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國:我為愛詩的心靈找到了聖殿

来自:水畔网行 0 0 2020-03-01

 年少時,我就非常喜歡文學和詩詞,這種愛好像種子深深地種在了我稚嫩的心田。來澳洲20多年,早些年忙於生計,老年忙於帶孫子,心中的這顆種子一直在沉睡。根離故土,身在他鄉,情何以依,心歸何處?

 2018年9月,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在圖書館的報紙上看到了悉尼詩詞協會“關於10月5日舉行詩會論壇講座”的一則通告,這是我首要次知道悉尼還有這樣一個民間文化團體。我當時怦然心動,十分興奮,心想,一定去看看聽聽。沉睡多年的心苗,渴望著陽光雨露,破土發芽。

10月5日,我早早就來到了詩會會所,會場的場景讓我為之一震:會場幾乎座無虛席,*有七、八十人之多,這在國外民間文化團體活動中是少見的,這是其一。

 二是年齡之大。與會者七、八十歲的比比皆是,90多歲長者大有人在。一個個精神矍鑠,身體康健,足見古典詩詞的魅力之大,讓這些耄耋老人鍥而不捨,執著相守。

 三是熱情之高。這些詩詞愛好者都是当先的志願者。他們早早就來到會場,有為大家泡茶的,沖咖啡的,照相的,掛詩詞書法作品的,不分年齡的忙碌著...雖沒有明確分工,但卻井然有序。它充分透視出一個民間組織內在的超強的凝聚力和執行力。

 我深深地被這個群體所感動,我希望能成為這個群體中的一員。在熱情的86歲李光青老先生的指導幫助下,我成為詩會永久會員。

 我雖然參加悉尼詩詞協會只有一年多的時間,但我卻走過了人生最珍貴的一段歷程。


 1、詩會,讓我找回了青春

 悉尼詩詞協會活動很多,除了一年一度的春節聯歡會和端午(詩人)節紀念活動外,每個月還有文化論壇講座。這就需要一位元主持人,詩會年紀大的人多,講廣東話的人多,講普通話的人少,尤其是講標準普通話的人更少。由於我的普通話說得好,2018年12月7日,詩會第三卷選集出版新書發佈會王曼妮會長舉薦我來做主持人,會後得到詩友們的支持和好評。其後,又成功主持了詩會春節聯歡會和端午(詩人)節紀念活動。此後,詩會的月文化論壇也一直都讓我來主持。原來我都已經塵封起來的西服、領帶、唐裝,如今又重新派上了用場。是悉尼詩詞協會給我提供了服務的平臺,是詩會讓我找回了青春。


 2、詩會,讓我找到了心靈的聖殿

 我來詩會的願望,就是圓一個年輕時做詩人的夢。我自知自己詩詞寫作底子薄 ,古典詩詞文化根基淺。入會後,我積極參加詩詞培訓班,多次聽汪學善老師、劉成鳳老師和林觀賢老師講課,學到許多寫作詩詞的要義和技巧。我就像一塊乾涸的海綿,融入了浩瀚的詩海,盡情的學習和吸納著老師的教誨和思維,體會詩詞的精要與秘笈...

同時,我又拜84歲高齡的老會長陳炳均先生為師。他老人家不顧年事已高,體弱多病,居然收下了我這個學生。他教我作詩如做人,寫詩先聚魂,詩言志,詩明理,詩訴情;他教我遣詞煉句,立意在先,格律規範,佈局謀篇;他教我寫熟悉的事,寫身邊事,抓住某一點,小中見大,平中見奇;他教我一定要多讀書,多儲備,多練習...同時,他老人家還不厭其煩、字斟句酌的幫助我修改詩詞。一年多來,在諸位老師和詩友們的幫助下,使我從一個稚嫩的初學者一點點摸索、體會著寫作詩詞的要領和精髓,一步步邁向博大精深的詩詞海洋,從此我的心靈找到了神聖的殿堂。

現在我和詩會的老師、前輩、詩友們相處的非常好,他們都很熱情的幫助我,支持我,個人的詩詞選集也都送給我。參加悉尼詩詞協會使我晚年生活有了精神寄託,我為愛詩的心靈找到了聖殿,我的心從此不再孤單,不再寂寞。


 3、感恩詩會,感謝恩師

 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水流萬里總有源,樹高千丈也有根。是悉尼詩詞協會為了凝聚人,培養人,提高人,組織安排的好,是詩會給了我展示的機會和舞臺。是詩會老師和前輩們甘於奉獻,不畏辛苦,承前啟後,教詩育人,詩會才精品薈萃,人才輩出。 

 這些老師、前輩不僅是悉尼詩詞協會創會的親歷者,更是詩會成長發展的奉獻者。詩會因他們而壯大,詩友因為他們水準才提高。正是因為悉尼詩詞協會有了這些人,才有詩會繁榮發展的今天。他們不僅是弘揚國粹的實踐者,更是詩會的寶貴財富。我從心裡由衷地感謝詩會的所有老師、前輩和詩友們對我的幫助,敬佩他們的學識和品格。感謝恩師,感恩詩會。

 願我們悉尼詩詞協會這艘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船,乘著慶祝詩會成立15周年的東風,揚帆遠航,再創輝煌!

   (附注:李振国先生系悉尼诗词协会副会长)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