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惊心!中国艾滋感染大学生年增长30%!我们的孩子怎么了?

来自:华人瞰世界 0 0 2019-06-26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中国社会的语境下,即便缺失的性教育已经被提及太多次,却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改变。



· 华人瞰寰球精选推荐 ·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精英说

ID: elitestalk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近日,庞大的信息洪流中一则看似并不起眼的消息,在中国高校圈炸开了锅。

 

据国际有名学术期刊 Science 杂志5月24日发布的文章称:

 

艾滋感染率在中国的大学生群体中飙升

感染艾滋病的大学生人数每年增长率超过30%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截图来源:Science官网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4/6442/711

 

在这篇署名为中国疾控中心和清华大学医学院的文章中,援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数据表示,我国艾滋病全人群感染率约为万分之九,参照国际标准疫情处于低流行水平。

 

然而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感染HIV病毒人数的增速却令人堪忧,在过去几年中,新诊断感染HIV的大学生人数,年增长率从30%-50%不等。 


此前,一张“陕西省累积感染HIV前25所学校的名单”的照片在社交媒体热传,发布者称图片来自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照片显示:

西北政法大学感染最多,共19例,其中就有15例是同性传播;
排在第二的是长安大学共18例,其中13例为同性传播;
西安外国语大学共有16例,有15例都是同性传播;
随之而后的是西安外事学院共15例,同性传播的有10例;
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欧亚学院各有13例,其中同性传播分别是12例、12例和11例...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就这样,“艾滋病”“象牙塔”这两个看似毫无瓜葛的词汇,被一串串急剧攀升的数字,紧紧捆绑在了一起。青年学生群体成为了艾滋病影响的新型重点人群,高校已成为艾滋病的重灾区。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片来源:vista看天下


性观念开放性知识滞后,艾滋入侵“象牙塔”


2017年底,北京清华大学校园的楼道里悄悄增设了一个自动售贩机,在售卖机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有一个白色方形纸盒。

 

这个标价30元一盒的新商品只有手掌大小,与旁边的零食、纸巾等小玩意放在一起,显得毫不起眼。

 

但只要仔细端详,就会发现这些商品上醒目的“HIV”字样。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片来源:中青报

 

这其实是一种名为HIV抗体的试剂检测包,是高校防治艾滋病的新举措之一,首要批设备在北京、云南、黑龙江、广西、四川等地的高校投放,共计30多台。

 

检测者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现金支付方式进行购买,通过自我采样将样本投入到尿液标本收集柜后,便能完成采集。这种匿名的艾滋病毒尿检服务,不仅提供了有效的HIV病毒检测,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们认识并加强艾滋病毒保护的动力。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大学自动售卖机里的艾滋病毒检测包

图片来源:中青报

 

使用方法很简单:买下检测包——使用专门的采尿管——匿名寄回实验室检查或投放在指定接收口——等待收样送到指定实验室——实验室检测后把结果登记到后台——检测者凭密码,在手机获得检测结果。

 

2018年,当上海部分高校中出现了这种名为“HIV尿液匿名检测包”的产品,它们在短时间内售罄,检测部门很快从回收到的37份检测包中,发现2份结果为阳性。

 

"一直不敢也不想检查,总觉得离我很遥远。“


“不会这么巧一次就中招吧。”


“我们在一起两年都没事啊!”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片来源:Google

 

类似的话, 作为艾滋病防控公益组织红石榴互助工作组发起人,木木在帮助过的大学生感染者中不止一次地听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韩孟杰说,  “总体上青年学生新诊断报告的感染者人数呈较快增长态势”,感染者人数从2008年的482例上升到2017年的3077例,近3年来每年新诊断报告3000多例。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片来源:Google      

 

与此同时,新一代年轻人对待随意性行为的态度较过去变得更加开放,一项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34个城市高校本科生的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60.5%接受性解放、性自由观念,67.1%接受婚前性行为。

 

与此同时,中国疾控中心调查发现,有过性经历的学生安全套使用率还不到40%,再加上缺乏性教育,艾滋病和其他性传播疾病的传播风险随之增加。

 

对艾滋病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是大学生群体防护意识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同性恋者莫名背负的“耻辱感”

 

连年高速增长的大学生艾滋病感染病例对于学校、对于社会、对于每个家庭都是一场噩耗。根据国家卫计委公布的数据,性传播是当前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而在青年学生中通过男男性传播感染已达81.6%,形势非常严峻。

 

2016年1月至10月,长沙岳麓区高校报告人群为学生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179例,其中男性173例,女性6例。

 

来自北京的数据显示,高校学生(18-22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总数722例,分布在59所高校(2017年新增50例,分布在49所高校);男生占98.48%;传播途径以男男同性传播为主,比例为86.70%。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片来源:google

 

与此同时最近的调查显示,只有大约一半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接受了性教育,但这些性教育内容通常浅显而保守,更不会包括艾滋病和性传播疾病(STD)的预防措施,并且这些性教育内容都是异性恋。


一方面,艾滋病人群中男男性行为者的比例上升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但显然中国的统计数据更令人担忧。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片来源:google

 

在性教育普遍缺席的大背景下,同性性教育更加难以普及。这使得同性恋人群更易暴露在感染艾滋的风险之下,也进一步加深了同性恋与艾滋病相关联的耻辱感。

 

MSM(男性之间性行为)感染是真正的流行病,它是中国当今公共卫生政策的重要难题”,香港大学艾滋病研究所所长陈志伟这样表示。

 

