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智商太高的人,情商不会高。牛顿的一生应验了这一看法。
牛顿的智商确实不同凡响。他是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天才科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定律》、《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等名作。今天看来,牛顿还是个高官,他被女王封了爵位成了贵族,人称牛爵爷,官至皇家造币局局长兼皇家学会会长。
牛顿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在1687年发表的《自然定律》,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寰球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他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为太阳中心说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并推动了科学革命。在力学上,牛顿阐明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的原理,提出牛顿运动定律。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他还系统地表述了冷却定律,并研究了音速。在数学上,牛顿与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他也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提出了“牛顿法”以趋近函数的零点,并为幂级数的研究做出了贡献。在经济学上,牛顿提出金本位制度。
如果十七世纪就有诺贝尔奖的话,牛顿至少能连续垄断4届物理学奖(分光计;力学体系的构建;反射望远镜;万有引力),同时为了表彰他在炼金方面的造诣,再奉送他一届化学奖。而且他鼓捣出了流数术,所以菲尔兹数学奖也要给他。
人们往往倾向于把科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科学家看作是品德高尚的天才和圣人,无数荣誉和光环围绕着他们,使人们难以了解他们作为普通人的真实性情。
其实,牛顿的人生有辉煌、卓越、无人可超的一面,也有孤独、寂寞、遗憾的一面。牛顿的一些重大发现基本上都是在26岁以前获得的。26岁,该有多么风华正茂!所以你能想象到他在当时的欧洲是如何的一呼万应。如果是现在,不知有多少女孩子围绕在他身边。可是,他一辈子没有朋友,也没有结过婚,很可能到死都是处男。
他的情商低可能与他的身世有关。他生于1643年1月,他出生前三个月,父亲就去世了。他是个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不到5斤。
他的一生可能只接触过四个女人。
首要个女人,当然是他的生母,这一点谁都不能例外。牛顿三岁时,母亲改嫁,把他托付给外婆离他而去。
第二个女人是他的外婆,外婆没读过书,是个文盲,她带着牛顿度过了无聊的童年。童年时代的牛顿,没有任何的早期智力开发和学前启蒙,7岁上学以前脑子里空空如也,长辈对他的期望仅仅是认识点字然后回家务农。但是牛顿上中学后已经熟练掌握了拉丁语希腊语西班牙语和英语,然后被推荐进了剑桥,20出头就当了终身教授。
第三个女人,是他终其一生只此的一个恋人----斯托勒小姐,但两人的关系只是那种“怀有情愫”的程度,绝非今天的恋人们婚前就如胶似漆。
当时,牛顿准备考取剑桥大学。他寄宿在药剂师克拉克家里。宇宙运行的法则、万物变化的道理在他的脑海中激荡翻涌,各种迥然对立的观点在他心中论争、对抗,他完全沉浸在科学的探索中,感到自己与辽远广袤、无穷无尽的寰球紧紧融合,而那些蕴含其中的奥秘正在不知不觉的褪去他们变化莫测的霓裳,显露出他们本来的面目,他感到世间的一切都离他越来越远,只有真理的光辉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他,使他为之激动,为之癫狂。他忍不住奋笔疾书,写下这些自然的道理,借助缜密的推理去求证他所感悟的真实。
克拉克有一个女儿叫斯托勒,五官端正,举止大方。她被酷爱学习善于思考的牛顿吸引住了。看见牛顿整日醉心于科学研究,心中不禁油然而生一股敬意。住得时间久了,双方有了一些接触,正所谓“日久生情”。他们谈话的内容渐渐丰富起来,牛顿会向斯托雷小姐谈起自己感悟到的宇宙奥秘,向她介绍自己动手制作的水漏时钟和水车的道理。斯托雷小姐是个善于倾听、善于谈话的人,在牛顿滔滔不绝的讲述时,她总是耐心的听着,大眼睛闪闪发亮,显现出智慧的光芒。她也是一个聪明敏锐的女孩,总是能在适当的时机提出很中肯的问题。牛顿感到斯托雷小姐和其他那些每天只知道梳妆打扮、搬弄是非的女孩是如此不同。她待人真诚,乐于学习,眼光深邃,胸怀宽广。每当牛顿在钻研中遇到困惑的问题时,与斯托雷小姐的谈话总是能让他整理纷乱的思绪,看到错综复杂的问题的重点与本质。
