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人瞰寰球精选推荐 ·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发现澳大利亚
ID: Go_Aussie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2018年10月,科学家首次宣布在人类的大便样本中发现了塑料颗粒。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那么人体内的塑料从何而来呢?
报告指出,大部分塑料微粒都是从海洋中的大型塑料垃圾中分解而来,而海洋生物体内出现塑料微粒早已不是新闻了。
海鲜吃塑料,人吃海鲜。
比利时与英国研究人员发现,经常出现在海鲜菜式上的青口(又称贻贝),每20只便含有约90颗塑料微粒。
更为可怕的是,如今不只是吃海鲜,就连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水源,也出现了问题。研究报告指出:微塑料的主要来源是饮用水,尤其是瓶装水。
最近,一项受寰球自然基金会(WWF)委托,在纽卡斯尔大学进行的研究,公布了重磅结果:全球人均每周会摄入近2000颗塑料微粒,重量相当于一张信用卡,而饮用水是最主要的来源。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01
每周喝下一张信用卡?
塑料微粒总归是什么?
它是一种长度小于5毫米的碎片,包含了纤维以及塑料瓶、塑料袋上脱落的颗粒。因为不容易被肉眼捕获,自然也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
BBC曾报道,有研究机构对购自寰球9个不同国家的250瓶瓶装水经过检测发现,几乎所有品牌瓶装水都含有塑料微粒。
据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University of Newcastle)发布的《自然中没有塑料》(The No Plastic in Nature)报告显示,寰球各地的人们平均每周通过饮用水会摄入1796个的塑料微粒,按照重量换算约为5克,也就是每年总摄入量约250克。
此外,据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一个正常人平均每年会摄入74,000到120,000的塑料微粒。如果你经常喝瓶装水,这个数字还会变成两倍。
如果你对这个还是没有概念,WWF做了十分形象化的比喻:每周吃下一张信用卡。如果你经常喝瓶装水的话,每周还会多吃一张。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我们当然不会主动去吃一张信用卡,但是看看那些误食了塑料而丢了性命的鸟类。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看看那些不小心吃了塑料的海龟……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和它们一样,我们自然不情愿,但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把塑料一点点送进了肚子里。
虽然目前,微塑料对人体总归会造成怎样的伤害还没有定论,但据美国CNN的报道,这些微塑料进入人体,很可能诱发免疫系统反应,同时在人体释放出其从外界吸收的其他有毒物质、污染物。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据非营利机构Orb Media与明尼苏达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显示,全球有数十亿人在饮用被塑料颗粒污染的水。
还曾有美国奥普传媒集团和纽约州立大学人员对来自五大洲14个城市的150份自来水样本进行研究后发现,高达83%的样本带有塑料微粒。
人发明创造并且随意丢弃塑料,最终塑料开始吃人,我们人类正在毫不知情地进行一场“慢性自杀”。
02
一个塑料瓶450年才能降解
据统计,如今的海洋,每年要超负荷地“接收”人类遗弃的塑料垃圾约800万吨,至少有10亿只海洋动物因此丧命。
仅仅是大西洋内,73%的深海鱼体内都有塑料颗粒。
微塑料除了通过饮用水进入人体,也早已进入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中,海洋、湖泊、河流、溪流、土壤、空气……它们无处不在。
对此,没有人可以真正幸免。
科学家预测30年后可能垃圾数量要超过鱼类,塑料的降解时间却无比漫长……
购物时拿到一个塑料袋只需1秒钟,进入海洋后,降解时间超过20年;
从吸管盒取出一根吸管只需3秒钟,进入海洋后,降解时间超过200年;
喝完一瓶塑料包装饮料只需2分钟,进入海洋后,降解时间超过450年……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留给人类的时间不多了,我们该怎么办?
03
有些人正在默默努力
如果说垃圾回收和再利用在许多国家依然面临巨大挑战,那是否可以从源头解决?除了减少使用垃圾制品,能否从根本上找到塑料的替代物呢?
事实上,这寰球上有些人从没放弃过这方面的努力。
———推广———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