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湘江大道杜甫江阁附近的沿江风光带矗立着许多诗碑,碑上选刻了唐诗人杜甫的数十首诗词,由一些知名书法家题写。每当我漫步在湘江风光带,我都要仔细看看这些诗碑。当年,杜甫两度驻留长沙,在湘江之滨踱步吟诗,留下了许多不朽诗篇。他人生的收关一首七绝名唱就是在长沙遇李龟年写下的:“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昔日在京城常出入名门贵府的相知,多年未曾谋面,而今,在落花时节的长沙意外重逢,心中涌起无限感概,惊喜之外更多的是伤感!
我以为,把诗圣的佳作用碑刻形式展现在游人面前,无疑是对中国诗歌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游人一边轻松、随意地漫步,一边读碑吟诗,在诗歌文化的熏陶之下,更会增添一些精神上的快乐。许多人有散步吟诗的雅兴。其实,读诗也是一种散步,是在诗人的知识、意境和心灵里散步。当你专心地读一首诗的时候,就已经进入了诗的寰球,只不过是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理解能力和想象力与诗人交谈。你尽可以从诗中去想象诗人的写作境遇和内心寰球,去感悟诗人的悲欢离合和情感寄托,去揣摩诗人的所思所梦和信息内涵。假如诗词及其构造的意境是一条金光大道,人们对这些作品的无穷无尽的想象、感悟和揣摩无疑就是在这条金光大道上的愉悦休闲和散步。
伟大诗人的作品所体现的意境,不是简单着落于文学领地,他通过诗歌要让自己的思想,通过词语的组合和排序,到达一处比哲思比某种体系更空旷、神秘的领地。它的思想像一只展开翅膀的飞鸟翱翔在富有哲思而又豪情澎湃的诗词天地间。读诗的乐趣也许就在于能将自己的心灵置于诗人引导的特殊意境中,使自己的精神寰球更加丰富多彩。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这无疑是一条真理。人的一生,都是阅读之旅,无论主动还是被动,都是带着求知与扬弃的积累过程。我也许成不了一个诗人,但我可以做一个诚恳的读者。因为只有通过阅读,我们才能发现、目睹并成就伟大的诗歌产生的可能。因为精彩的阅读,的确能激发创作的冲动和灵感。
在风光带上读碑吟诗,漫步赏景,人车穿梭不息,江水奔流北去。我在想,假如杜甫再世重回潇湘登临江阁,望着眼前这一派繁华壮丽的图景,诗人会作何感想呢?他一定还会写出更多更美的瑰丽诗篇!
这真是:
读碑漫步入诗中,穿越时空拜杜翁。
诗圣挥豪千里远,江楼唱诵百街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