牛顿感到他越来越喜欢与斯托雷小姐谈话,小阁楼上的时光成了最欢乐的时光。而草坪上斯托雷小姐温柔的注视,也更加鼓舞了他,使他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了学习。每当疲倦时,学习上遇到难题时,想到斯托雷小姐在默默凝视他,他感到心中又充满了力量。斯托雷小姐看到牛顿每天拼命学习,不禁暗自担心他的身体,于是常常在牛顿苦读到深夜的时候,在他忙于研究、忘记吃饭的时候,悄悄的为他送上牛奶和蛋糕,再悄悄的帮他把房间打扫干净。
斯托雷小姐的睿智敏锐,善解人意以及体贴关怀,都使牛顿感到爱情悄悄的在心头萌生。他也从斯托雷小姐默默的关心,专注的眼神中,明白了斯托雷小姐对他的深情。但是理智又告诉他,他们的关系只能维持在友谊的范围内。他年纪还小,还没有上大学,没有能力组织一个家庭。而且他深深的感到科学的海洋浩瀚无边,他才是刚刚走到岸边,还有那么多的东西等待他去探索,去发现,他又怎能就此止步呢?而且,当时英国的大学里,中世纪的影响还很深,教师与学生未经许可,是不许结婚的。牛顿将要进入的三一学院规定所有的教师都必需是神职人员,这就意味着他要想在剑桥大学立足,从事他所喜欢的科学研究,就不能结婚。因此,几番踌躇,他只好委婉的告诉斯托雷小姐,他无法接受她的爱情,他们的关系只能局限在友谊的范围内。牛顿拒绝了斯托雷小姐的情意,心中也非常难过,但他只是把心中的苦痛化作前进的力量,更加专心的投入到研究和学习中。进入剑桥大学,他更是感觉如鱼得水,在科学研究上,也有了更加长足的进展,成为闻名寰球的科学家。
面对如意郎君的委婉拒绝,斯托雷小姐非常难过,但她尊重牛顿的选择。后来,在牛顿毕业前夕,她嫁给了别人,成了文森特太太。遗憾的是,她心中一直怀念着牛顿,婚姻也并不幸福。牛顿一生未婚,但对斯托雷小姐这位他一生只此钟情过的女士,一直非常关心,只要有机会,他都会去探访斯托雷小姐,有时还在经济上资助她,像对至亲一样帮助她,这种友谊持续了一生,直到他离开人世。
第四个女人,也是收关一个,是晚年照顾牛顿起居的侄女。
作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牛顿心思敏锐,而特殊的身世,也使他拥有比常人更加易感的心灵,他的内心也和常人一样渴望温情与关怀,也希望有一个温馨的家。除了斯托勒小姐之外,在朋友的安排下,牛顿也有过几次相亲的经历。
有一次,一位朋友替他精挑细选了一个小姐,经过牛顿同意,这位朋友把他带到了牛顿的家中。可惜,谈话刚刚开始,牛顿不禁想起了自己刚才所得出的实验数据计算似乎有误,他立刻感到坐立不安,心急如焚,暗暗盼望朋友能带着这位小姐早早离去,可朋友却仍在滔滔不绝的夸耀小姐如何慧质兰心,落落大方,丝毫没有离去的意思。小姐也是面含羞赧的坐在一旁,一丝不动。牛顿只好在心里默默的计算实验数据,以致于朋友几次与他搭讪,他都没有一点反应。朋友只好为之掩饰,同时不断的使眼色让牛顿说话。但是牛顿虽然还呆坐在那里,心却已飞回了实验室。对朋友的话和示意的眼神干脆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小姐的脸色越来越难看。还没等小姐起身告别,牛顿突然站起来说:“对不起,我出去一下。”然后,转身走了出去,再也没有回来。他的朋友和那位小姐等了很久,也不见他回来,小姐只好遗憾的走了,以后再也没有回来过。后来,牛顿也感到非常抱歉。但科学像磁石一样吸引着牛顿,他在女人和科学之间,总是选择科学。
后来,几经朋友劝说,他又相了一次亲。这次为了防止牛顿再跑回实验室,朋友们把地点定在了一家餐馆。小姐温婉沉静,牛顿也彬彬有礼,但是两个初次见面的陌生人只能客套的问候一下,不可能有心与心的交流,牛顿很快便感到无聊。一想到也许要经过很多次这种无聊的会面,双方才能互相了解。而且对方很可能对自己的研究一无所知,毫不理解,牛顿心中顿感索然无味。而浪费时间的感觉又让他心情沉闷。他左手下意识的拿起烟斗,脑海中突然浮现出微粒说的几个论证,右手不知不觉的抓起了小姐的左手当作烟丝往点燃的烟斗里面塞。小姐开始还以为是牛顿按照当时的礼仪行吻手礼,忽然一阵灼痛,忍不住一下子站起来,痛斥牛顿说:“你说个疯子!”牛顿猛然间清醒了,但他还没来得及说声对不起。小姐已经气急败坏的跑远了。牛顿也感到非常抱歉,以后再有朋友热心关心他的婚姻,他都婉言谢绝了。他知道,自己与科学的关系,就像鱼儿和水一样,如果因为婚姻而不得不与科学告别,他就无法生存。只要他的思维还够敏捷,只要自己还能在科学的海洋中遨游,他便要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科学研究中。
牛顿对科学贡献极其卓越,智商高于200的他是近代科学的鼻祖,他开拓了向科学进军的新纪元,但却因羞于向女孩表白而白白失去结婚的机会,然后终生未婚也未育,便没有他的后人。这无疑是令人遗憾的!
