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毛泽东游访密印寺,已经过去了百余年。共和国大地,沧海桑田,变幻万千。今天的沩山密印寺及其周边环境,也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密印寺后山毗庐峰,建成了观音文化公园,新塑了一尊镀金千手观音鎏金铜像。观音圣像总高99.19米,由600多吨铜制成。其须弥座总建筑面积3999平方米。地面高度21.9米,象征观音菩萨的诞辰纪念日。观音圣像眉心的红宝石产自澳洲,直径25公分。环绕圣像的水绕莲花池边安放33尊观音化身像,分东西两侧围绕,面朝圣像,虔诚之至。每尊化身像身高均为6.19米(其中22尊坐像,11尊立像),他们或坐或立,形态各异。建好了主拜道、主拜场及吉祥、如意、莲升、平安四个佛文化广场。其中拜道融合自然山势呈菩提树状,为国内外独创。吉祥广场为菩提树之根,设计了大型浮雕,主拜道为菩提树主干,有619级台阶,由主拜道向上分为五条大道,寓意为菩提树“一花开五叶”、即五个分支,以此为主体构建成气势恢宏的观音文化公园令人神往。景区整体以佛教圣树“菩提树”为主造型,以“主拜道”为“干”,沿干“左三右二”生“五支”,五支顶端分别设五个平台:大智台、大愿台、大行台、大势台、大善台。五大平台分别安放文殊菩萨、地藏菩萨、普贤菩萨、大势至菩萨、药王菩萨,象征五方五佛,成佛于菩提树下。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广场上还建造了唐宣宗朝佛青铜群雕,在大中三年(公元849),宰相裴休奏请唐宣宗,为沩山所建寺庙御赐寺额“密印禅寺”,唐宣宗准奏并御赐“敕建密印禅寺”,并曾亲率朝中文武百官来此朝拜。此铜雕塑群生动再现了唐宣宗在大臣侍卫的簇拥下来密印寺朝佛时的壮观场面。27位人物平均身高2米多,耗费400吨青铜,花了一年多铸就。
与朝佛群雕相接的是九帝文化长廊,包括用麻石雕塑的汉明帝、梁武帝、隋炀帝、武则天、唐玄宗、唐宣宗、明太祖、明神宗和顺治帝。而历代佛教浮雕圆廊,由12块大型浮雕组成,每块面积达20多平方米,惟妙惟肖展现了《佛诞》、《涅槃日》、《佛成道日》等佛教的重大节庆及仪式。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广场中间的莲花湖采用九瓣设计,湖面面积达4万平方米,深4米,倾力打造“接天莲叶无穷碧”的魅力景观。湖中微缩千手千眼观音为铸铜造,高6.9米,与山顶的千手千眼观音大佛在空间上遥相呼应。“三生桥”和“普渡桥”帮助人们渡过苦海,到达彼岸。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佛教就是精神的一种安慰或寄托。正因为近代的佛教似乎越来越世俗化和现代化,“保佑”事实上已成为一种祝愿。既然这种美好的祝愿已经存在,那是绝没有理由让其消失的。对历史的复原,是需要信念与智慧的。当历史的烟尘散尽之后,当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擦出火花时,我们看见的是人类不朽的精神历程和思想踪迹。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站在禅文化广场,眺望毗庐峰和密印寺及整个文化公园,感觉整个建筑设计气势非凡。广场850米长的中轴线,一字排开着各种与佛相关的浮雕和圆雕。佛教文化的深远内涵、设计者的高超手笔、建筑师的精心施工,给人带来的就是震撼,就是赏心悦目! 艳阳映照下的千眼千手观音,金碧辉煌,大佛身上似有无数道金光射入密印寺,射入沩山山峦。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