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中国最年轻的一线城市深圳,转眼间到了四十不惑的年纪。40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间,但对一座城市来说,却足以发生沧海桑田的巨变。没有什么地方,比香港更能体会、感受深圳的巨大变迁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40年前,邓小平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南国边陲唱起“春天的故事”。当年8月26日,深圳特区正式挂牌成立。准确地说,特区开始时局限于蛇口一隅,其后才扩展到全市。当蛇口炸山填海响起特区成立“首要炮”时,深圳还是一片滩头及荒地,而香港早已是全球瞩目的“东方之珠”;当年深圳市GDP仅为三亿人民币,相比香港的367亿人民币,零头都不到,两者在经济体量上天差地别,影响力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星移斗转,时光穿梭,深圳GDP总量前年已超过香港,人均GDP则达到香港的一半;在市容建设方面,深圳与香港都是摩天高楼林立,几无区别;就产业结构、发展前景、科技创新而言,双方各具特色,深圳稍胜一筹;就人口结构看,香港是一座老龄化的城市,深圳则年轻得多,生机勃勃。过去,人们常拿新加坡与香港作比较,而现在,深圳成为香港的参照体。如今,见证深港发展的人们也不得不感叹“深圳奇迹”。
深港同行40年见证深圳高速发展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深圳的发展速度之快,是在我们最初协助深圳做城市发展规划时所没想到的。
——香港前特首梁振英
很多经历过深圳改革开放历程的香港人在一起交流时,都有一个共识:深圳的改革和发展成功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敢想、敢做、敢闯、敢创。
曾参与深圳城市发展规划的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表示,“上世纪80年代中期,深圳方面提出以30万人口指标去规划时,我们都有点不相信,那时深圳还是个边陲小镇,哪里来的30万人?如今,深圳的人口已经超过2000万。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这么大规模的城市,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建设到这个水平。”事实上,深圳不仅仅只有速度,它还是中国城市建设的典范。从1980年代深圳特区推行“七通一平”所代表的初级制造业空间,到1990年代以福田中心区城市设计为标志的城市综合空间,再到2000年后以绿道空间、地下空间和公共空间为代表的城市生态空间,深圳经历了近40年的探索。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40年来,城市面貌最直观变化的反应在摩天大楼上。从罗湖的国贸大厦,到福田的华强北,再到南山的粤海街道,高楼林立。当初较高楼仅有3层,如今高度超过152.3米(500英尺)的摩天大楼有222座,在建的有62座;摩天大楼的现有数量仅次于香港,位列中国第二,寰球第三。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深圳湾畔,高楼林立。画卷太美太长,推荐横屏欣赏。原创摄影|西蒙周根据联合国人居署与中国城市经济协会发布的“2018中国内地城市综合排名”,中国城建很好的城市就是评分100的深圳。香港网友感叹:一栋栋崭新的高楼大厦在深圳拔地而起,在鳞次栉比的高楼掩映中,曾经的地标建筑国贸大厦已显得有些陈旧,它的高度早已被超越,但它所象征的“深圳速度”却仍激励着深圳续写奇迹。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记着我说的吧。你们这一剎那站着的土地(指深圳),就是这一点,分寸不差,有朝一日会成为整个地球的经济中心。”
——香港知名经济学者张五常
2019年,香港一位知名经济学家关于深圳的演讲,“震惊”寰球!事实上,深圳从不缺少话题。从1979年的1.97亿元到2019年的26927.09亿元,深圳GDP实现历史性飞跃,经济总量超越香港,也超过瑞典、罗马尼亚、奥地利等欧洲国家全国的经济总量。
深圳人民生活水平实现飞跃。按常住人口1253万人计算,2018年深圳人均GDP达19.33万元,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比1979年的人均606元翻了319倍,与韩国人均GDP基本相当。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2020年,当全球不少城市仍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之际,深圳经济率先“V”型反弹,疫情下的经济成绩单飘红。上半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12634.30亿元,同比增长0.1%,在四大一线城市中率先转正。香港网友借用美国盛名中国问题专家傅高义在《向深圳学习》的序言中的句子感叹:“寰球上没有哪个城市能够赶上深圳的发展速度,这是中国通往寰球的一个南大门。”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深圳发展一日千里,这要归功于深圳市政府眼光独到和清晰的定位,致力发展新兴的科技产业。”
