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洲职场有一些华人曾表示其实有不少阴暗面,只是未曾真正被曝光,近日,澳媒SMH在头条做了这一报道——
或许,因为你的姓名,你的肤色,不论你能力如何,经验如何,你就已经被排除在候选人的行列之外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这并非是个例,而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是不是很难相信,标榜民主的澳洲居然有这样的阴暗面?
我们来看一下网友的留言: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我是一个年轻的成就极高的亚裔女性。从我的经验来看,甚至找一份基础的工作都是令你难以置信的艰难,我投递过逾200份简历。但是我甚至都没有机会在面试阶段展现我的能力,仅因为我的名字和肤色,就被直接淘汰了。
类似的网友留言还有很多: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我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亚洲人,同时,也是一个没有放弃工作的母亲。我发现,这里并不是一个适合亚洲人,或者工作妈妈,或者两者皆是的人的国家。
尽管大家都说我是一个不论情商还是工作能力都在前5%的人,我仍然在这么多年中都无法突破头顶那道竹子天花板。……事实证明,我的越来越多的亚裔朋友都放弃了在澳洲拼搏而去了香港或者新加坡。……但是事情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大公司为了消除这种种族歧视已经行动起来了,但是仍然有些感到自己受到威胁的蠢货不愿意接受。是时候成长了,澳大利亚。
甚至还有一位名为“Jan”的母亲在网上留下了让人无奈的话: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我真的很后悔给我的中欧混血的孩子们取了个中国名的中间名字,我知道这个中国中间名会危害到他们的职场机遇。
没想到吧,一个亚洲名字,就是被淘汰的理由。还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韩国的自由转撰稿人Shona Yang想要应聘一份澳洲工作,但是无数简历都没有得到回应。
最终她做了一个决定:她将自己的姓氏Yang改成了英文姓氏Young,结果短时间内,她就接到了好几通要求她去面试的电话。
很难想象,当一个公司的HR在拿到简历时,首要个关注点居然不是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而是肤色和名字...这种潜在的歧视心里真的让人忧心。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澳洲联邦种族歧视问题专家Tim Soutphommasane表示:澳洲公司的管理层文化中,有一种约定俗成的思想——亚洲人更适合后勤或者办公室文员,而不是一个管理者。
他们认可亚洲人的工作能力,但是不认为亚洲人有足够的领导力,看一看这样一份数据调查,澳洲200个较大的上市公司CEO,77%为白人,18%为欧洲背景,剩下的,只有不到5%才是非欧洲裔的背景,亚洲人中占比更加稀少...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一个移民国家,一个声称尊重多元文化的国度中,最能体现包容性与创新性的职场都有着这样的限制...肤色、名字、亚裔背景,这些难道限制了领导能力?
还有这样一组数据,即使亚洲人侥幸进入了大型公司任职,能够获得晋升机会的也是极少数。
根据澳洲多元化理事会(Diversity Council Australia)之前的一项研究发现,华裔在澳洲公司任职,仅有1.9%人升为经理层,4.2%的成为主管!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在澳洲,华人,或者说亚洲人中想要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公司中晋升,难度是其他人的无数倍。
即使你的工作能力再高,在管理层的严重,亚洲人依然只适合做较低层的基础工作...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莫名的,澳洲职场给亚洲人做了定义:不适合制定公司的战略方向...
这是一种怎样的歧视啊...难道只有欧洲背景或者白人才能够符合公司战略发展?大家如何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