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上午,我们几个游览完祝融峰、忠烈祠等景点,在山腰一农家乐吃过午餐,下山后休息片刻,我们便来到了万寿广场。中华万寿大鼎是南岳寿文化的地标,到南岳许多次,这是我头一回游览万寿广场。
走近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华万寿大鼎。它座落在南岳七十二峰之驾鹤峰上。驾鹤峰应天上二十八星宿之轸星,因轸主寿而得名,故此峰即“寿峰”。驾鹤峰群山环抱,仙鹤来朝,钟灵毓秀,蕴玉藏珠,群芳飘香,万绿滴翠。中华万寿大鼎就座落于其上。鼎高9.9米,寓九九归一,中华统一;重56吨,青锡铜铸造,寓56个民族和睦团结,共兴中华。大鼎上铸刻有10000个自中国有史以来各朝代、各民族和当代海内外优秀中华儿女不同字体的“寿”字,故名“万寿大鼎”。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万寿大鼎是目前寰球上较高较大“寿”字最多的鼎,寓意着中华民族永续长存,万寿无疆,永立寰球民族之林。据说,“中华万寿大鼎”几个字是从毛泽东的题词中萃取而成。大鼎落成时,成千上万只白鹤飞来上空,形成万鹤来朝奇观,在场人无不惊异。中华万寿大鼎是南岳新近盛景之一。这座鼎已被上海吉尼斯纪录总部认证为当今“寰球较大的鼎”和“寰球上寿字最多的鼎”。
万寿广场以“寿”字为设计理念,门碑坊嵌有江泽民题写的“寿岳南山”匾额,广场纵轴线中部有29米见方的“寿”字,每个明沟盖板铸有“寿”字,万寿大鼎铸有一万个中国各民族不同时期的书法家、名人所题的“寿”字,可谓琳琅总总。无怪乎,当年,金大侠金庸到南岳朝拜发出了“南岳天下秀,到此人增寿”的咏叹!
南岳是中国五岳之寿山,历来为祈福、求寿之圣地,福寿文化源远流长。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安抚天下而封禅五岳,其南岳即今衡山。所谓“寿比南山”,原出自《诗经·小雅》:“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关于南岳为寿岳的历史记载颇丰,《春秋元命苞》、《开元占经》、《春秋感精符》、《费直周易》、《唐书天文志》等许多古代典籍,都有南岳称为寿岳的记载。南岳福严寺有一幅名联:“福严为南山首要古刹,般若是老祖不二法门”。故说明南山即南岳衡山。“寿比南山”即为“寿比南岳衡山”。唐代诗仙李白诗云:“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南极老人星”即寿星。
历史上帝王将相都亲自驾临或遣使南岳衡山祭祀“祈福祈寿”。宋代宋徽宗崇尚道教,自称长寿大帝,曾多次登临南岳衡山,并于1105年在南岳衡山南天门侧金简峰下题写“寿岳”两字刻在石崖上。清代一代圣君康熙在1705年南岳大庙重修竣工时亲笔御书《重修南岳庙碑记》中开宗明义写道:“南岳为天南巨镇,上应北斗玉衡,也名寿岳”。纵观几千年的历史,无论是文坛耆宿,抑或帝王将相、历代史志,都以“比寿之山”、“主寿之山”等称南岳衡山,千百年来,世人们一直视南岳为“长寿、昌荣”的象征。可见,几千年来,南岳衡山均被炎黄子孙视为“长寿、昌荣”的象征。
游览南岳衡山,你会发现这座千古名山与“寿”有着一种不解之缘。在南岳,你所看到的字最多的就是“寿”字,而且字态各不相同。“寿”字基本上是按照“六书”造字规范顺序演化而成,以形声字居多,也有少数指示和会意。
南岳衡山人文底蕴博大精深,历史文化积淀厚重。游览南岳衡山,不仅使人领略到“五岳独秀”的旖旎风光,更让人感受到“中华寿岳”寿文化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