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很多人还在高呼“读书无用论”的时候,上层人士早已在“好好读书”的道路上狂飙突进,甩开后面阶层十万八千里了。
1
华人首要学霸家族:
一门12个博士,硕士算文盲
------
高晓松曾经说到自己的家族时,很自豪地说,我们家都是知识分子,硕士都算是文盲。
尽管近几十年来,中国经历过很严重的文化断层,但是,像高晓松这样的书香世家,逃过一劫之后,又星火燎原,如今,这些世家走出来的后人,再度成为了这个社会最顶层的风云人物。
其中,堪称“华人首要学霸家族”,一门12个博士,还出了一位诺奖得主,它就是前美国能源部长、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朱棣文的家族。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朱棣文的家族,起源与江苏,这个中国读书种子的省份。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江苏太仓的朱棣文小学
朱棣文的祖父朱祝年,是清朝光绪年间的读书人,虽然接受的都是四书五经、科举八股的教育,但经历了清末“洋务运动”的思想启蒙,深知走出国门、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他鼓励儿子朱汝瑾学习理科,并在1936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翌年,抗战爆发,北平沦陷,朱汝瑾随大批师生辗转西南,在西南联合大学完成学业。后来,又考取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赴美留学。
单单是父亲这边的基因,还不能足够保证朱棣文的成功。任何成功的家庭,都讲究“门当户对”,而知识分子家庭的联姻,自然也看重对方家庭的学识和素养。
朱棣文的母亲同样来自书香世家。
母亲李静贞,是父亲的校友,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那可是40年代的美国名校留学生哦,那时候,一个中学生背后是两千多个文盲,一个女生,能够在美国名校拿到博士,可想而知,她的家庭也不会差。
李静贞的父亲,也就是朱棣文的外公,是当时鼎鼎大名的水利学家李书田。曾经担任过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天津大学校长,国民政府教育部长。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除了这些人物,朱棣文家族还有以下这些“学霸”:
大外公:李书华,物理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大姑妈,朱汝昭,日本留学生。
二姑妈,朱汝华,化学家,芝加哥大学化学工程教授。
三姑妈,朱汝蓉,化学教授。
哥哥,朱筑文,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斯坦福大学医学系教授。
弟弟,朱钦文,政治学博士,哈佛大学法学博士,美国知名律师。
妻子,吉恩,物理学博士,斯坦福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
看了朱棣文家族的背景,你才会深刻理解他的那句话:“生活在一个杰出人才众多的家庭中,你常常会感觉到自己是一个笨蛋”。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2
富不过三代
而诗书可传百世
------
中国只此一个传承两千多年没有衰落的家族,不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而是天下头号的书香世家——孔子家族。
光有钱有势,大多都不过三代,而且钱、权反而会成为家族衰落的主要原因。
不信你看看今天的中国,有多少有钱人家是世家?也就刚刚到了王思聪这样的二代而已,那些三辈以上的有钱人去哪了呢?被割韭菜了吧?
而你再看看华人里面获得了诺贝尔奖的人,除了莫言以外,哪一个不是几代的读书家庭?
杨振宁:爹是清华教授。
李政道:爹是金陵大学学生,上海望族。
丁肇中:父母大学教授,在美国访问的时候把丁肇中生在美国,赴美生子的代表人物。
李远哲:父亲是知名画家。
崔琦:地主富农家庭,算是这个行列里家庭底子最差的吧。
钱永健:钱学森家的。
高锟:祖父高吹万曾经位列江南三名士之一。
屠呦呦:光听名字就知道是知识分子家庭的“呦呦鹿鸣”,出自《诗经》,名门望族之后,外公曾经当过中国银行行长。
财富可以被收割,而人的思想是不会被消灭的。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哪怕是扫厕所,见到人都很有涵养地打招呼、问好。
旧上海永安百货的大小姐郭婉莹,后来过苦日子的时候,穿着旗袍洗马桶、穿着皮鞋在菜市场卖菜,即便如此,她也从不在儿子面前抱怨,抽出时间教孩子读书,竭尽所能给孩子一个有尊严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