尽管朋友少,尤其是异性朋友少,在他的主观寰球,肯定不会感到孤独。因为他苦苦追寻的科学寰球乐趣无限,精彩连连。在他看来,科学远比任何女人风骚,其魅力更持久,更有吸引力,获得一个重大发现所获得的情感不仅有强烈的快感,更有巨大的自我认同感,远胜于那黑夜中无边的空虚与落寞。
牛顿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原因除了情商低之外,还有他生性孤傲,自恃高才的性格原因。所以他对女色没兴趣是可以理解的。他不愿意花时间精力去交朋友和处理纷繁的人事关系。
人们都知道牛顿有两句名言,一句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另一句是海边捡石子。人们用来说他谦虚,其实真实情况是这样的:
“站在巨人肩膀上”那一句的语境是这样的:胡克其实早就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推导出了正确的公式,但由于数学不好,他只能勉强解释行星绕日的圆周运动,而且他没有认识到支配天体运行的力量其实是普遍存在的,是“万有”的。
第谷早在100年前就发现了行星的公转其实是椭圆运动,开普勒甚至提出了行星运动三定律。所以科学界对胡克的成果不太重视。后来数学狂人牛顿用微积分圆满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并把他提出的力学三条基本定律成功推广到了星系空间,改变了自从亚里士多德以来公认的天地不一的旧观点,被科学界奉为伟大的发现。于是胡克大怒,指责牛顿剽窃了自己的成果。
牛顿尖酸刻薄的回敬道:是啊,我他妈还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呢!这本是一句反语,至少不是真的想客气一下。
海边捡石子”的背景是:牛顿晚年因为树敌过多,来自欧洲大陆比如法德的一些新锐科学家质问他:“牛顿你牛逼什么啊?”牛顿此时完全的展现了他科学界大宗师的风度与水平,潇洒的回敬道:“我没有什么牛逼的。我只是一个在海边独自玩耍的小孩,偶尔会为捡到几个美丽的贝壳而欣喜若狂,却对面前浩瀚的真理大海无所察觉。”意思是说你们他妈的连贝壳都看不见有什么资格评价我?
几十年的科海泛舟不是白混的,什么风浪没见过,牛顿说话的水平已经到了信手拈来宠辱不惊的境界,所以人们只记住了那两句优美如诗、深邃难达的话语,却不知这话的来历。
上述事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牛顿不会处理人际关系。
尽管没有朋友,牛顿依然牛逼。晚年时,他已经彻底不食人间烟火。他真的不想再陪这帮俗人一起玩了,自己埋头写了一本150万字的神学著作。
牛顿的一生,给人们以深刻的启示:人类历史上那些著作等身的文学大师,那些硕果累累的科学巨匠,那些思想光华闪耀的哲学智者,之所以能够取得辉煌的成就,不是因为他们拥有多于常人的时间,而是因为他们全神贯注、全力以赴的投入自己的事业。在别人休息的时候,在别人闲谈的时候,在别人四处游荡的时候,他们都在分秒必争的工作。为了工作,他们放弃了常人所应有的幸福与欢乐。
在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牛顿名列第2位,仅次于穆罕默德。书中指出:在牛顿诞生后的数百年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大都是基于牛顿的理论和发现。在过去500年里,随着现代科学的兴起,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同1500年前的人相比,我们穿着不同,饮食不同,工作不同,更与他们不同的是我们还有大量的闲暇时间。科学发现不仅带来技术上和经济上的革命,它还完全改变了政治、宗教思想、艺术和哲学。
“世俗的冠冕呀,我鄙视它如同脚下的尘土,它是沉重的,而理想也是一场空虚,可是现在我愉快的欢迎一项荆棘的冠冕,尽管刺的人痛,但味道主要的是甜。我看见光荣之冠在我面前显现,它——幸福永恒无边。”
这是牛顿对自己一生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