——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特约教授曾渊沧
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特约教授曾渊沧认为,近年,深圳的快速发展要归功于深圳市政府眼光独到和清晰的定位,致力发展新兴的科技产业。
据悉,深圳发展的前30年,制造业是这片土地上的主题,工厂林立、机器整日轰鸣,在“寰球工厂”年代,深圳是典型;发展的后10年,深圳决心一举转变发展模式,引入新兴产业,“中国硅谷”逐渐成型。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数据显示,仅今年以来,深圳新设立外资企业就近2000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超过40亿美元。这片面积不大的土地俨然成为诞生寰球级企业的“梦工厂”。一个并不具备强大科研资源的城市,却不仅拥有招商、平安、中集、万科等传统行业的巨头,也出现了华为、中兴、腾讯、比亚迪等全球知名企业。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两份文件先后出台,让深圳成为了带有“双区”印记的标杆城市。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我担任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主席时,经手做了两件事,一是深港‘清洁生产’项目,二是推动莲塘(香园围)口岸建设。”
——香港立法会主席梁君彦
2007年,时任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主席的梁君彦与深圳市市长会面时,就着重提到要解决“清洁生产”生产问题。“因为当时很多声音说工厂污染严重,我觉得是时候要投入财力物力去帮手做。”水污染问题曾是深圳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从2016年起,深圳全面向水污染宣战,2019年,深圳率先在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茅洲河、深圳河等主要河流历史性达到地表水Ⅴ类及以上。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近年来,深圳大气质量持续提升,“深圳蓝”成为深圳靓丽名片。2020年1-5月,PM2.5平均浓度降至20.8微克/立方米,创2006年有监测数据以来历史很好水平;2019年,深圳成功入选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
10条主要河流水质整体好转,相比2007年主要河流改善幅度在50%以上;主要饮用水水源水库水质达标率保持很高;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4%,人均公园绿地14.95平方米。全市各类公园数量1206个,建成绿道2448公里,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0.87%,绿道覆盖密度全省首要,共建成60条花景大道、30个花卉特色园、220多个花漾街区、440多个街心花园、300多个花园路口,新增立体绿化100多万平方米,种植各类观花乔木13.8万株。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市民出门500米可达社区公园,2公里可达城市综合公园,5公里可达自然公园,城市绿化景观、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得到进一步升华。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深圳湾口岸是首要个‘一地两检’的口岸,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个极为大胆和创新的理念,是创新,创先河的方式。”
——香港海关关长邓以海
与香港一水之隔的区位优势,让深圳成为连接内地与香港乃至寰球各国和地区的“中介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深圳成为了全国口岸数量最多且涵盖“海、陆、空”全类型的“口岸之城”。而莲塘口岸也确定在8月26日下午4时起正式启用。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80年横跨深圳河的罗湖桥,当年是连接香港和深圳的只此口岸。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香港海关关长邓以海,从事海关工作三十余年来,见证了深圳和香港的合作发展进程。对于过去40年深圳的发展成就,邓以海认为,深圳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深圳速度”可以说是“少有”,在短短几十年间做到这样的经济发展成就,绝不简单。回想特区建立之初,只有一条广深铁路单线承担客、货运功能。为了满足了运输需要,上世纪80年代初,深圳决定扩建广深铁路复线,1991年,又动工新建了平南铁路。在空中通道方面,直到1991年10月,深圳人才可以在自己家门口乘坐飞机远行,次年深圳机场客流量约为160余万人次。