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香港地产精英总会主席陈志宝表示,全港大约有6.8万间持牌零售业,其中2.8万间为饮食业界,今次疫情令饮食业界的收入大减七成;估计现时全港有逾1.3万间吉舖待租,例如旺角西洋菜南街合共有103间舖位,现在约有20间吉舖,短期租舖大约有7间,即待租舖位共27间,佔总舖位的26%,空置率创下历史新高。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早前,香港零售管理协会调查指出,有54%受访公司认为业主减租是最有效的帮助。虽有七成受访公司有获业主减租,但同时有逾八成公司认为减租幅度不足或减租月份不长。商场店舖普遍获减租两成至五成,为期一至三个月;而街舖普遍获减租一成至三成,为期两至五个月,但不是人人受惠,只有五成公司有多於一半的舖位获减租。
零售商尽力与业主倾谈租金,但业主普遍“挤牙膏”,减租覆盖率、减租幅度和持续时间远远不能纾缓亏损以维持经营。零售管理协会呼籲租户取消底租,并暂缓对未能交租的商户採取法律行动或收回店舖,并建议业主跟随政府减租做法,或按营业额抽成,维持至少六个月。
拥有几十间舖位的邱明德:
企硬不减租对业主无好处,失去租客会有额外成本
王夏阳是海山投资老闆,恶疫来袭,他认为业主应和租客共渡时艰,一定要减租扶助租客。“我以前经营多间零售时装店,明白做零售生意不容易,所以逆境时更要体谅租客。”今日王夏阳拥有几十间舖位,大部分在三四线商场裏,一半租客是开补习社。“政府首要轮资助计劃,补习社无份,要到第二轮才有八千元,很多补习社都等不到就关了店。”王夏阳说了一个真人真事,“有个年轻人创业开补习社,遇上疫境,生意大跌八成,唯有请爸爸帮忙代交租,但几个月下来,连他的爸爸都失业,说顶唔住”,疫下悲歌,令人感慨!
减租好过无人租
“减租必定会令业主收入减少,但都好过走了租客”,王夏阳表示,逆市下要找新租客并不容易,随时要等半年、一年。“业主和租客坐同一条船,所以一定要和租客共渡时艰,大家有商有量。”王旗下的舖位减租情况间间不同,一般都减一至两成,重灾的减幅更多达三至四成。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尖沙咀、铜锣湾拥有几十间舖的邱明德也说,如此市况不少业主都会减租,减幅则视乎个别行业及地区,一般的租金下调20%,有个别情况会减一半租。“尤其做豪华品或美容行业,旅遊业停顿,又被勒令停业,影响很大。”不过,有些做民生生意的店舖疫下生意反升,例如街边小食店、蔬菜店、肉类店等。“疫情下,市民多了时间留在家中煮食,所以外卖店、街市舖好好生意。”
企硬
确实无好处
邱明德说,“企硬不减租对业主无好处,失去租客会有额外成本,丢空等新租客也是成本,新租客要装修,又有免租期,在疫市下租金可能要下调,所以很好都是减租留住租客。”然而,有些业主心态不一样,一元都不肯减。“他们可能实力雄厚,无问银行借钱,无财政压力,丢空舖位都无所谓,好似将件大黄金放喺度一样。很多老牌家族,三十年前用很平的价钱买下物业,不介意丢空。”
不过邱明德强调,政府的资助不能千篇一律,有些行业在疫下反而赚多了钱,例如超级市场等,却仍得到资助,“有时政府帮错人。”他建议政府要审慎计劃,政策不能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