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然功惠众,硕果史长留----喜听乔尚明先生趣谈哲理诗

来自:水畔网行 0 0 2019-12-09

12月6日,悉尼诗词协会在蓝楹花盛开的Erskineville举办十二月文化论坛,由创会会长乔尚明先生主讲《哲理诗拾趣》。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浩瀚的诗歌海洋中,哲理诗犹如一块闪亮的明珠,它以质朴的语言,鲜明的形象,生动的描写,精彩的议论,通过明喻或暗示等手法,向人们揭示出某种闪光的思想,深刻的道理。因而较之其他诗更能启迪心扉,增广见闻,发人深省。

 

乔尚明先生首先从唐人王播的《饭后钟》谈起:“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乔老介绍了这首诗的来历及典故。

 

相传唐大臣王播少年孤贫﹐爱好读书,在当地一个名叫惠昭寺木兰院的僧寮里借读。客居扬州惠明寺木兰院,随僧斋食。日久,众僧厌恶,故意斋后才敲钟。王播闻声就食,扑空,题下"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他带了行囊,离开了惠昭寺。后遂用作贫穷落魄,遭受冷遇的典故。20多年过后,大约在文宗大和年间(827年~835年),在官场上颇为春风得意的王播恰好被派往江苏任军政长官。一日之内,他带了随从人员,重游惠昭寺。当年捉弄他的那些和尚都已老了。他们把王播迎入庙中,拼命奉承巴结他。王播走进早先住过的木兰院,只见自己过去所题的两句诗,和尚已用碧纱笼保护起来。他感慨很深,对那些和尚说:“这诗只有两句,尚未写完,现在让我来续完它。”说罢,他命人拿掉纱笼,又续写了两句:“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后来,人们用“饭后钟”和“碧纱笼”的典故来形容世态炎凉,以势取人。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接着,乔老师解读了清人张英的《六尺巷》:”千里送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六尺巷是中国安徽省桐城市的一处历史名胜。六尺巷,东起西后街巷,西抵百子堂。巷南为宰相府,巷北为吴氏宅,全长100米、宽2米,均由鹅卵石铺就。清朝康熙大学士张英(其后清朝名臣张廷玉的父亲)的家人因重修府邸时,因院墙与邻居吴氏发生争执,所以写信给当时在京作官的张英,要求他让当地官府帮其家人撑腰。张英收到信之后,随即写了这首诗。张英家人收到信之后当即决定把院墙向后退让三尺,其邻居知道后也向后退让三尺。两家之间便空出六尺,六尺巷因而得名。后来康熙帝知道了这件事,敇立牌坊以彰谦让之德。当年秦始皇修了万里长城,又如何?含义是劝告家里人不必与邻人过于计较,体现出一种宽容礼让的精神品质。

 

诗与哲学的共通点都是以透视万事万物的核心为天职,哲理诗通过用不同议论自身特点去揭示某事物本质演变规律,在叙述过程中“理玄”,很有见地以形象性和抒情性有机结合。它侧重于人们的生活诗化,总结人生智慧,传达理趣。

 

乔老师分别列举了白居易《放言·赠君一法决狐疑》(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高翥《清明日对酒》(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诗丐袁枚《绝命诗》(赋性生来本野流,手提竹杖过通州。饭篮向晓迎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两脚踏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如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不休。);郑板桥《打油诗》(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腹中诗书有几卷,床上金银无半分。出门休惊黄尾犬,跃墙莫损兰花盆。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色赶豪门。)等诗作进行了精辟的讲解。

 

哲理诗是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词。大多哲理诗将哲学的抽象哲理含蕴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篇幅短小精悍,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譬如:

 

杜甫的《一览众山小》: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较高层。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乔老师指出,很多哲理诗,具有生动意象。但含蓄,寓理于形象中。其“理”在情景中而感发,内容幽远奥妙。有的还触及重大社会主题,其美学价值已经超越文学,而进入社会学、人类学范畴。

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曹操的《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汉代《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当然,有的哲理诗,既不表现惊心动魄的情感,也不表达深不可测的哲理,有的只是表达一种生活情趣,给人们一种美感享受而已。譬如: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乔老师还比较了唐宋哲理诗的特点。他指出,在情理上,唐重情,宋尚理;在神韵追求上,唐豪迈端庄,宋奇峭流畅;在表现技巧上,唐尚虚,空灵浑成,宋尚实,工巧细密;在措辞用语上,唐重声律之美,多练虚字,宋重口语化,兼练虚字。有的宋诗较之唐诗颇显高明之处:着重捕捉心与物相遇时刹那间的感受,并升华为一种哲理思考。

