文化。加拿大地广人稀,原因很简单,一个冷字就让人受不了。但中国人往往以东北为标杆衡量加拿大的寒冷,其实是不准确的。以萨省为例,冬季多在零下十几度左右,极寒天气也会低于30度,可算是加拿大最寒冷的省之一。但萨省的广大移民和留学生,并未觉得冷得受不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加拿大不像国内,店铺多半临街而立独自成行,加拿大人购物以各种大型超市、商场为主。本地人开车到一个大商场,连吃带买可以逛上大半天。不用多说,类似沃尔玛的超市里当然空调恒温,车里也是一样,只需套上羽绒服从停车场走出来,不到五分钟,当然不会冷得受
  • 花果山下来的 回复了帖子 2015-12-14
    说到加拿大移民,我要先说一点,加拿大不是欠你的,它之所以让你移来他们的国家,当然是出于自己的目的。一般而言移民分为投资移民、技术移民等几种,说穿了就是为了发展本国经济,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投资移民过来要在当地做生意,雇佣当地人,技术移民要为当地企业工作。近年来之所以不断抬高门槛,说到底就是因为有人移民了不工作,专门领取福利,让加拿大政府觉得亏了。这地方地广人稀气候冷,如果不是经济发达福利好,有多少人愿意过来发展经济?所以福利既是幌子也是吸引人的条件,其实还是希望你过来干活的。作为个体而言,在哪里都要干活挣钱买饭吃,我在国内做了二十几年的工,如今换来加拿大,也只是为了自己体验一种不同的生活,未来也许再去别处也不一定,算是与政府各取所需。
    看到很多移民写的加拿大的帖子,感触颇深,也来写一写自己的看法。事先声明,移民并非因为不爱国,而是为了体验一种不同的生活。过去的二十年,我一直在中国生活,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沐浴长大。但寰球之大,辽阔壮丽,有生之年即使不能走遍,也该去不同的地方看一看。机缘巧合之下,我来到了加拿大。虽然生活时间不长,但也有自己的感悟。我所在的地方是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一个不甚知名的、寒冷略荒凉的地方。在国内大城市住惯了的我们,初来有很多的不适应,吃住行无一不是问题。在逐渐的适应中,我却也慢慢接触到了加拿大当地的文化。加拿大地广人稀,原因很简单,一个冷字就让人受不了。但中国人往往以东北为标杆衡量加拿大的寒冷,其实是不准确的。以萨省为例,冬季多在零下十几度左右,极寒天气也会低于30度,可算是加拿大最寒冷的省之一。但萨省的广大移民和留学生,并未觉得冷得受不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加拿大不像国内,店铺多半临街而立独自成行,加拿大人购物以各种大型超市、商场为主。本地人开车到一个大商场,连吃带买可以逛上大半天。不用多说,类似沃尔玛的超市里当然空调恒温,车里也是一样,只需套上羽绒服从停车场走出来,不到五分钟,当然不会冷得受
  • 花果山下来的 回复了帖子 2015-12-08
    只有一个月像你说的,夏天还6点天亮11点天黑呢。天气冷确实不错,我是南方人,的确不太适应。
    看到很多移民写的加拿大的帖子,感触颇深,也来写一写自己的看法。事先声明,移民并非因为不爱国,而是为了体验一种不同的生活。过去的二十年,我一直在中国生活,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沐浴长大。但寰球之大,辽阔壮丽,有生之年即使不能走遍,也该去不同的地方看一看。机缘巧合之下,我来到了加拿大。虽然生活时间不长,但也有自己的感悟。我所在的地方是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一个不甚知名的、寒冷略荒凉的地方。在国内大城市住惯了的我们,初来有很多的不适应,吃住行无一不是问题。在逐渐的适应中,我却也慢慢接触到了加拿大当地的文化。加拿大地广人稀,原因很简单,一个冷字就让人受不了。但中国人往往以东北为标杆衡量加拿大的寒冷,其实是不准确的。以萨省为例,冬季多在零下十几度左右,极寒天气也会低于30度,可算是加拿大最寒冷的省之一。但萨省的广大移民和留学生,并未觉得冷得受不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加拿大不像国内,店铺多半临街而立独自成行,加拿大人购物以各种大型超市、商场为主。本地人开车到一个大商场,连吃带买可以逛上大半天。不用多说,类似沃尔玛的超市里当然空调恒温,车里也是一样,只需套上羽绒服从停车场走出来,不到五分钟,当然不会冷得受
