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学姐(一)

来自:水畔网行 0 0 2019-08-22

      回忆逝去的青春时光,从读书发蒙开始,小学、中学到大学,总会认识许多学姐学妹或学兄学弟。大多数人都是擦肩而过,相逢示笑,一面之缘,能够真正留下深刻记忆或给予深刻影响的,恐怕是十之一二、寥寥无几。其实,人生有了不能忘却的回忆,精神寰球才会充满诗意和情趣。

      我的高中学姐陈月吾,就是一个我怎么也忘不了的人。学姐给我较大的影响是:酷爱学习、尊重老师、关心同学、积极上进。

       1968年秋季,我们都在湘乡一中读书。我在初89班,学姐在初88班,高我一届。1969年春季,湘乡撤销校址在城区的原一中、二中、四中、城关中学(戏称城关饭舖)、二农中(联盟)等几所学校,在一中基础上合并组建湘乡工农中学。那时,学生编班实行军队的连排制,学姐在二连一排,我在四连四排。她和我都是班干部,常常参加学校的一些会议,我们就相互认识了。她家在县城郊区,紧挨着我父母工作的企业家属区。站在家门口,我能够看到她家的房子。由于住得近,我们有时一道去上学,一路上,她常常给我介绍她的读书体会和同学之间的事情。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后排中间为 陈月吾

 

      记忆中的学姐长相端庄清秀,身姿活泼,口齿伶俐,一对小辫子晃来晃去。她学习非常努力,不仅成绩好,而且能歌善舞、多才多艺。她担任学校文艺宣传队副指导员多年(指导员由副校长兼任),经常带领宣传队深入工厂、农村和街道,演出了一场又一场具有时代特色的文艺节目,深受校内外师生和广大群众的欢迎。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后排右一为 陈月吾

 

       那时候的工农中学文艺宣传队在湘乡这个小县城算是当先水平的宣传队了!一年一度的县文艺汇演,宣传队总是获得一致赞誉,尤其在被称为少年《沙家浜》和《红灯记》的片断及经典舞蹈《洗衣歌》演出后,就有了湘乡“第二剧团”的美称。

       月吾虽然不是唱歌跳舞的主角,但作为宣传队负责人,她在策划组织文艺演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她对队友体贴入微、关怀备至,善于做政治思想工作。每次下乡拉练巡迴演出,宣传队都是自带背包在当地学校打地舖,垫稻草睡觉,她都要仔细查看稻草够不够?被子薄不薄?就象当时唱的一首歌〝老房东查舖〞那样。演出时队友换下的服装道具等都是她细心看管。今年10月,学姐牵头组织了湘乡一中1971-1976届校文艺宣传队队友聚会,队友们兴高采烈从四面八方赶到湘乡。他们还编排了一台高水平的文艺节目,在湘乡和同学圈中反响很大。

      1971年,学姐月吾任校团委副书记,我是校团委委员,我们有了更多的接触。那时,校团委书记由老师兼任,团委的日常工作由副书记主持。我们经常在一起商议工作,组织活动。她有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活动能力。在老师的指点下,她带领我们几个,把校团委的工作搞得风生水起,生动活泼。她对团委工作有什么想法,也经常跟我沟通,征求我的意见。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湘乡一中1971届团委成员合影 后排右一为陈月吾

 

       由于学姐品学兼优,她在毕业前夕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湘乡县文革后发展的首要批中学生党员之一。

      1972年,国家实行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直接选拔品学兼优的学生上大学的政策,学姐月吾刚好年初毕业,学校有名额。这样,她经过推荐和面试,进入了中南矿冶学院(中南大学前身)。后来,学姐告诉我,她进大学的过程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顺利,还颇具戏剧性。

      那年,应届高中毕业生直接进大学,湘乡县一共分配了十八个指标(含湖大、中南矿冶、湖南师大和湘潭师专)。湘乡工农中学当时是县城只此一所中学,起初只分到湖南师大的两个指标,英语和美术专业各一名。当年我校高中两个毕业班,根据表现和成绩,先由班级学生推荐,后由老师推荐,再由领导推荐,两个班一共推出六个同学参加招生面试。学姐是两个班12个小组、老师和所有领导一致同意推荐的。她参加了面试,并计划进师大英语专业,兄弟班一男生去师大学美术。

       计划不如变化快,事情突然节外生枝。学姐那个班一女生从上海转来不到一年,并不在推荐上大学的六人中,但是她想上大学,而且一定要学英语。当年,驻学校的工宣队是从她父母任领导的工厂里派来的,学校领导找学姐谈话,说明他们的难处,希望她改去师大学美术。但学姐对美术丝毫没兴趣,委婉拒绝了校领导的安排。这样,她进大学深造的愿望处于破灭的境地。

      天无绝人之路。幸亏事情发生了戏剧性变化。校宣传队接到上街宣传征兵的任务。那天恰恰担任业务指导的老师因患急性肠胃炎不能外出,指导员就让学姐领队上街宣传。当她在街头绘声绘色地宣读征兵文件时,几个来湘乡招生的老师,恰好看到了这一幕,其中一个是中南矿冶的老师,她指着学姐,当场表态说:“这个学生我要了,可作师资培养。”

      中南矿冶本来分配给湘乡一个指标,但不在一中。这位负责招生的老师把那个指标挪到一中,给了学姐。后来,湘潭师专受中南矿冶的影响,也把给农村中学的一个指标拨到一中,这样,一中就拿到了4个名额,即中南矿冶1个、湖南师大2个、湘潭师专1个。经过一番周折,学姐终于如愿以偿圆了大学梦,进入中南矿冶学院。

      学姐毕业离开一中后,学校安排我接手她的职务,任校团委副书记。我暗暗发誓,要以学姐为榜样,做好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在老师指导下,在学姐的工作基础上,我团结各位委员,继续努力,把团委的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多次受到表彰。后来,我又以学生代表身份担任校革委会成员,经常出席湘潭地、市、县的团干会议和其他工作会议。我毕业那年,希望像学姐那样,有直接上大学的机会。学校主要领导曾表示,“只要有直接上大学的名额,就推荐你去”。遗憾的是我既没有学姐那样的才华,也没有她那么好的运气。1973年,“选拔应届生直接上大学”的政策被当作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遭到批判,我毕业后走上了下乡知青的道路。此为后话。

 学姐进大学后,开始学英语,并担任矿冶班团支部书记,后来服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大局,改学日语。由于历史原因,学姐的本科和研究生学业均是在湖南大学外语系完成的。她曾被派到日本研修和工作,先后十余年。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她是中南工业大学日语专业的创始人,1999年开始建立日语专业并担任日语系主任直至2007年。从2005年11月至2017年4月担任湖南高等教育学会日语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发展中心硕士论文评审员(至今还是)。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学姐长期从事日语教学和研究,曾获得湖南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二、三等奖各一次;获得校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指导学生参加日语演讲比赛获华中赛区特等奖和一等奖各一次,二等奖二次;指导学生参加湖南省日语演讲比赛三次一等奖,一次二等奖。她还荣获中南大学首届教师名师,师德个人和师德标兵称号;获得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比亚迪优秀教师奖和湖南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历任中南大学日语系主任、国际交流处常务副处长、外语学院副院长、教授。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未完待续)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