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我们又在暴力背后看到它的暗影

来自:华人瞰世界 0 0 2019-07-28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美利坚屡试不爽的招式



· 华人瞰寰球精选推荐 ·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补壹刀

ID:buyidao2016   文:刘仰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寰球各地暴力和动荡的背后,我们往往能看到美国的暗影,几乎没有例外。


这一次也是。


美国有一整套很熟练的手段:培训骨干、统一标识、制造软性的暴力工具、妖魔化警察或其他执法机关、制造暴力升级等看看是不是很熟悉呢?



这些早已不是秘密。我们可以和正在发生的现实做个对照。



华盛顿搞的这一套,很多时候被称为“颜色革命”。它大致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首先是在对象国培训骨干。这种培训既可以在对象国、地区内部进行,也可以将骨干运到国外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除了向学员灌输所谓“自由民主”理念之外,就是教授“抗争手段”。


培训的目的是一旦发动“颜色革命”,自上而下的统一指挥能够贯彻落实。


近年来寰球上发生的所有“颜色革命”,都可以发现这种培训。培训师资既有美国特战部门、情报部门,也有“颜色革命”成功地区的有经验者。


在非常时期,这些“老师”甚至直接下场指挥,指导怎么破坏安保监控系统,怎么避免留下证据,护目镜是防备催泪弹,口罩眼镜头盔是防备被认出来。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斯诺登(资料图)


其次是为“颜色革命”设计统一标识。例如橙色,花色、拳头、雨伞等,像格鲁吉亚萨卡什维利手里总拿一朵玫瑰花,乌克兰尤先科的支持者都穿橙色衣服等等,把“颜色革命”搞得像行为艺术。


第三,是为“颜色革命”设计口号。这种口号不光出现在他们掌握的媒体上,还会出现在大街上的横幅、标语牌、涂鸦上。


第四,要有充足的经费保障。培训骨干需要钱,所有的标识、符号、横幅的制作等,都需要经费。上街的骨干和跟随的群众也需要像上班一样领取薪水和日常餐饮以及医药护理。


经费的提供,物资的储存、发放,美国有时候直接参与,有时候借助NGO或教会等“民间”组织进行,实际上就是古代战争所说的“粮草”,现代战争所说的弹药与后勤。


对于美国来说,这不是难事,可谓经验极其丰富,估计全寰球再没有比美国更驾轻就熟的。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第五,要制造软性的暴力工具,例如用雨伞伤人,用街面地砖、石块伤人等。还有用燃烧瓶,燃烧瓶的制作也有专业人士传授技术。


第六,要组织大量女青年或老年妇女,目的是,一旦警察要执法,抓捕使用暴力的男性,女青年或老年妇女便冲上前阻挡警察,实施暴力的骨干们可以在非暴力的女性身后得到保护。


在寰球各地已经发生的“颜色革命”中,我们发现,很多此类女青年和老年妇女大都是虔诚的基督徒,


她们被洗脑之后,顽固地相信“颜色革命”推动者的口号和主张,以为她们是在为“正义”献身。


第七,妖魔化警察或其他执法机关。因为“颜色革命”直接面对的就是警察,妖魔化警察一方面可以激发民众对执法机关的厌恶和仇视,另一方面可以动摇执法人员的信心。


为此,“颜色革命”的损招还有威胁警察家人,尤其是负有指挥职能的高阶警官的家属,使得警察自缚手脚,因为有后顾之忧而不敢严正执法。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第八,如果不能轻易达到目的,便制造暴力升级。暴力升级有的是损坏特定对象的财物,更主要的是专门针对警察,目的是激怒执法人员,刺激执法人员还手,从而制造流血事件,很好是死亡事件。


然后通过他们控制的媒体,歪曲事实加以放大。如果有“烈士”,抬棺游行是他们最乐意的事情。


在美国策划的“颜色革命”历史上,曾经有栽赃警察杀人,将并非警察打死的尸体说成是警察暴行的结果而抬尸游行。


在乌克兰“颜色革命”中,还有不明身份者同时向警察和示威者两边开枪,故意制造流血,刺激两边暴力不断升级。


在上述手段之外,最关键是掌握媒体,剥夺政府和执法机构的话语权,用他们的媒体歪曲事实、蛊惑人心,刺激更多的民众盲从,给政府部门和执法机构不断制造压力,最终因不敢采取强硬手段而放弃,让“颜色革命”推动者的目的得逞。



帝国是古老的现象,国家是近现代的概念。


两者的区别在于,国家的一切权利有清晰的边界,帝国则没有边界。如果帝国有边界,那是因为它的能力达到了极限,而非它的帝国意志自我设限。


虽说帝国很古老,但它从来没有消失。


近现代西方构建的寰球体系,理论上说是主权国家相互平等的体系,事实上,帝国依然凌驾于国家之上,最为典型的就是从西班牙帝国到“日不落”大英帝国建立的全球范围的殖民主义体系。


近代以来,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英国、德国等,包括“脱亚入欧”的日本,殖民主义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古代帝国亘古不变的方式——武力征服。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当寰球足够大,欧洲每个主权国家在用武力建立自己殖民帝国的初期,还有可能不交叉,暂时相安无事。


