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常有人崇拜大师、迷信风水、相信鬼神、看相算命?为什么有人对明显违反科学常识的东西缺乏辨别能力?除了政治、社会等原因外,个人缺乏基本的科学素养也是重要的原因。
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指能运用科学原理和方法解释或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其重点在于对科学的态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科学性,以及批判精神。
在各国促进本国科学素养的过程中,一般认为应该有效推动科学素养的的理由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工业不仅对人类的物质生活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而且还影响人类的思维方式。科学已经成为人类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知识和科学的寰球观几乎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所有方面都具有现实的影响。公众对寰球范围内的科学技术的熟悉也对个人、社会和政治决定具有日益重要的意义。
那么,科学素养应该包涵哪些要素呢?我认为主要是知识、能力、方法和品德等几个方面。
首要,科学知识。科学知识是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结晶。它由许多科学用语、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组成。它是人类世世代代积累和传递下来的宝贵遗产。知识在科学素养中起着基础和核心的作用。没有科学知识就根本不可能有科学能力。
第二,科技能力。这是构成科学素养的第二种要素。科学能力是在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技能包括观察、实验、思维和创新等因素。
第三,科学方法。这是人们认识自然的方法。从方法论的高度看,方法要素主要包括数学方法和逻辑方法。科学方法可以通过学校培养,也可以自学自修得到。
最常用的就是逻辑方法,就是要判断一件事情是否符合逻辑。科学的思维必须合乎逻辑,并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逻辑方法可分为:比较与分类、类比、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证实与证伪等。
第四,科学品德。这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品德的要素主要包括兴趣、情感、意志、作风等。
当今社会,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前途,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科学素养的培养有赖于学校教育、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紧密配合,也与个人的自学和修炼密切相关。那种单纯依赖学校教育,或依赖自然科学及理工科教育的观念是片面的,有害的。
科学素养的核心就是要培养科学精神,就是一个人对待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科学素养的培养不仅使个人获得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其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熏陶与培养。
当然,科学具有局限性,技术是把双刃剑。理性地看待科学和技术正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素养提倡怀疑精神、论证精神,提倡公开性、不同的价值观和社会正义感等。从事科学工作的人士更应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科学观念,对待社会问题要坚持独立思考,对待明显违反科学常识的事情要敢于抵制,对那些打着各种旗号宣扬反科学观点的人与事要旗帜鲜明地勇于批驳和反对,要积极推动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