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5日,悉尼诗词协会举办八月文化论坛。主讲人是悉尼诗词协会顾问黎汝清先生。主讲题目是《大诗人,小故事—苏东坡的聪敏和风趣》。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明史中,我们看到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博学多才、足智多谋、人格高尚、意志坚强。他们对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对后人有着深远的影响。苏东坡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他在诗、词、散文、文艺理论、语言文字学、书法、绘画、品石、饮食等众多艺术领域都堪称宗师巨子。他性情放旷高逸,为人豪爽风趣。尽管才高招嫉,仕途坎坷,但始终不变其情、不改其志,而又能做到“进亦乐、退亦乐”。这种人格魅力不知倾倒了历代多少文人骚客。
黎汝清先生讲述了苏东坡的“赶考”、“创绕头诗”、“三白饭”、“一谶言中”、“改诗辩字”、“集句成词”、“诙谐玩笑”等九个小故事,为现场听众再现了这位伟大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和生活寰球。
譬如,黎先生在“一谶言中”这个故事里,讲述了苏东坡与章惇的一段往事。
苏东坡同章惇原是好朋友,且是同科进士。青年时关系很好。一次,苏东坡同章惇到汴京郊游,来到盛名风景点黑水谷,遇一深涧,上置独木桥,下为万丈深渊,非常危险。章惇让苏东坡过去在石壁上题字,苏东坡一脚踏上独木桥,急忙退回;章惇自告奋勇,若无其事地走过去,在绝壁上题写“章惇苏东坡来”五个大字。章惇返来,苏东坡高兴的拍着章惇的肩膀说:“好啊,子厚(章惇字子厚)兄以后罢官杀人一定连眼睛都不眨。”章惇眉毛一竖:“苏兄为何这么说?”苏东坡哈哈大笑说:“连自己的命都不怕失去,这样的人去罢官杀人还会手软吗?”
苏东坡与章惇后来从政,因政见不合,分道扬镳。章惇在“乌台诗案”中参与对苏东坡的打压迫害。后来,哲宗亲政,召章惇为相,章惇小人得道,要皇帝贬苏东坡到更荒远的岭南惠州。苏东坡写《纵笔》诗:“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膝床寄病容。报导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章惇看后,以为苏东坡还这么“春睡美”,怒而再贬到更遥远的蛮荒之地,海南儋州“吉阳军安置”,实行“三不”:不住官舎,不吃官粮,不签公事。苏东坡的学生黄庭坚在《跋子瞻和陶诗》中有诗:“子瞻谪岭南,时宰欲杀之。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
苏东坡乃宽宏大度之人。1010年,苏东坡遇赦,“帝遣巫阳招我还”。时章惇卧病,其子章援给苏东坡写信,希望苏东坡对章家网开一面,不要打击报复,苏东坡覆信说:“但以往者,更说何益。”事情已经过去了,就不要再提了。苏东坡还给病中的章惇寄去药品,希望他早日康复。
从这个故事里,人们不难看出,这在那时局动荡、党争激烈的年代,苏东坡遭人嫉恨中伤,被一贬再贬,收关一次*被流放到当时人称“域外”的蛮荒之地——海南岛,差点儿老死在那里。当他艰难地走出逆境,并没有忌恨过去陷害他的政敌。一句“但以往者,更说何益。”,表明苏东坡的心胸是何等宽广?!
在“诙谐玩笑”一节里,黎先生给大家介绍了苏东坡跟朋友开玩笑的几则故事。
其一:
苏东坡好友张先(盛名词人,词作有《一丛花》《天仙子》等,名句有“云破月来花弄影”,“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等),八十岁娶十八岁娇娘,一时得意,写了一首打油诗:“我年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