但寰球到底只有这么大,当每个欧洲小帝国都想变成大帝国,交叉、重叠、冲撞就是必然。


于是,欧洲各小帝国以及日本都以全国总动员的方式,使尽收关一点吃奶的气力,将各自能力发挥到较大极限,爆发了两次寰球大战,给全寰球以及他们自己带来无尽的灾祸和苦难。


两次寰球大战后,原殖民地纷纷独立解放,似乎标志着帝国主义的消退,实际上它不过是改头换面,换汤不换药地继续着帝国主义的事业,美国就是这一新帝国主义的发源地和祖师爷。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二战后欧洲光复场景(资料图)


美国将菲律宾变成殖民地以及“放弃”,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


它是老帝国主义向新帝国主义转变的历史坐标。老帝国主义武力至上、直接征服的手法退居其次,意识形态的征服跃上前台。


老帝国主义粗暴的肉体奴役,在新帝国主义那里变成精致的思想奴役。


人类帝国史上,从此诞生了“日不落帝国”的新近升级版——美帝国主义。它的帝国法宝就是“颜色革命”。


“颜色革命”就是不用外部武力征服的方式改变一个政权。它甚至借助了甘地的“非暴力”理念。这种借用需要一个转换。


甘地的非暴力反抗对象是帝国主义,如今,新帝国主义将其用来反对、颠覆一切不听话的“刺头”,或者新帝国主义反感的,或声称受到其威胁的“邪恶”国家。


因此,这种转换的首要条件是将新帝国主义描绘成一切美好、幸福的典范、旗帜、灯塔;


将美帝国主义不喜欢的,或者阻碍美帝国主义的一切国家或对象描绘成独裁、专制、残暴、野蛮。


它需要一个巨大的粉饰自我、抹黑他人的舆论工程。


“我们是民主自由的,他们是独裁专制的”,这是“颜色革命”的基本理念,也是一个被灌输给全寰球的谎言。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美帝国主义所掌握的全球较大的舆论工具,为这个舆论造势和长期洗脑提供了充分和必要的手段。


以至于“颜色革命”所谓的“非暴力”实际上是暴力的外衣,但在新帝国主义的舆论管控下,明目张胆的双重标准可以在使用暴力、制造暴力的同时,把自己涂抹成“和平”抗议。


“颜色革命”整套理论和手段,并不是突然形成的,而是有一个过程。


它首先是因为冷战。当核威慑的对峙使得直接武力征服的热战难以进行时,非暴力的意识形态征服就成为理想选择。


当我们说帝国主义的特征就是没有边界时,美帝国主义的文化战争、意识形态战争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它不愿接受与它不同的意识形态,不愿同意见不同者和平共处,一定要将意识形态的不同者彻底消灭,一定要将自己的意识形态强加给所有人。


“颜色革命”在意识形态的旗帜下,有着强大的经济动机,这一点在美国的后院,拉丁美洲体现的尤其明显。


美国建国后不久,便将拉丁美洲视为自己的禁脔,别人不得插足。拉丁美洲的很多国家也接受了美国民主自由的原则。


但是,拉丁美洲的民主自由未必符合美国的利益,例如有些拉丁美洲国家在民主的名义下,将大量美国资产变成国有。


于是,美国在拉丁美洲长期多管齐下:如果一个民主国家不听美国的话,妨碍美国的利益,就用民主方式颠覆。


这是冷战期间美国发动“颜色革命”的青涩阶段,并不总能成功。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巴拿马城(资料图)


如果民主颠覆的“颜色革命”方式无效,美国就用军事政变颠覆它。请注意,拉丁美洲所有的军事独裁,背后都有美帝国主义的身影。


这显示出“颜色革命”的理论和手段还没有彻底成熟,还必须经常来硬的。拉丁美洲一定程度上成为美国“颜色革命”的演练场、试验地。


如果民主颠覆、军事政变都不行,那就直接军事占领,换一个政府,例如巴拿马、小国。


由此,我们在拉丁美洲清晰地看到美帝国主义从老帝国向新帝国过渡、升级的完整过程。


事实上,美国的“颜色革命”手段至今也没有完全成熟,


例如美国早年曾扶持阿富汗圣战组织抵御苏联侵袭,但结果这股组织“摇身一变”,就转型成了美国国家安全的心腹大患——“基地”组织与塔利班政权。


再比如前几年在埃及的“颜色革命”,一开始让美国充满期待,结果上台的是美国人不喜欢的异教势力。


于是,美国不得不又用在拉丁美洲经常使用的方法,借助军事政变,改换“颜色革命”的成果。最终都是为了符合美国的利益。


但不管怎么说,苏联消亡后,寰球上绝大多数国家在实力上与美国无法抗衡,


美国“颜色革命”的手段也的确日益成熟,即便还有缺陷,面对诸多不听话的小国,也基本能所向无敌,屡屡得手。


因此,自苏东剧变之后,“颜色革命”已成为美帝国主义实现新的殖民主义屡试不爽的法宝。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