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40年过去,目前深圳港年货物吞吐量增至2.58亿吨,年集装箱吞吐量增至2577万标准箱,已经跃居全球超大型集装箱船舶靠泊理想选择港。截至2020年二季度,深圳港共开通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219条,通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深圳已接入广深港高铁、厦深铁路、广深铁路和穗深城际铁路等6条铁路,日均旅客发送量22.37万人次。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已经突破5000万人次,客货运业务排名均跻身全球机场前30强。机场航线网络覆盖五大洲,国际客运航线已经通达全球60城。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城市内部,交通发展也是日新月异。资料显示,深圳常规公交由40年前仅有1条线路、2辆车,发展到现在已有900余条线路,线网总长度超过3321公里。深圳地铁从无到有,由单一线路发展到目前共有10条线路通车。到2035年,深圳市轨道交通规划里程将达1335公里。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此外,城市道路不断延伸,截至2019年底,深圳管养道路总里程8066公里,路网密度达到8.4公里/平方公里。如今,深圳正朝着5G智慧交通方向快速发展,将为人们提供更加方便、舒适、快捷的出行体验。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深圳汇聚各地的人才,无论是创科、还是文化艺术、文创小店等,都很有特色。”
——香港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
来过深圳的你们,对这座城市最深的印象,可能来自于这里的人——公车和地铁站台上,上下班时长而有序的排队;在交会路口,“拉链式通行”是司机们心照不宣的约定;斑马线前,汽车耐心等待行人经过;身着“红马甲”的义工,随时为需要的人们伸出援手;在住宅小区,居民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现代城市文明,已经融入深圳人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遍布全市的186万名义工、参与无偿献血387万人次、5名全国道德模范和5名提名奖获得者、220名深圳文明市民、19名“中国好人”、51名“广东好人”、6名“南粤楷模”、172名深圳关爱行动“爱心人物”……这些有爱的市民构筑起城市的精神高地。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关爱行动”17年的温暖航行,各个公益组织各项公益事业的蓬勃向上,《深圳经济特区文明行为条例》的出台执行,《深圳市民文明素养提升行动纲要(2017-2020年)》的扎实推进……全市各界合力奏响了正能量的主旋律。此外,深圳拥有7座超级书城,600多家公共图书馆,700多家实体书店,一年有16万场公益文艺活动在全市各地开展,是“设计之都”,也是“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难怪,香港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会认为,深圳汇聚创科、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人才,加强深港两地的交流可以令大家产生思想上的碰撞、刺激思维,看问题的阔度和高度会更加大。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小河弯弯向南流,窄窄的深圳河将深港两地分隔,也见证了40年来深港的变化。香港名人口中的深圳,宏大而概括,而在普通网民眼中,深圳更加的神奇。2020年,7月19日。台风天过后的这天下午,网友在梧桐山上拍的这张照片刷屏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照片中,深圳中心区的高楼大厦,与香港维港湾畔的中环,遥相呼应,堪称双璧。网友在FB转发的这张照片,留言中满是对深圳的溢美之词:“以前,曾经坐在飞机驾驶舱在香港降落之前,看到深圳许多大楼。正机师说 : 早期深圳都是稻田。“自从深圳、珠海、汕头、廈門,成立四个经济特区,发展特別迅速。”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么看起来,香港并不缺地啊。。。新界本来就是广东的地盘,香港不开发的话,不如还给深圳。。。让深圳弄一下河对岸。”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还有人表示,深圳發展唔錯!畀個like。甚至有人开玩笑称:深圳福田區香港街道辦!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2020年6月18日,网友拍到一条从深圳连到香港的彩虹。
三十而立,四十盛放!深圳这40年,是突发猛进的40年,是很好地诠释了“特区”发展理念的40年,也是见证深港携手共进的40年!莫道雄关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下一个40年,香港会是怎样的一个香港?深圳会是怎样的一个深圳呢?答案,您来描绘!
来源:综合全网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