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说起欧阳询,很多人都知道他是唐代伟大的书法家。不过,鲜为人知的是,一代书法宗师的故乡,就在长沙市望城区书堂山。
书堂山,濒临浩瀚湘江,位于长沙市北五十里。其主峰海拔196.2m,因山形酷似笔架,故曾有笔架山之名。欧阳询曾僻居此山间,日以临池为课,夜以读书为乐,或寻幽探奇于古木怪石之间,或谈诗论文于清泉碧水之地,过着平静恬淡的田园生活。
5月的一日之内,春光明媚。我和妻子三姐妹,还有几个朋友,相约一起到访了书堂山。书堂山以书而名,很少见。欧阳询生于此山,长于此山,创欧体,开颜柳先河,称唐代楷书首要人,是一座当之无愧的书法名山。我们见不到古人,却能见到古人留下的痕迹。探访书堂山,是在寻访一条隐约而斑驳的历史走道,是在怀念远去千年的书法大师。
走进五月的书堂,仿佛走进千年前隋唐的小镇。大道旁,矗立着书画卷轴形立柱,柱体从上到下用行楷题写着“书堂山欧阳询文化园”六个大字,这是文化园区的标志。
一条别致的仿古麻石街通向前方,我们顺道缓步而行。麻石青砖,黄墙碧瓦,隋唐文风,红灯绿树,沿街古建,浓浓风情,恍若隔世。真不敢相信,眼前这方山水,这片土地,就是一代楷圣欧阳询的祖居地,是他生命的降临之处,亦是他身后的安息之所。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湖海潮涨潮落,文明兴衰更替。改革开放大潮涌动,曾经衰败的书堂小镇拭去千年的历史尘埃,要让千年翰墨再次飘香书堂山。经过提质改造,蝶变成一个颇具唐风古韵的湖湘旅游名镇。小镇的建筑别具一格,临街房屋的墙面都是黄色的,看惯了城市里的灰色钢筋水泥墙柱,初一看这种少有的黄色墙面,*有种脱俗的感觉。如果沐浴着夕阳余晖,行走在这街道间,晚霞映照下的黄色也许显得更加别致。头顶的灰色天空有点像巨幅漫画的底板,衬托出这新刷的屋舍黄墙,泥色的山径路基,显示一抹别样的亮色。这里的山水,田园,道路,正如大地的笔画,记录着小镇千年不息的文脉,始终陪伴着“楷圣”欧阳询古老而孤寂的灵魂,成为书堂山最厚重的人文沉淀。
2
一座高大的仿古牌楼,上题“書香門”三个大字。牌楼前滚放着两枚深色的钱币造型,外圆内方,上书“开元通宝”。铜钱有2米多高,构成八字形景观,八字形隐喻“开元通宝”四字是“欧体”八分书。《旧唐书食货志》写有:“开元钱之文,给事中欧阳询制词及书,时称其工。其字含八分及隶体,其词先上后下,次左后右读之。自上回环读之,其意亦通。” 据记载,唐高祖武德四年开始铸钱,钱径2.4厘米,重3.6克,币文即为欧阳询所书。书艺之工,朝野共识。更深的寓意在于,时值大唐盛世,此中细节似乎也透出一点超越官本的文化敬意。
“开元通宝”是唐代首要种货币,也是古代中国发行量较大,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铜钱上开元通宝四个字书法端庄,雍容娴雅,“含八分及隶体”,开创了我国钱币史上由名人书写钱币文的历史。同时,“开元通宝”铜钱开启了现代货币十进制的先河,结束了我国古代千余年的纪重钱币历史,从而使得人们交易变得十分便利,初创了“宝文”钱制,无论是在书法史上还是钱币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在书香门前摆设欧公题写的“开元通宝”模型,增添了不少古道欧风的韵味。
我想,书显雅,钱连俗。雅俗通达,或许能体现出一种生活美的张力。在这里,欧阳询的书法,如同一根纽带,悄然连通着一代王朝的商贸之声和它的文化命脉。
3
或许是知道书堂山的人不多,或许是有人怕车马嘈杂惊扰了沉睡千年的书圣,街道上游人稀少,四周一片安宁,显得有几分孤寂与神秘。也许在节假日,这里会是游人如织,摩肩接踵,逛街赏景,拜谒楷圣。