由于艾滋病通常被打上“道德”的烙印,感染者们除了要忍受病痛的折磨,还要忍受精神折磨,并且对男同性恋者的“歧视”往往会加倍,甚至将男同性恋者错误地等同于艾滋病感染者。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一位在大学期间感染HIV的患者曾说:“我总在想,如果我有勇气说出我是HIV的感染者,大家要是都不排斥我,那该有多好! 我多次试图让大家接受我, 可都失败了。”2012年,青岛高校内还出现过学生因为性取向暴露,被学长持续殴打辱骂半年之久的校园霸凌事件。

 

社会对同性性向的歧视,使多数仍生活在隐秘寰球里的同志群体因为压抑更加放纵,青春期性和性健康教育的严重不足,又让这些感染艾滋的高危人群暴露在风险之下。

 

在一些人看来,艾滋病不仅可怕而且是一种“耻辱”、“肮脏”的存在这样的观念,即使是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群体中,也并未完全烟消云散。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片来源:google


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吕洋就曾有过这样的经历。

 

彼时的他因为在研究生宿舍被室友们发现自己正在服药,当即被其余三位室友赶出了门外,行李和衣服都被直接扔下了楼。

 

抗议无果之后,面对紧闭的宿舍大门,吕洋只得使出下策——由于家和学校同处一城,吕洋先是返回家中,继而在对父母百般隐瞒的同时,私下找到学校的辅导员。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片来源:google     

 

可他等来的却是辅导员的一番诘问和“语重心长”的“劝诫”。

 

他当时给我的感觉就是,你如果不是干了什么不好的事,怎么能得艾滋病?”吕洋说,自己最终选择了不再回到学校宿舍。

 

而即便在家走读,直至今日他也仍然不敢向父母坦承自己的病情和性取向,“万一他们赶我出去怎么办?

 

不可忽视的社交软件


而在这些同性恋高校生中,通讯交友类社交软件的发展,为同志社群的社交网络提供了越来越便捷的途径。

 

中国较大的同性恋社交软件 Blued,拥有4000万用户,其中约有50%的中国用户是年龄在18至25岁之间的年轻人。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片来源:Google


这款类似陌陌的交友软件,在男同性恋社交产品中的地位相当于微信在国内社交软件中的位置,它不仅增加了年轻人对性内容的接触,同时也促进对各种潜在性伴侣的便捷联系。

 

除此之外,Blued还有诸多竞争者,比如 ZANK、Gay Park、Jackd等等软件,随意在一所高校打开这些基于地理定位搜索用户的软件,在几百米范围内找同志并不难。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片来源:Google

 

这些社交软件更像是一个线上的酒吧,每位用户的“情况”、头像、位置都依距离远近醒目地罗列在主页上,一目了然。像翻菜单一样,用户喜欢哪个,可以关注或聊天。

 

过去人们倾向于去酒吧,这个充斥着荷尔蒙的场所寻欢作乐,每一次搭讪和眼神都充斥着挑逗和性的原始欲望。而相对于酒吧,Blued已经成为一个零成本的筛选、搭讪过程。

 

随着社会包容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及早地认知了自己的性向,但并没有及时有效地得到相关的性健康教育。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图片来源:Google

 

国内首位在男同性恋人群中进行大规模艾滋病干预的专家张北川认为,“行为上走得极快,教育上又有很大空白,造成了很多失落。”

 

也由于较高的艾滋感染率,男同群体一直是国家各级疾控中心重点干预对象。但张北川认为,仅仅控制艾滋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这是一个社会问题,首先是解决歧视,反歧视做不到,就无法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山东聊城的大学生展示他们正在分发的包含安全套在内的卫生包。这是提高艾滋病防范意识的一项宣传活动的组成部分。

图片来源:NYT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中国民间抗艾首要人高耀洁曾说:面对艾滋病,最可怕的是无知。说姐曾写过关于她的文章:(点击链接,阅读原文)

 

现在提起艾滋病,很多人的首要反应仍然是“脏病”、“性病”,这与防艾前期全寰球近乎妖魔化的宣传是分不开的。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高耀洁

图片来源:Google

 

在中国社会的语境下,即便缺失的性教育已经被提及太多次,却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改变。

 

性教育的缺失、对于性行为愈加开放的态度以及有限的医疗保健服务,等待我们去解决的问题,还有许多许多……

 

参考资料:

Science:HIV upsurge in China's students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4/6442/711

Science:艾滋病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飙升,感染艾滋病的大学生人数每年增长率超过30%

中国疾病防控中心 www.chiacdc.cn

人民日报 为什么高校成为艾滋病的重灾区?

新华网 艾滋病“盯上”青年人,我们该如何应对?

中国新闻周刊 你不知道的大学生同志圈:性 酒吧 艾滋病

vista 看天下 当象牙塔遭遇艾滋病:大学生染艾被赶出家门,再见时天人永隔

财新网 中国大学生感染艾滋人数猛增 防控政策为何不见效?

新京报 中国每年3000多例高校学生感染艾滋

大A、宁生和老马,东北高校LGBT社团的挣扎 | 中国三明治

纽约时报 中国艾滋病现状:学生成高危人群,性传播剧增


作者: 小林君,精英说作者,英国文化研究领域海归小硕,用心码字。精英说是全球精英、留学生的聚集地。每日发布海内外前沿资讯,这里有留学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国街头访问,全方位为你展现真实的海外生活。欢迎大家关注精英说(ID: elitestalk)。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