  • 花果山下来的 回复了帖子 2015-12-08
    再说说专业,我所在的萨省农业和矿业发达,一般来说理科生学工程、农、医的比较好找工作,基本找到对口的没有问题。所以当地留学生最多的就是工程专业,文科则以财会为主。加拿大学财会的中国人车载斗量,以至于联邦移民取消了会记、簿记、管理等六个专业,根本就是针对中国人出的法规,说是为了控制移民的专业比例。平心而论,也有道理。前几年的留学生移民没有要求专业,麦当劳也可以移民,但是今年开始条件越来越严,必须对口工作。对于大部分初出社会的毕业生而言,找个工作已是不容易,何况还要对口。就我个人而论,刚开始也做过不少不上台面的工作,虽然收入还可以,工作也清闲,但总是心里不对劲。现在在移民公司打工,虽然也不是理想职业,好歹说得过去。大部分文科学生情况和我差不多,从底层做起,有在旅行社、保险业做销售的,有在小公司做前台、文员的,也有在中餐馆打工的。一般而言踏踏实实地干,只要英语过得去,两三年总会有所提升。当然我说的是萨省,近一年来多伦多温哥华有不少华人来到萨省,皆因当地人满为患找不到工作。加拿大有个好处,就算你在餐馆当服务员,每月收入也足够租房、吃饭、日常购物,节俭点还能存下一些。所以虽然起步工作不好,生活还是没问题,只要努力打拼学英语,压力没有太大。总而言之,对刚毕业的学生而言,想像在国内一样刚开始就进大公司、学校等好单位,非常非常困难。不仅对华人,老外也不容易,基本都是从底层做起,慢慢打拼,期间觉得不平衡回国的也不在少数。还是那句话,具体看个人情况,有混得风生水起的,也有一辈子垂头丧气的,不可一概而论。
    看到很多移民写的加拿大的帖子,感触颇深,也来写一写自己的看法。事先声明,移民并非因为不爱国,而是为了体验一种不同的生活。过去的二十年,我一直在中国生活,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沐浴长大。但寰球之大,辽阔壮丽,有生之年即使不能走遍,也该去不同的地方看一看。机缘巧合之下,我来到了加拿大。虽然生活时间不长,但也有自己的感悟。我所在的地方是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一个不甚知名的、寒冷略荒凉的地方。在国内大城市住惯了的我们,初来有很多的不适应,吃住行无一不是问题。在逐渐的适应中,我却也慢慢接触到了加拿大当地的文化。加拿大地广人稀,原因很简单,一个冷字就让人受不了。但中国人往往以东北为标杆衡量加拿大的寒冷,其实是不准确的。以萨省为例,冬季多在零下十几度左右,极寒天气也会低于30度,可算是加拿大最寒冷的省之一。但萨省的广大移民和留学生,并未觉得冷得受不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加拿大不像国内,店铺多半临街而立独自成行,加拿大人购物以各种大型超市、商场为主。本地人开车到一个大商场,连吃带买可以逛上大半天。不用多说,类似沃尔玛的超市里当然空调恒温,车里也是一样,只需套上羽绒服从停车场走出来,不到五分钟,当然不会冷得受
  • 花果山下来的 回复了帖子 2015-12-08
    有人问毕业生就业的问题,插播一段。加拿大高度机械化,人工贵也少,工作其实不好找。尤其是温哥华多伦多等人口密集的地方,本地老外的工作也不好找,何况你一个英语不顺溜的中国人。至于blabla读了四年英语没有问题之类,完全是痴人说梦,日常对话和深入交流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文案写作等方面想与当地人人样更是难上加难。别说你只读了个大学,就算高中一起念,英语水平也不见得强太多。插一句我学语言学的专业话,据统计英语为母语的高中生毕业词汇量约在4万到8万,而中国英语专八词汇量是一万到两万,个中差距大家自由想象。再说到歧视,完全没有歧视也是幻想,但是据我感觉,最重要的歧视还是来自于语言,洋人公司不愿意聘请不能融入当地文化、和同事交流有困难的人,倒不完全因为长了一张中国脸,因为华裔在这里基本被看作本地人,找工作与我们这种二把刀不可同日而语。简而言之,想找工作,最大难关来自英语。有了足够的专业知识,英语越好工作机会越多。不仅要看得懂哆里哆嗦的英文报纸,还要听得懂印度人菲律宾人越南人天南海北的英语,各位仍需努力。
