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充斥着各种形式的智能,从微小的细菌到复杂的人类智能,每种智能都适应了它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人工智能也将以多种形式出现,并在智能族谱中占据特殊的位置。随着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机器智能日渐成熟,它可以为生物智能提供一个新的概念框架。
01
机器学习的崛起
不久之前,人们还常说,计算机视觉的辨别能力尚不如一岁大的孩子。如今看来,这句话要改写了。计算机不仅能和大多数成年人一样识别图片中的物体,在马路上驾驶汽车的安全性还高过16 岁的青少年。
更神奇的是,如今的计算机不再是被动按照指令识别和驾驶,而是像自然界的生命由数百万年前开始进化那样,自主地从经验中学习。是数据的井喷促成了这一技术进步。如果说数据是新时代的石油,那么学习算法就是从中提取信息的炼油厂;信息积累成知识;知识深化成理解;理解演变为智慧。欢迎来到深度学习的新寰球。
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个分支,它根植于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神经科学。深度网络从数据中学习,就像婴儿了解周围寰球那样,从睁开眼睛开始,慢慢获得驾驭新环境所需的技能。深度学习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 世纪50 年代人工智能的诞生。
关于如何构建人工智能,当时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主张基于逻辑和计算机程序,曾主宰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数十年;另一种观点则主张直接从数据中学习,经历了更长时间的摸索才逐渐成熟。
20 世纪,计算机技术还不够成熟,而且按照现在的标准,数据存储成本十分高昂,用逻辑程序来解决问题更加高效。熟练的程序员需要为每个不同的问题编写不同的程序,问题越大,相应的程序也就越复杂。
如今,计算机能力日趋强大,数据资源也变得庞大且丰富,使用学习算法解决问题比以前更快、更准确,也更高效。此外,同样的学习算法还能用来解决许多不同的难题,这远比为每个问题编写不同的程序更加节省人力。
地球上的生命充满了无数奥秘,但具挑战性的也许是智能的本质。
自然界充斥着各种形式的智能,从微小的细菌到复杂的人类智能,每种智能都适应了它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人工智能也将以多种形式出现,并在智能族谱中占据特殊的位置。随着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机器智能日渐成熟,它可以为生物智能提供一个新的概念框架。
深度学习两个相互交织的主题:人类智能是如何进化的,以及人工智能会如何演变。这两种智能之间的巨大差异在于,人类智能的进化经历了数百万年的时间,而人工智能在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尽管对于文化演变来说,这个速度仍然是快得出奇,但是过于谨小慎微可能并不是个正确的选择。
02
当人类智能遇到人工智能
事实上,在我看来,当下令人彷徨不定的,并不是人工智能有多么“强大”或有多么“笨拙”,而是我们已处在一个科技的拐点,需要由我们每个人对未来的走向做出抉择。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虽然深度学习是这个拐点的主要推动力之一,但它并不需要为我们的困扰承担责任:
选择权的困扰:一辆无人汽车行驶在道路上,假设突然面临必然要发生的车祸,它应当向左撞向一个无辜的老人,还是向右撞向一个无辜的壮年?
决策权的困扰:一个系统可以基于人类个体不具备的广泛即时的大数据,用任何人无法企及的速度,迅速做出某个决策。这样的洞察和决策力,应该掌握在谁的手中?
工作权的困扰:一项基于人工智能的技术可以比人类以更好的质量和速度去完成某项生产。这项技术应该归属于工厂主来代替工人,还是应该归属于工人来帮助工厂主更好地完成工作?前者会带来失业,而后者有望带来更高的工作效率。
社会层面的困扰:一个面向情感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帮助一个人解决孤单,却使他主动减少了与他人的社交沟通。这种陪伴总归是在帮他解决问题,还是制造了更多的问题?
技术滥用的困扰:一项技术可以帮助任何人打造与他们高度相似的语音,制造出来的声音,令他的家人也难辨真假。这样的技术会不会被别有用心的人用于犯罪,例如诈骗电话?
不知不觉间,这些看似遥远的事,突然间已变成我们必须要面对的现实情况,而我们也已经在上述一些场景中做出了初步的抉择。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人们常常对人工智能的“智商”印象深刻,但往往忽略了:人工智能系统化的优势之一在于“大规模的并发”。因此,任何一种以上技术应用的场景,只要乘以巨大的人口,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相对而言,在围棋游戏中赢过人类,其实是不需要担忧的了。
在微软,最近成立了与人工智能及伦理相关的组织,力图在当前的框架内去发现尽量多的问题,尽可能在早期就避免问题的发生。微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和产品线很广泛,因此做过的抉择也相对较多。这些抉择往往决定了我们在有能力的情况下,主动放弃去做什么。
这意味着克制与敬畏之心。例如:微软小冰在两年前推出拟人的全双工语音电话技术(Full Duplex)时,就制定了该产品的伦理规则,不允许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让小冰伪装成真人去拨打电话。也不使用微软小冰的技术去从事呼叫中心的外呼业务,因为它存在被滥用为垃圾广告电话的风险——尽管这些往往意味着巨大的商业价值。今天,在中国、美国、日本、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微软小冰拥有近7亿人类用户,如果她在对话的时候努力诱导人们去购买某种商品,显然会带来可观的收入预期。但谁会愿意和一个一心想着如何诱导你买东西的人成为知己呢?
这种克制,不仅仅是一两家企业的责任。它依赖于整个社会对人工智能,特别是深度学习相关技术的了解。对技术的了解越普遍,也就越能帮助企业更好地运用手中的技术,进而帮助每一个人获得更好的生活,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价值。
深刻学习揭示了人工智能有望给寰球、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改变,远超我们现在所能想象到的全双工语音、人脸识别、情感计算甚至是自动驾驶。换句话说,基于现在的技术和产品水平,相信许多人已能在脑海中比较清晰地勾勒出,自己在马路上与一辆并没有司机驾驶的汽车相遇的场景。但与人工智能即将展现的伟大图景相比,这些都不值一提。
(信息来源: 劳道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