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33年前灾难来比惨自嗨,对得起牺牲的消防战士,对得起良心吗?

来自:澳洲红领巾 0 0 2020-10-16

文 / 北美留学生日报

ID:collegedaily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开始流行拿灾难来比惨自嗨了

这样对得起牺牲的人吗?


两天,公众号上最火的一篇文章莫过于青年大院发的那篇《没有澳洲这场大火,我都不知道中国33年前这么牛逼!》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很多人点进去看的时候,惊觉点赞数已超过10万。由于显示原因,阅读量最多只能显示10万+,但点赞数10万是个什么概念?


你正在读的这个公众号已经成功地造就出一篇千万+阅读量的超级爆文。


随手翻一翻底下的评论,点赞人数都有好几万。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篇造就2020开篇业界传奇的“巨制”到底写了些什么?


其实看题目就能看出个大概,主题还是近来澳洲那场旷日持久、无数生灵灰飞烟灭的山火,但文章的风头走向很是精妙。


它巧妙地跟中国33年前那场大火中的灾难结合对比,然后在结尾升华33年前中国消防是多么牛逼,打着满腔中国热血的旗号,让人看得热血沸腾。


甚至收关还写道:“我真希望若有来世,愿你们生在中国,做个可爱的熊猫。让我们保护你,让中国消防来保护你。”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数据是不错,文章乍看之下也挺出彩。


可这数十万点赞之下的漂亮话,说得就是对的吗?


拿33年前那场灾难来比惨自嗨,对得起那些大火中牺牲的消防战士吗?


你们仔细想一想。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33年前大兴安岭的那场火灾到底是什么情况?


它不是赞歌,它是中国消防壮大之路上惨痛一课。


虽然在中国消防战士和解放军的不懈牺牲努力下,大火被战胜,但那场灾难给我们带来的反思和刺激,却影响了之后中国消防事业几十年。


中国消防之所以有着如今全球领先的体系和效率,正是靠着那些过往历史里消防员们以身试险闯荡出的经验,用他们的牺牲和救出的人命换来的。


而那篇爆文却枉顾这些,将当年引发举国沉痛反思的事件扭曲成为澳洲山火对比的基石,把它美化成一个英雄故事。


这是对历史的无知和亵渎。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1987年5月6日,大兴安岭发生建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特大森林火灾。大火燃烧了近一个月,吞噬了100多万公顷的森林,193人葬身火海,近5万灾民流离失所。


当时《中国青年报》曾特派记者去大兴安岭对火灾现场进行报道。在记者们出发前,报社对他们的叮嘱是:“切记,不要再把悲歌唱成赞歌!


《中国青年报》是极具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机关报,正是因为他们深知这场灾难的沉痛和深重,所以后续连篇报道皆是痛定思痛。


时任《中国青年报》黑龙江记者站站长的雷收麦,记者李伟中、叶研、实习生贾永在火场奔波一个月,写下《红色的警告》、《黑色的咏叹》、《绿色的悲哀》。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网络


节选文句:


“毫无疑问,我们的业绩真正是赴汤蹈火、彪炳史册!然而,这到底是一场悲剧。这场悲剧肇衅于何时?蕃衍于何方?”


“我们希望尽可能如实地记录这场灾变的史实,献给关心这场灾变的人们,献给在改革中前进的祖国。”


这是当年那场火灾的真正基调。甚至为了纪念和警醒后人,现如今漠河的五六火灾纪念馆里还保留着那些沉痛回忆。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源:微博


用个不太恰当的词,这种改写时调等同于“丧事喜办”。


把国家过去的痛苦、牺牲的几百条消防员的生命换用当做时局热点下炫耀的资本,从他国灾难中获取这种“质变的”优越感,这是爱国的体现吗?


这样沉痛的历史是用来借鉴的,不是用来颂歌的。


仔细想想,网络时代下我们有多久没有去认真剖析一起悲剧事件的始末了?充斥在款款爆文之下,多少真相就这么被埋葬了。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当年负责《中国青年报》的副主任杨浪曾说:“灾难就是灾难,把灾难奏成凯歌,是灾难之上的灾难。


这厢对比之下,虽然人也难辞其咎,但天灾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自然。而这“灾难之上的灾难”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反思的东西。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