    看到很多移民写的加拿大的帖子,感触颇深,也来写一写自己的看法。事先声明,移民并非因为不爱国,而是为了体验一种不同的生活。过去的二十年,我一直在中国生活,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沐浴长大。但寰球之大,辽阔壮丽,有生之年即使不能走遍,也该去不同的地方看一看。机缘巧合之下,我来到了加拿大。虽然生活时间不长,但也有自己的感悟。我所在的地方是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一个不甚知名的、寒冷略荒凉的地方。在国内大城市住惯了的我们,初来有很多的不适应,吃住行无一不是问题。在逐渐的适应中,我却也慢慢接触到了加拿大当地的文化。加拿大地广人稀,原因很简单,一个冷字就让人受不了。但中国人往往以东北为标杆衡量加拿大的寒冷,其实是不准确的。以萨省为例,冬季多在零下十几度左右,极寒天气也会低于30度,可算是加拿大最寒冷的省之一。但萨省的广大移民和留学生,并未觉得冷得受不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加拿大不像国内,店铺多半临街而立独自成行,加拿大人购物以各种大型超市、商场为主。本地人开车到一个大商场,连吃带买可以逛上大半天。不用多说,类似沃尔玛的超市里当然空调恒温,车里也是一样,只需套上羽绒服从停车场走出来,不到五分钟,当然不会冷得受
  • 花果山下来的 回复了帖子 2015-12-08
    一说吃的就来劲,继续8。楼主参加老外聚会的时候,总是自助餐,排在前面的一般是草,各种不认识的草,有些听说是菠菜,反正都剁碎了放在一个盆里,理所当然是生的,他们不知道炒为何物。然后就是鸡肉、牛肉、猪肉,不是炸就是烤,非常凄凉的烧法。我看法国的菜品很是精致,不知为什么加拿大荒凉至此,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呆的地方不对,或者运气不好。反正楼主只介绍自己遇到的情况,欢迎其他同伴互相交流。
    看到很多移民写的加拿大的帖子,感触颇深,也来写一写自己的看法。事先声明,移民并非因为不爱国,而是为了体验一种不同的生活。过去的二十年,我一直在中国生活,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沐浴长大。但寰球之大,辽阔壮丽,有生之年即使不能走遍,也该去不同的地方看一看。机缘巧合之下,我来到了加拿大。虽然生活时间不长,但也有自己的感悟。我所在的地方是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一个不甚知名的、寒冷略荒凉的地方。在国内大城市住惯了的我们,初来有很多的不适应,吃住行无一不是问题。在逐渐的适应中,我却也慢慢接触到了加拿大当地的文化。加拿大地广人稀,原因很简单,一个冷字就让人受不了。但中国人往往以东北为标杆衡量加拿大的寒冷,其实是不准确的。以萨省为例,冬季多在零下十几度左右,极寒天气也会低于30度,可算是加拿大最寒冷的省之一。但萨省的广大移民和留学生,并未觉得冷得受不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加拿大不像国内,店铺多半临街而立独自成行,加拿大人购物以各种大型超市、商场为主。本地人开车到一个大商场,连吃带买可以逛上大半天。不用多说,类似沃尔玛的超市里当然空调恒温,车里也是一样,只需套上羽绒服从停车场走出来,不到五分钟,当然不会冷得受
  • 花果山下来的 回复了帖子 2015-12-08
    哈哈满足你! || 回复难忘的遇见 :吃货想听多点关于吃的,楼主继续!
