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在美国(2) 文:海纳愚夫 美国加州旧金山,是早期旅美华人的发源地。而美国另一个城市——夏威夷,则是早期旅美华人另一个重要的登陆地。 广东沿海有着农业技术的农民,大量登陆夏威夷,受雇于当地白人,通常签订两到三年的劳工合约。合约期满,有的劳工选择回到中国,有的留在夏威夷继续谋求发展。登陆夏威夷的劳工,凭着在家乡积累的农业耕作技术,得以在夏威夷立足。 所谓“国父”孙中山的兄长孙眉,就是早期登陆夏威夷的华人劳工之一。孙眉不仅有着普通劳工的技术,也有着普通劳工不具备的头脑,经过数年的奋斗,他从普通劳工混成了夏威夷的地主、“岛王”。 孙中山十三岁那一年,在兄长的帮助下,孙中山与母亲登上了美国夏威夷,与兄长一家得以团聚。从小就不安分的孙中山,在夏威夷求学几年后,开始了在美国华裔中鼓动革命的奔走呼号,成为了一代伟人。 今天的夏威夷,居住着很多早期华人的后裔,他们凭着祖辈数十年的积累,不少人在这个全球闻名的岛屿,拥有大量的土地,成为富甲一方的华人。但是,他们从不显山露水,极端低调谦卑。 大量华人登陆美国,对美国白人的就业造成了严重威胁。美国作为一个民主社会,选民的声音将决定政府的某些政策。 华人劳工大量抢占美国白人的劳动力市场,有选票的白人当然不会答应了。而美国资本家却需要大量华人劳工来降低自己的成本,经过多方博弈,加州地方政府开始了一系列关于歧视华人劳工的立法。 1850年,加州政府制定了《外国矿工执照税》;1852年,制定了《登陆费》;1855年,制定了《人头税》;1860年,制定了《中国渔人执照税》。并针对华人做出了一系列的歧视性规定,1854年,禁止华人在法庭控诉白人;1863年,规定中国儿童不得就读公立学校;1870年,禁止人行道用扁担肩挑重物;1872年,禁止白人与华人通婚。 美国国会从1878年开始的《排华法案》,曾经经历过总统否决,但是最终还是在1882年得以通过。 该法案通过监禁和驱逐的惩戒方式,禁止“被矿井雇佣的有技能或无技能的华人劳工们”在10年之内进入美国,同时,华人不得归化为美国公民。 从此,在美华人劳工开始了长达六十年的黑暗岁月。他们在这个号称全世界最自由民主的社会,开始了最艰难的坚持与坚守。 1888年,《斯科特提案》得到通过,禁止华人返回中国后再次入境美国,等于宣告华人永久不能回国探亲。 1892年,《基亚里法案》得到通过,限制华工入境延长十年,未随身携带身份证明的华人,可立即驱逐出境。1902年,美国国会再将华工入境限制无限期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