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难民之子,路边摘菜卖,到新西兰地产富豪,这位华裔是如何逆袭的……

来自:新西兰中文先驱 0 0 2021-05-27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如果谁想击败我,就必须像我一样,每周干70小时,坚持27年。”坐在办公室,Don Ha云淡风轻,说出了这番豪言。定力和底气迥异于常人。

时光回拨。1970年代的越南,枪林弹雨中,百万难民大军流离失所,在他乡沦为难民。

1978年, 10岁的小Don Ha跟随家人来到了香港,受妈妈差遣,他每天顶着风吹日晒坐在街边卖废弃瓶罐。2年后,他和家人终于等来了安置,漂荡到了遥远的新西兰。

说起童年的苦难,Don只是轻描淡写。今天的他已是新西兰地产界的知名风云人物:跨国地产公司RE/MAX的新西兰掌门人,手握10亿纽币待售房产,个人资产傲视群雄跻身富豪榜,功劳簿上满是奖章荣誉。

从难民之子到地产大鳄,这样的阶级跨越已然不可思议。但如果就此把Don的人生概括为一个成功励志的案例,那我们就错过了太多精彩而传奇的故事。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01

捡西洋菜的羞涩少年

Don Ha的家族原本姓Ho,是越南当地华裔,家中7个孩子,Don排行老六。

1980年,初次踏上新西兰的土地,12岁的Don对陌生的周遭感到茫然无措,加上不懂英文,Don在学校倍感孤立,同学们只教会他用英文骂人。

好在一家人的生计不久便迎来转机。1984年,Don的父母在奥克兰南区开了一家面包房。

与此同时,小小年纪的Don也表现出了过人的商业天赋。

每天上学的路上,Don都会在Onehunga附近采摘西洋菜再以每捆1纽币的价格卖给附近的印度超市,每周卖100捆。

“后来我去NEW WORLD超市,直接问他们要不要西洋菜,他们居然每周买400捆,也就是400纽币(1987年,新西兰人平均周薪是税前486纽币)。不过很快市议会清理了那片用地,我的生意也就结束了。”

Don发出了自豪爽朗的大笑。在陈述过往时,Don总是给出这一标志性的表情和笑声,无论是谈到高光还是低谷。

17岁时,带着对销售和生意的天生敏锐,Don选择辍学,尝试做起了各路生意。他拒绝了父亲请他帮忙经营面包房的请求,决心自力更生。

他先是自学武术,成为了当地Kiwi们的功夫老师。接着又从亚洲进口皮具到新西兰销售。

19岁那年,Don开了一家夜店,但因为毫无经验,他的夜店没有紧急出口,也没有卖酒执照,不到三个月就被市议会强制关闭。

但这些挫折只不过是年轻的一点代价。

1991年,Don回归家族本行,在Mt Roskill经营起了自己的面包房。

Don每天早六点至晚六点营业,一周六天,凭借“666”过人拼劲,面包房的生意很快踏上正轨,一周7000纽币的收入也相当喜人。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Don经营的面包房)

但这距离入选富豪榜,还隔着一个太平洋。



02
一名地产中介走进来了

一日之内,一位名叫Warwick James的地产经纪人走进了Don的面包房,改变了这个年轻人的命运。那是1994年。

Don和往常一样,与客人简单地寒暄着,没曾想却被James“撩拨了心弦”。

“他说他最近一周卖了2套房,赚了12500纽币,我算了下,如果我一周能卖4套房,我就可以休息半年了。”

此后,每周一趁着面包房休息的当口,Don都会去James所在的the Professionals房地产公司,拜师学艺,坚持了5个月。

两人还达成口头协议,如果James帮助Don通过考试,Don就会拿出头名业绩作为报答。

不过事情并非一帆风顺,由于语言问题,Don多次“挂科”,考了3个月才成功通过

跨过障碍的Don迅速状态爆棚,口头协议中许愿的前程很快就要成真。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03

“要么全情投入,要么淘汰出局”



起初,Don并不想就此放弃面包房的生意,而是想做个兼职房产中介。

但朋友告诉他,凡事要么全情投入,要么淘汰出局。Don深以为意,随即以一半的价格卖掉了面包房,正式转战地产界。

“在卖掉面包房的前一日之内,我妈妈哭了。我的父母工作勤奋,但不喜欢冒风险。”

脱下烘焙围裙,西装革履的经纪人生涯就此开启,但迎接Don的却是同事的冷眼。

作为全办公室只此的有色人种,他的座位被安排在了卫生间旁边。

首要个月,Don卖出了一套房,但没有得到任何鼓励。

“我想也许是我不够优秀吧。”