走近书香门牌楼,见门孔两侧书有对联“染翰越时空千载犹传欧字帖,溯源寻故里一园尽揽大唐风”。好气派的对句!穿过牌楼,一条麻石小街直通书堂山公园。街道两旁有一些经营书画、陶艺、银艺的店铺,还有书法培训学校、中国作家书画院书堂山分院、楷圣文化艺术中心等机构。小街上洋溢着一股书卷气。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凡世代有读书的风气,以藏书为传家并取得功名的家庭才称之为书香门第。欧阳询家庭称之为书香门第当之无愧。欧阳询的远祖欧阳生,师从汉初伏生学习《尚书》,做了尚书博士。欧阳生以下七代,都以研读《尚书》闻名,个个成了博士,史称“八世博士“。东汉光武帝时,出了个欧阳歙,饱览群书,学识渊博,当了宰相,成为欧阳世族的首要位宰相。到了欧阳询的祖父欧阳頠,也是满腹经纶。在岳麓山著《友弟论》30卷,应是湖湘文化的滥觞。到欧阳询就更不用说了。因此,称欧阳询家庭为书香门第毫无溢美之意,而把进入书堂山欧阳询文化园的大门取名为”書香門“自然是实至名归了。
文化园内共有五道门,除书香门外,还有忠勇门、厚德门、尚孝门和集贤门,每个门都有它的来历。穿过书香门,忽然闻到朗朗读书声,原来这里有一所“书堂山中学”,是一所以书法教学为特色的全日制中学,也培养出不少书法人才。
学校院墙一侧,有欧阳询“驻马观碑”雕塑。传说,有一次欧阳询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一块石碑上有字印,便下马查看,发现是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的石碑。当时观看了一阵即离开了,但刚走几步,他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马观赏,赞叹欣赏,而不愿离去,便干脆铺上毡子坐下反复揣摩,收关*在碑旁一连坐卧3天,方才离去,留下“驻马观碑”的传奇佳话。
4
我们向前步行二百米左右便来到山门----“書堂山”,这几个字为欧阳询亲笔书写。端庄洒脱,落笔不凡。进得门来向上行走一百多步,便是欧阳阁。
欧阳阁原为欧阳询、欧阳通父子去世后,后人为纪念他们而建。现在的阁有三层,按唐时风格建筑,首要层祭祀欧阳询,第二层祭祀欧阳通,第三层为眺望景区的观景台。阁名为湘籍盛名书法家李铎所书。
雕梁画栋,气派典雅的欧阳阁峙前方步道上,镌刻着多个现代书法家题写的各种造型的“书”字,别具意蕴。
阁中矗立着一尊高大的欧阳询石雕像,两旁柱子上的对联是:“玉座息欧阳万卷书香传宇宙,名山藏太子千秋堂构镇乾坤。”高阁前是用麻石铺就的石坪,有香案可供人祭拜。右侧是八景之一的“稻香泉涌”,左侧是欧阳询纪念馆,纪念馆里不仅有欧阳询生平介绍,还陈列展示有一些他的字迹真体拓本及所用的砚台古迹等物。欧阳阁西侧,状若老年夫妇情意缠绵的桧柏连株,让人感慨大自然的奇妙造化。在阁寺与“稻香泉涌”之间有一条麻石铺就的石梯小路直通山顶。阁外却有着众多石桌供以游人提笔临摹。一笔一划,是抒发对楷圣的敬重,也是对书法的感悟。
我站在欧阳询雕像前,肃立良久。千百年前那个身材不高体形瘦削,喜欢席地而坐的身影,如今已成一尊魁伟的雕塑,置于这书堂山旁。是啊,世间所有功德昭世的名人,后人都会给他塑像立碑,象征其生命的升华。欧阳询以他的光辉人生和独领风骚的书法,在世间留下了崇高的精神面相。
抱着一颗对先贤的敬畏和崇拜之心,我想与欧公来一场跨越千年的时空对话,看是否能有心灵感应与智慧传承。我想告知先贤身后一千多年以来,他的故乡乃至神州大地发生了沧桑巨变,中华文脉历经风雨生生不息传承至今……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