譬如,描写庐山美景的诗,可说是连篇累牍、汗牛充栋。不过其中有两首,传诵最广、也最为经典。首要首是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想象奇特,气势灵动,精彩绝伦。后来诗人再写庐山诗,很难超越李白所构筑起来的这座高峰,几乎是此诗一出,余诗尽废。不过,李白并没有寂寞太久。就在距李白三百余年之后,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空出世,成为庐山诗又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与《望庐山瀑布》共同成为关于庐山的千古绝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一首说理诗,但它十分生动有趣。苏轼以身处庐山为喻,说明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一个人如果陷在某个具体环境或事件中的,不能摆脱出来,那就无法全面、客观地去认识这个环境和事件的真相,往往容易产生片面性和主观性。换句话说,就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观山,人生是一座“庐山”,生活是一座“庐山”,每个人也是一座“庐山”。人们大抵都走不出自己的“庐山”,所以都生活在“我”的痛苦和烦恼中。智慧的人累了会到“山”外放放风,看看山外之景,从而找到平衡,获得轻松;愚者只会呆在“山”中郁闷地不停发牢骚。“庐山效应”是人性的一个弱点。但凡大道理人们都是知道和明白的!但却很少有人能够参透;懂得的人只是一种庸俗,能够领悟的人才是一种睿智的幸福。跳出自己看自己,才能看到真正的自己;走出庐山看庐山,才能看到真正的庐山。

 

在两个小时的讲述中,86岁高龄的乔老,论哲理,口若悬河;谈典故,如数家珍;讲诗理,生动有趣,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受益匪浅,进一步认识到哲理诗的内涵丰富,意境深远,言简意赅。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讲座正式开始前,乔老还激情回顾了诗会的创会过程和发展历史,并诵读和解释了他在今年春节时写给大家的拜年诗《金缕曲‧己亥迎春感怀》:

湖海栖迟久。隙驹驰、沧桑陆谷,故怀依旧。祝愿亲朋皆康泰,矍铄朱颜松寿!家族睦、和谐敦厚。往事悠悠云烟渺,慨蹉跎岁月休回首。憧憬梦,美如酒。 夕阳无限山含秀。享遐龄、蟠然鹤发,介眉苍叟。莫叹雪霜欺鬓发,智慧尊严尚有。腰脚健、云游交友。炳烛前行披星月,盼老当益壮桑榆后。书不尽,谨函叩!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讲座结束时,王曼妮会长书写了对联《敬贺乔老论坛封咪》赠送给乔老:

乔老庆荣休,骚坛激浪流。

斐然功惠众,硕果史长留。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澳洲盛名侨领、诗会顾问、99岁高寿的黄庆辉老先生发表即席讲话。黄老对乔老师的讲座给予高度评价,并简略回顾了诗词协会的发展历程。他还谈到了在诗会做学生的体会,指出学习可以长寿,要健康长寿就要保持终身学习。黄老的讲话引来大家的赞叹与热烈掌声。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悉尼书画研究院院长谭文华女士也发表了即席感言,对乔老师表示衷心祝福,希望诗词协会越办越好!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张慧蓓理事动情地介绍了前不久逝世的诗友朱观友生前抱病参加诗会活动的情况,并代表逝者亲属向诗友们赠送书籍资料。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诗友滕晓熠从堪培拉远道而来,向乔老师敬送鲜花,表达她对乔老师的敬爱与感激之情。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知名书法家陈世豪先生向乔老师赠送自己的书法作品:书录乔老师《汉迷尔顿半岛纪游七律十首》。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会上还宣读了关于聘请蒋行迈先生为悉尼诗词协会顾问的通知,并向蒋先生颁发聘书。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蒋行迈先生移居澳洲三十多年,在医疗卫生的科研和教育方面卓有建树,业余从事诗歌散文的创作与评论。蒋先生一直关心悉尼诗词协会的发展,多次应邀在诗会古典文学论坛主讲。

 

出席论坛的有诗词协会顾问、会员和诗词爱好者,还有一些其他文化社团的代表。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李振国副会长主持了此次论坛,在讲座结束时,他口占一绝:

开坛会长颂瑶章,竭虑殚精诗万行。

往昔峥嵘赢盛誉,收官完美铸辉煌。

其诗对乔老的为人与诗作以高度评价,赢得全场一片掌声。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讲座结束后,王曼妮会长主持召开了诗词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七次会议,研究了有关事项。

(注:本文部分照片由陈世豪先生提供,特此致谢!)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