    看到很多移民写的加拿大的帖子,感触颇深,也来写一写自己的看法。事先声明,移民并非因为不爱国,而是为了体验一种不同的生活。过去的二十年,我一直在中国生活,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沐浴长大。但寰球之大,辽阔壮丽,有生之年即使不能走遍,也该去不同的地方看一看。机缘巧合之下,我来到了加拿大。虽然生活时间不长,但也有自己的感悟。我所在的地方是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一个不甚知名的、寒冷略荒凉的地方。在国内大城市住惯了的我们,初来有很多的不适应,吃住行无一不是问题。在逐渐的适应中,我却也慢慢接触到了加拿大当地的文化。加拿大地广人稀,原因很简单,一个冷字就让人受不了。但中国人往往以东北为标杆衡量加拿大的寒冷,其实是不准确的。以萨省为例,冬季多在零下十几度左右,极寒天气也会低于30度,可算是加拿大最寒冷的省之一。但萨省的广大移民和留学生,并未觉得冷得受不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加拿大不像国内,店铺多半临街而立独自成行,加拿大人购物以各种大型超市、商场为主。本地人开车到一个大商场,连吃带买可以逛上大半天。不用多说,类似沃尔玛的超市里当然空调恒温,车里也是一样,只需套上羽绒服从停车场走出来,不到五分钟,当然不会冷得受
  • 花果山下来的 回复了帖子 2015-12-08
    然后说食,这一方面,我们的伟大祖国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王者,至少就我个人而言,吃货们还是最适合国内。虽然我没去过很多国家,但就目前而言,我国绝对是无与伦比的饮食之国。加拿大吃的东西,基本可以用麦当劳必胜客概括,比欧洲还不如,基本逃不过汉堡、牛排、披萨、意面以及各种炸的东西,以薯条为主。如果天天在外面吃,没有一个礼拜大家一定会吐的,而且实在太甜了!!!甜的人神共愤,巧克力、冰淇淋,甜的人想死。我无比怀念祖国的泡椒凤爪一类食物,只可惜尚未找到地方卖。经常有加拿大人问我,你们在中国都吃什么?我呵呵一笑,遗憾地告诉他,这问题没法回答,你去中国旅个游就知道了。随便一个天津四川广东的食物大概比加拿大人一辈子吃的种类都多,想想真可怜。至于当地的华人餐馆,多半迎合老外口味,搞得中不中洋不洋,加一些乱七八糟的酱,味道大打折扣。所以广大中国同胞基本都是自己做,偶尔煮个火锅啥的。咱们土生土长的中国胃,实在吃不惯老外那些东西。
    看到很多移民写的加拿大的帖子,感触颇深,也来写一写自己的看法。事先声明,移民并非因为不爱国,而是为了体验一种不同的生活。过去的二十年,我一直在中国生活,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沐浴长大。但寰球之大,辽阔壮丽,有生之年即使不能走遍,也该去不同的地方看一看。机缘巧合之下,我来到了加拿大。虽然生活时间不长,但也有自己的感悟。我所在的地方是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一个不甚知名的、寒冷略荒凉的地方。在国内大城市住惯了的我们,初来有很多的不适应,吃住行无一不是问题。在逐渐的适应中,我却也慢慢接触到了加拿大当地的文化。加拿大地广人稀,原因很简单,一个冷字就让人受不了。但中国人往往以东北为标杆衡量加拿大的寒冷,其实是不准确的。以萨省为例,冬季多在零下十几度左右,极寒天气也会低于30度,可算是加拿大最寒冷的省之一。但萨省的广大移民和留学生,并未觉得冷得受不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加拿大不像国内,店铺多半临街而立独自成行,加拿大人购物以各种大型超市、商场为主。本地人开车到一个大商场,连吃带买可以逛上大半天。不用多说,类似沃尔玛的超市里当然空调恒温,车里也是一样,只需套上羽绒服从停车场走出来,不到五分钟,当然不会冷得受
  • 花果山下来的 提了问题 2015-12-07
    0
个人成就
发帖收获 0 个赞
 
����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