第二个月,卖出三套,他依旧没有等来渴望的肯定。

“我决心继续努力。”

到了年底,Don一共卖出86套房,价值1.06亿纽币。

“没人做到过这个成绩,那时候我意识到,自己相当优秀。”

Don拿下了当年的the Professionals房地产公司年度新人奖,给最初的领路人Warwick James,以及当初的自己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James这样评价Don:“他可以一周七天无休,不分昼夜地工作,每周工作70-80小时。勤奋、高效,几乎成了他的信仰。”

在the Professionals房地产公司的第十年,Don收到了来自Ray White房地产公司抛出的橄榄枝,邀请他在Manukau开设自己的加盟店。

一边是更广阔的发展,另一边是难以割舍的忠诚。内心一番挣扎过后,Don选择铭记恩情,挥手告别。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04

登上新西兰富豪榜



刚入Ray White时,Don的办公室甚至都没有整修完毕。

最初几个月,他和员工只能被迫在麦当劳办公。

一日之内,5个人要赶往5个不同的地点会客户,手忙脚乱中,Don对他们说:“记住这些日子,这会是我们很好的一段回忆。”

和说起其他挫折时一样,Don又是有意无意加以淡化,似乎困难只是下一段美好的铺垫。

Don就像是那个在“阴沟里仰望星空”的人。

2004年加盟Ray White后,Don继续着自己的汹涌势头。

他的加盟店在首要年就获得Ray White全国第二的业绩,第二年顺利拿下头名

他本人的荣誉册上也再添浓重一笔:2005年Ray White国际首领奖。

Don很快成为了公司的一面旗帜。

与此同时,他的个人财富也急速飙升,2007年,Don以6000万纽币的身价,成功跻身由National Business Review一年一度评选的新西兰富豪榜

NB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堪称“新西兰版的《福布斯》”,每年发布的NBR富豪榜(NBR Rich List),影响力和权威性冠绝新西兰,上榜的精英汇集了新西兰各界知名名流。

一时间,Don光芒无限。

“公司业绩和个人财富到了新的高度,我开始觉得有点无聊。在投资了很多房产之后,我想尝试点新鲜的。”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Don还热衷于慈善事业)

对于Don,澎湃的激情是一把双刃剑。



05

“一夜之间,我一无所有。”



富在深山有远亲。荣登富豪榜后,Don身边从者如云。形形色色的人群、林林总总的投资建议,纷纷而至。

一些来自赛马行业的客户向Don推荐了马匹投资。

“他们对我说,你花5000纽币买一匹马,半年内能涨到100万,我一想,这比卖房子容易多了。”

Don倾注了巨量的热情和心血,不久,他的身上就多了一个标签:“赛马大亨”。

最多时,Don拥有43匹马。

更疯狂的是,他甚至眼都不眨就出手200万纽币拍下一匹赛马,震惊新西兰。

紧接着,他又分别花40万和82.5万买下两匹马。

遗憾的是,一些耗资不菲的马匹因为健康问题,甚至从未上过赛道。

爱驹们还没来得及给Don带来收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就先至一步。

利率成倍飙升,公司卖房业绩暴跌九成,Don变卖了手中所有的房产,保持现金流,维持公司正常运转。

“一夜之间,我一无所有。”

投身商界有如海上行舟,作为舵手,暴雨中也要奋力掌舵,逆风前行,Don成功做到了。

2011年,Don重夺Ray White全国门店首要的王冠。

在Skycity的庆功宴上,Don享受着光环,空气中都是胜利的气息,如此熟悉。那时基督城刚经历地震。

Don便在现场宣布,捐款赈灾!

拨云见日,一切似乎都在重回正轨。谁曾想,一场更大的风暴悄然已至。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06
公司突遭破产接管

盛宴后的第二天,Don的公司遭破产接管。

又是发生在一夜之间。如果说上一次个人资产清零,Don仍可破釜沉舟,这次公司摘牌、断电断网,则让他感到了真正的绝望。

“万业归零(From Hero to Zero),那时我感觉更像难民。”

对于这次遭遇,Don解释说,自己在金融危机时向银行申请贷款,草草在合同上签了字,而没有注意到抵押协议(General Security Agreement)的条款。

