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大雨滂沱,人们为天公助威浇灭林火感到欢欣鼓舞。悉尼诗词协会的会员和诗友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冒着倾盆大雨早早地来到Erskineville活动中心,聚集一堂,听93岁高龄的卢元教授主讲《南北朝诗歌评介》。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为了帮助大家认识和理解南北朝诗人及其作品,卢老首先介绍了南北朝时代的基本情况及特点。他说,从公元420年至公元589年,史称南北朝年代。因当时中国南北分裂,前期基本上以黄河、淮河为界,后期基本上以长江为界,历时169年。到了隋朝,才实现南北统一。
他绘制了一张图表,使大家对当时的历史概况一目了然。
南北朝历史年代和地理简表
南北朝年代,朝代更迭频繁,内战外战连续不断,臣弑其君,子弑其父之事层出不穷,政治上可谓黑暗。但在文化方面,都不因此而中断传承,特别是南朝的诗歌和骈体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诗歌在承先启后方面起了较大作用;特别是音律的发现,对偶句的广泛运用,七言诗和五言短句的初具雏型,都给唐代的律诗和绝句以巨大影响,成为唐诗全面繁荣、高度成熟的必要过渡阶段。
卢元教授着重介绍了谢灵运与山水诗、鲍照和七言诗、谢脁和新体(永明体)诗和齐、梁、陈朝诸诗人的情况。
谢灵运(公元385-433年),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附近),世居会稽(今浙江绍兴)。祖父是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十八岁就袭封康乐公。幼时即寄养于外,族人因名为客儿,故称谢客,又称“大谢”。刘宋时曾任永嘉太守、侍中、临川内史等职,后被杀。
谢诗大都描写会稽、雁荡、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以富丽精工的语言描写刻划自然景物,开文学史上山水诗的一派,对南朝以后的写山水诗人颇有影响。李白亦有“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之语(《春夜宴桃李园序》)。但尚有“玄言”流习,又“颇以繁复为累”(钟嵘《诗品》)。卢老解读了几首谢灵运的诗作,譬如: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石门岩上宿
朝搴苑中兰,畏彼霜下歇。
暝还云际宿,弄此石上月。
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
异音同致听,殊响俱清越。
妙物莫为赏,芳醑谁与伐?
美人*不来,阳阿徒晞发。
卢老指出,谢灵运的山水诗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些散见在各篇中的“名章警句”。例如“野旷沙岸静,天高秋月明”(《初去郡》)。“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琴”(《登池上楼》)。“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莲”(《过始宁墅》)。“俯濯石下潭,仰看条上猿”(《石门新营所住》)。因此,有人说他是“有句无篇”。
鲍照(约414--466年),字明远,东海郡(今江苏涟水县北)人,出身贫寒,少有才情,曾任秣陵令、中书舍人等职。后为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子顼谋反起兵失败,他为乱军所杀。他生活在门阀士族统治的时代,处处受人压抑,故有“才之多少,不如势之多少远矣”之叹。他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经历使他在创作上选择了一条和谢灵运不同的道路。
鲍照画像
其诗俊逸遒劲(杜甫《春末怀李白》“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将李白比作庾信、鲍照)。他现存诗作200多首,其中乐府诗就占80多首,《拟行路难》18首,是他杰出的代表作。
卢老解读了鲍照三首诗,
其一: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其二: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其三:
君不见柏梁台,今日丘墟生草莱。
君不见阿房宫,寒云泽雉栖其中。
歌妓舞女今谁在,高坟垒垒满山隅。
长袖纷纷徒竞世,非我昔时千金躯。
随酒逐乐任意去,莫令含叹下黄垆。
卢老评价说,鲍照在乐府诗中多用七言,而且经常在一首诗中变韵,起了很好的承先启后作用。他的作品对唐代的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等诗人有颇大影响。杜甫在评李、高、岑的诗时都提到鲍照,绝不是偶然的。他的诗富现实主义精神,除发泄对士族社会的不满、不平外,许多都反映了受压迫人民以及征夫戍卒的艰苦生活,对此他表现了深刻的同情。
谢朓(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附近)人。曾任宣城太守,尚书吏部郎,后了被诬陷下狱死。
谢朓画像
谢朓的出身与经历和谢灵运有些相似,他的诗受谢灵运影响较大,诗风清新流丽,善于熔裁,时出警句,是“永明体”诸作家中成就较高的诗人。尤其是他的许多山水诗,精警工丽,恬淡自然,和谢灵运堪称瑜亮先后,故人称灵运为大谢,他为小谢,也和灵运一样,存在“有句无篇”的缺点。唐.李白对六朝诗人颇多鄙视,但对谢朓却甚是心折,多次道及,如:“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更风发。”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同谢灵运一样,他所写山水诗中,脍炙人口的佳句也很多,如“苍翠望寒山,峥嵘瞰平陆。”(《冬日还郡事隙》)“窗中列远岫,庭际俯乔林。日出众鸟散,山暝孤猿吟。”(《郡内高斋闲堂》),”交藤荒且蔓,樛枝耸复低。独鹤方朝唳,饥鼯此夜啼。”(《游敬亭山》)等。
卢老还评价了齐、梁、陈时代的江淹、吴均、何逊、阴铿等诗人的诗作。
关于南北朝时期的宫体诗、庾信及北朝诗人和乐府民歌等,卢老给出了概述性的评价。
通过听卢老的讲座,大家认识到,魏晋南北朝社会的变迁,学术思潮以及文学观念的变化,文学的审美追求,带来了诗歌的变化。题材方面,出现了咏怀诗、咏史诗、游仙诗、玄言诗、宫体诗,以及陶渊明创造的田园诗,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等;诗体方面,五古更加丰富多采,七古也有明显进步,还出现了作为律诗开端的“永明体”,中国古代诗歌的几种基本形式如五律、五绝、七律、七绝等,在这一时期都有了雏形;辞藻方面,追求华美的风气愈来愈甚。藻饰、骈偶、声律、用典,成为普遍使用的手段。
在近两个小时的讲座里,年逾九旬的卢教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对南北朝时期的史实、诗人及作品了如指掌,讲解诗人的故事如数家珍,表现出他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深厚的文学素养。大家对卢老的精彩演讲报以热烈的掌声。
主持人李振国副会长口占一绝:
九秩三龄再出征,诗坛讲座吐心声。
弘扬国学平生愿,执教夷愉别有情。
王曼妮会长代表诗会向卢老赠送纪念品,感谢他老人家的精彩演讲和倾心付出!
知名书法家陈世豪先生向卢老赠送自己亲笔书写的条幅:“百年日月长生国,万卷诗书不老丹。”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