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如何一步步阉割亚洲男人的?
· 华人瞰寰球精选推荐 ·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乌鸦校尉
ID:CaptainWuya 文 | 乌鸦上尉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前段时间
我在刷微博的时候
发现熟悉的潘长江老师
似乎遇到了点儿麻烦
仔细一看才发现
原来是潘长江老师在一个节目中
说自己不认识蔡徐坤
就说了这么一句话
潘长江老师就被蔡徐坤的部分粉丝
疯狂围攻谩骂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其实,潘长江这样的老艺术家
不认识一个小鲜肉情有可原
大家虽然同处一个圈子
但到底不是一个领域
潘老师是靠才华吃饭的
更何况现在的小鲜肉们
长得都非常相似
都是男生女相的
很容易就分不清谁是谁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中国现在很多人
都对这种状况表示不满
远的不说,在蔡徐坤当上了
NBA中国区推广大使之后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现在“你打球好像蔡徐坤啊”
已经成了民间各个篮球场上最强垃圾话
甚至CBA比赛的时候对手罚球
都会有粉丝在座位上喊这句话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而且,大家肯定都发现了
娱乐圈男性偏女性化
并不是中国一家的问题
而是日本、韩国也有这样的问题
相反,欧美的男明星
却是偏硬汉风格的
也就是说,男明星女性化
仅仅只是东亚地区国家的问题
欧美娱乐圈却不这样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
造成了这种区别呢?
这一切的根源
其实来自日本和美国
男明星女性化的开端
正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日本
一群小鲜肉类型明星横空出现
迅速占领了日本的市场
比如这位《千千阙歌》的原唱近藤真彦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还有现在依旧红火的木村拓哉
所在的组合SMAP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而且,这些流行的男明星
全部来自同一家公司
——杰尼斯事务所
他们的创始人叫做Johnny喜多川
可以说,现在整个东亚娱乐圈
男明星女性化的问题
喜多川是始作俑者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但是这一切
并不是Johnny喜多川自己一个人造成的
他是在美国的帮助下
才成功创造了这种风潮
这事要从二战后说起
现在大家都知道
日本从政治到经济到文化
都是美国的傀儡
但是二战刚结束的时候
美国对日本的控制
还没有这么深
虽然美国驻军占领了全日本
看似大权独揽,但实际上内外问题重重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首先是外部环境
当时寰球上美苏两大强权
双方纷纷心照不宣地在全寰球
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当时在亚洲相对比较发达的日本
也是他们的角斗场
而在这场争斗中
美国一开始是落在下风的
在国际会议上,苏联就提出了
自己也出兵打垮了日本
所以他们要求占领日本的北部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苏联为了增强自己的影响力
把日本战俘送回日本宣传社会主义
这些人倾向于共产党
他们和群众打成一片
随便就能聚集起几万人的暴动
还针对美国人进行袭击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苏联的操作让美国很被动
因为苏联不过是和日本打过仗
绝大多数的日本老百姓
和苏联没有深仇大恨
可是,美国可是轰炸过日本全境
还给日本丢了两颗原子弹
驻扎在日本的美国大兵为非作歹
经常欺压日本人
日本老百姓对美国人
可以说是苦大仇深
所以相比美国
日本人对苏联好感度更高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日本电视剧《红纸信》,记载了中苏对日本的宣传
如果美国想要压制住日本人的反抗情绪
只凭军队武装是不够的
必须要从思想、舆论上控制日本人
让日本人转而亲近美国人
起首提出要控制舆论
彻底统治日本的
是美国的外交官乔治·坎南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他在给总统的汇报中说:
“想不改造日本思想就征服日本
是不可能的”
他建议,把控制日本舆论
“交给懂日本的专家来干”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那谁来当这个专家呢?
答案就是——日本战犯们
因为在当时
日本国内的文官、知识分子
不是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就是狂热的民族主义者
他们都不愿意跟美国合作
唯独在二战里犯下了滔天罪行的战犯们
他们手上沾满了鲜血
为了活命,他们只能给美国卖命
中情局一份被截获的电报里
暴露了他们的意图: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电报的左边一列是密码表
右边是密码所指代的人名
可以看到的是
几乎所有日本的大媒体
都被美国拉拢了
二战甲级战犯绪方竹虎
曾经给九一八事变鼓吹造势
为侵略中国搜集情报
在美国包庇下逃过死刑
他担任了《朝日新闻》的总经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另一个战犯正力松太郎
曾经靠一篇《斗志昂扬》的文章
鼓动无数青年侵略中国
也逃过了制裁,继续混新闻界
他创办了日本较大的《读卖新闻》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类似这样的情况很多
由于美国中情局的保密
许多参与宣传的战犯名字
至今都没能解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些战犯一合计发现
苏联在日本的宣传都集中在学术界
他们写了一大堆论文
讨论美苏制度的优缺点
虽然内容很扎实
但是不接地气
老百姓不喜欢看,也看不懂
于是,正力松太郎别出心裁
向美国建议:走民众路线
用娱乐新闻给美国洗白
同时,通过舆论宣传
削弱日本整个社会的雄性气质
以此来减少日本的进攻性、革命性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率先把娱乐新闻带进报纸的《读卖新闻》
正力松太郎家的娱乐版面
每次都足足有好几页
上面主要刊登美国电影、时装
也介绍日本的娱乐团体
他们通过长期的宣传
让日本人潜移默化对美国文化心生亲近
慢慢减低日本民众对美国的抗拒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至今,《读卖新闻》也因为够接地气
稳居“全国影响力首要”位置
而改变日本整个社会的雄性气质
就需要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喜多川了
他是美国布局中的重要一环
Johnny喜多川虽然听名字是日本人
但是他出生在洛杉矶
从小在美国长大
是美国军政府的翻译
还拥有美国护照
并且,喜多川当时所在的部门
叫做美军顾问团
又叫美国军事援助技术团
是负责间谍和情报工作的
是美国用来在日本
进行殖民控制的部门
在当时的台湾、越南等地
都有类似的组织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蒋介石的美国顾问巴大维,他建立的“渣滓洞”、“白公馆”
除了迫害革命烈士,也搞宣传渗透
喜多川虽然长着日本人的脸
但他和东京地检特搜部的日本人一样
是“又白又专”,他效忠的是美国人
而不是日本人
喜多川是个恋童癖
他本来就喜欢年轻、女性化的男孩子
功成名就后,他也被曝出
长期性侵自己公司的男明星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喜多川涉嫌性侵公司少年艺人的相关报道
1957年,26岁的喜多川
在东京指导了一支
由年轻男孩儿们组成的棒球队
在指点棒球队的过程中
喜多川和秀气的男孩儿们成为了“朋友”
并经常聚在一起
一次,喜多川和一个男孩儿一起去电影院
观看了“West Side Story”
这部剧中的歌舞很快吸引了他们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于是,棒球队的男孩儿们
一次又一次来到剧院
并模仿片中的歌舞
开始幻想着有朝一日
能够登台演出
而喜多川本人对此十分支持
一边帮他们参加专业的培训
一边帮他们寻找演出机会
喜多川组建乐队的地方
是在东京的华盛顿高地
这里是一个社区
是当时美国驻军的军营
只有军人和家属可以在这里活动
普通日本人是无法入内的
但是因为喜多川的身份
他不但可以在这里组建乐队
自己还为这四个男孩儿
写了专门的音乐剧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喜多川培养出的首要个组合
首要次演出的地方
是在日本剧场的西方文化节
日本剧场当时被美军占领
这个西方文化节更是美军出资举办的
是为了对日本进行文化输出
让日本西化的宣传阵地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正是在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