根据抵押协议,个人投资需和公司资产绑定,如果个人财务状况出现问题,银行可以对公司进行破产管理,变卖抵押资产收回部分成本。但当时律师没有向他解释这一点。

说起这些风浪,Don的脸上没有愁云惨雾。他笑着说,自己当时在办公室放起了音乐,和CEO讨论对策。

人们都热衷于探究成功背后的推动力。在Don身上,拼搏、勤奋、热情,都显而易见,但纵观他的人生,可以看出Don着实是位苦中觅甜的行家。

或许是受益于童年的磨练,这份刻在骨子里的坚韧和乐观,每每助他在暴风雨中稳稳掌舵。

逆境中,员工们的忠诚让Don动容。

“有员工来找说,这是支票簿,里面有多少钱,我开给你;这是我的车,值多少钱,我可以卖掉。他们说自己从零开始跟随我,现在想帮我。但也有人很快选择了背叛,这时候最能看清人心。”

Don的家人也及时施以援手,不出3周,他就把公司资产买了回来,并电召所有员工,当众宣布了这一重磅消息。

Don快意恩仇,现场解雇了“变节者”。可是对于忠臣们,他拿什么作为犒赏呢?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07

乐施者多助



买回了公司的资产设备,下一步,Don开始再次寻找房地产品牌的加盟机会。

“因为此前的破产事件,Don Ha已经被‘污名化’了,没人愿意接收我们加盟。”

更有甚者,一家知名房产公司此时趁火打劫,先对Don假意收留,在3个月的培训期后,留下Don麾下的一众精兵干将,却回绝了他的加盟申请。

走投无路,Don决心单干,倔强如他,依旧使用了“Don Ha地产”作为公司名。

然而,在经历了种种风波之后,还有多少人愿意继续跟从?彼时的他自己心里也没底。

在过去,Don乐于为身边的人提供各种帮助和投资建议,家人、同事都得益于他的指导,收获不小。

他极度重视平等和尊重,在他的团队里,没有上下级,只有并肩共事的同伴。对于员工,Don随时“待命”,人人都能找他说工作、聊人生、谈投资。

此刻,他又一次站在谷底仰望,一双双援手向他伸来。

“当时对方想挖墙脚的30个中介,有29个回来了。他们知道跟着我有肉吃。”

这般凝聚力之下,Don Ha地产一年的业绩直冲7亿纽币,而此前在Ray White,只有1.5亿。

“重要的不是公司,是人,得志时多奉献,失意时才有回报。”

想看笑话的吃瓜群众又一次失望了,Don的每一次绝处逢生,都是新的腾飞。

2018年,来自美国RE/MAX的一纸邀约让Don心生犹豫。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08

牵手RE/MAX



RE/MAX是全球知名的跨国地产公司,总部位于美国。

创始于1973年,RE/MAX已有48年历史。业务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7000多家门店,超过10.5万名经纪人,以及700多万套专属房源。

“论卖出的房产,全寰球没有谁能比RE/MAX还多。”

然而,一开始Don却不为所动。

“RE/MAX找我合作,本来我是拒绝的。因为我的个人团队已经足够成功。”

然而,宣传册上的一句话打动了Don:“log of wood makes a lousy fire, but one hundred logs makes a powerful fire”( 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

RE/MAX的国际品牌意味着更大的舞台。

紧接着,一个美国的同行对Don说:“加入RE/MAX以后,你可以迈出新西兰走向寰球,在全球建立人际网络。”Don从这句话中看到了一条康庄大道。

就这样,Don决定走出“舒适圈”,率团队加盟RE/MAX。在那里,他很快又复制了自己的成功。

“又是这样,首要年我们是全球第二,第二年就是首要。”

带领团队努力登顶的第二年,命运又一次降大任于Don。

当时,RE/MAX新西兰分部正要和澳大利亚分部剥离,Don成为接手的不二人选。

这意味着他将获得RE/MAX在新西兰的特许加盟总经销权(Master Franchise),未来将重点负责拓展特许加盟分销商(Franchise )的网络。

然而,新冠疫情已经初露狰狞,这岂非机不逢时?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2019年,Don获得RE/MAX在新西兰的特许加盟总经销权)




09

封锁下转危为机



史前无例的疫情封锁下,人心惶惶,经济哀鸿遍野。

根据合约,此时的Don仍有机会拒绝接手RE/MAX新西兰的总经销权。

但避险求稳不是Don的风格。凭借精准的眼光,他在风险中看到了巨大的机遇,再一次果断决定逆流而上。

“很多人隔离在家,或者干脆失业,他们都需要重新开始。”

Don帮助他们找到了出路。他在zoom开设在线课程,一面招揽RE/MAX特许加盟分销商(Franchise ),一面传授运营、管理和销售经验。

Don的“网课”开局火爆,每两周就能卖出一家分销门店(Franchise ),一年下来卖出16家之多,不仅迅速拓展了RE/MAX的特许加盟网络,也帮助解决了社会问题。

