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賞蘭 蘇楹
幽幽後院涼, 隐隐泌人香。
吐蕊清風至, 攀枝玉茎昂。
怡情解俗念, 绰约醉冬陽。
最憶靈均佩, 修名满楚湘。
步韻奉和王會長《己亥端午詩聲》 端午祭詩聖
吳林橋
斗轉乾坤端午臨,手持寶卷獨清吟。
賢臣明法理朝政,奸佞爭雄惹晦淫。
豈是忠良汨羅歿,只緣君主不容箴。
香糕糯粽祭詩聖,莫謂閑言論古今。
次韻敬和王會長 《己亥端午詩聲》 黃永勝
角黍飄香詩節臨,情牽屈子汩羅吟。
揮毫落紙書鸞鳳,灑墨生春奏瑟琴。
詞采柏梁增友誼,風流桃李展新音。
清歌一曲怀湘水,獨醉離騷爍古今。
端午粽香 黄永勝
垂涎欲滴家鄉粽,懷憶慈萱節日忙。
角黍堆金頻献瑞,草蒲泛玉永呈祥。
數聲天問屈原歎,一曲離騷汩水殤。
不曉忠賢身殉国,愧今只懂粽兒香。
次韻敬和王會長《己亥端午詩聲》 馬孝揚
箬糉香飄遠近臨,龍船竸渡放歌吟。
南腔北韻紓胸臆,羽調商聲鼓瑟琴。
報國拳拳空有淚,憂民憤憤少知音。
蕭蕭湘水奔騰去,激濁揚清頌古今。
端午七言四句 周天錫
五月迎來端午節,龍舟競賽搶當先。
佳饌美酒鹹甜粽,哀悼屈原泅水漣。
端午吟 次韻王會長《已亥端午詩聲》 朱玉華
玉粽飄香夏節臨,手翻騷賦小聲吟。
菖蒲低插如揮劍,艾草高懸似撫琴。
腦際常浮山院景,耳邊難聼故鄉音。
龍舟幸喜傳承遠,一縷詩魂貫古今。
慶賀詩人節 倪祖明
寂寞離騷孤音開宗派;
凄凉戚氏高處比唐人。
又逢端午 張楷
龍舟鼓响震詩魂,墨客承芳悼无出其右。
市井迎新羈角稯,離騷天問漸無痕。
憶王孫 · 端午 魏賞玲
悵無響鼓賽龍船, 異國風埃懷故園。
粽子飄香五月天, 一年年, 熾熱詩心吊屈原。
端午節 张韵湘
龍舟競渡日,粿粽落江湖。
屈子今知否,千秋紀大夫。
端午感懷 黃冠英
吳越初民戲龍舟, 屈原忧国赴常流。
今时冠以詩人節, 故事添來意蘊優。
净土天堂無覓處, 地球村落任悠遊。
靈台普世同觀念, 酒粽香飄遍五洲。
注:“屈原答渔父曰:人有谁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鷓鴣天》·詠嘆屈原 何光龍
五月端陽緬古人,真心愛國最忠臣。
誠將良策呈君主,反得污名放逐民。
憂祖國,愛鄉親。滿腔正氣用詩陳。
離騷壯志昭天下,何必投江毀玉身。
依李詩翁《端午感言》韻 林煥良
為民請命為民呼, 縱使沉沙亦丈夫。
糭子投江今又是, 忠魂我祭不含糊。
端午感言 林煥良
揭竿而起待高呼, 爭奈眼中多懦夫。
枉祭忠魂千百度, 投江萬糭等於無。
次韻敬和王會長《己亥端午詩聲》 朱觀友
鑼鼓聲喧端午臨 ,龙舟競渡楚騷吟。
湘江遠吊懷三閭, 天問長吟撫玉琴。
忠烈沉沙留正義, 鴻需教化振唐音。
遊人夜夜夢桑梓, 明月幽幽照古今。
端陽怀屈原 尹鋒
每逢佳節倍多情,猶遇端陽感慨生。
一代忠臣沈汨水,千年賢達意難平。
雲旗獵獵競舟渡,雷鼓嘈嘈驚世英。
國破身亡今豈有,長留巨著照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