之后的故事顺理成章,借着RE/MAX的国际影响,Don受邀去各国交流、演讲,把自己和新西兰的品牌推向寰球。

国际舞台的聚光灯没有带给Don持久的快感,反而使他陷入了更深刻的迷惘。

在美国丹佛进修时,一个清冽彻骨的早晨,Don自我拷问:我已经赚够了钱,为什么还要这么辛苦?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10

转向顶层设计



Don向RE/MAX创始人David取经,得到的答案让他醍醐灌顶:“房产人的工作很疯狂,没日没夜,这么做为什么值得?难道仅仅因为佣金?不,因为我们可以改变他人的生活。”

“我意识到,我的价值不再限于赚钱,而是可以通过RE/MAX的特许加盟网络(Franchise ),帮助有志于投身地产界的人士,带动人们一起致富。

今年3月,Don身挂军功章参加RE/MAX国际会议:由他亲自带领的团队住宅销量全球首要,佣金全球第二,商业房产销量全球第三。

此后,他便开始远离一线的销售“战场”。

大视野需要大局观,Don转而从事经营管理,把业务逐渐交给特许加盟分销商(Franchise ),为他们提供培训、资金。

今天,Don麾下已有31家RE/MAX地产分销门店,未来五年,他志在继续开疆扩土,建立坐拥150个分店的地产王国。

尽管接手不满两年,RE/MAX新西兰的业绩已经超越澳大利亚分部,雇佣了300名员工,今年年底前计划扩员到500人。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11

“做中介?准备好半年生活费再来”



疫情以来,新西兰房产市场持续火爆,许多人蜂拥转行,争做地产中介。

对于Don来说,未来招兵买马时,势必也会吸纳很多“外行人士”加入。

对于新人,Don给出的建议相当辛辣:

“首要,做好准备,这里的工作会比之前辛苦两倍。”

“第二,准备好生活费,够自己坚持6个月。”

“第三,自信。如果前人可以做到,你就一定可以,没人天生优秀。阻碍成功的是我们思想的禁锢。”

这还没完,接下来,Don的这番敲打可能会让更多人打退堂鼓。

“一周工作40小时?没戏。头两年一周70或80个小时吧。之后你会开始收获,因为过去两年积累的客户会回头找你。”

那些每周工作60甚至40小时的人,就请退出吧。我建议的作息是:每天15分钟吃早饭,30分钟午饭,15分钟下午茶,其余时间,工作。”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12

地产界摇滚大腕



入行27年,Don还是保持着饱满的工作激情。工作于他更像是习惯,是生活。即便是休假,只要视线接触到地产项目,他都会立刻切换到工作模式。

在皇后镇度假时,Don看到一个项目,便在下班时间“狂轰乱炸”。

电话打3次没人接,直接冲去展厅,前前后后和对方热议了4个小时,不仅帮老客户敲定了建筑承包商,也为自己揽来了200多套房产资源。

“我可能是对地产有瘾。”

Don还把自己比作地产界的摇滚大腕:“歌星靠粉丝生活,我靠客户生活。他们出新歌满足粉丝,我卖房子回馈客户。”

在未来,这位地产大腕还有更重大的使命。

借力RE/MAX的优质平台,Don决心培训和指导越来越多的特许加盟伙伴,吸引更多优秀房产人投身其中,为客户奉上周到至臻的服务,让RE/MAX这一国际品牌在新西兰迅猛发展,成长为地产业的标杆企业。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路边摘西洋菜的难民少年,每周工作70小时的拼命三郎,富豪榜上的地产国王,一无所有的落魄大亨,RE/MAX国际团队中的新西兰之光。


在这几组简单的快照里,我们跟随Don Ha走过了他的半生。从风光无两到跌落神坛,从卧薪尝胆又到东山再起;有童年苦楚的黑白记忆,也有剧情跌宕的商战大片。


感受过命运的恩威交替,Don对于生活有了更多见解。


“2007年入选富豪榜,大家都问我,赚这么多钱一定很快乐吧?结果呢?我认为,快乐来自心无杂念。每天看到家人平安健康,自己全心工作,无需焦虑。另外,我对快乐还有一层定义,那就是激励、帮助他人,改善他们的生活,在过程中收获的幸福和激情,才是真正的快乐。”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移民工具箱

海那边公众号

新时代移民内参,为您开启 海外优质生活

微信 扫一扫

海那边移民

无需下载看项目,专家答疑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