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偷春體:律詩對仗變格之一。“其法頷聯不拘對偶,疑非聲律,然破題已對矣,謂之偷春格,言如梅花偷春色而先開也”,宋魏慶之《詩人玉屑》語。亦即首聯對仗而頷聯不對仗。例:
一百五日夜對月(杜甫)
無家對寒食,有淚如金波。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砍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 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仳離放紅蕊,想像嚬青娥。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
牛女漫愁思,秋期猶渡河。 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
4.孤雁出群格:律詩與絕句或四韻、或兩韻韻腳均落在偶句上,而於首句押韻並無規定,即可押可不押。首句押韻時無需與整體詩同韻,可借用鄰韻,稱之為“孤雁出群”。明人謝臻說:“七言絕、律,起句借韻,謂之孤雁出群”。(四溟詩話)
僅舉幾例:
伊州歌(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支韻),莫教枝上啼(齊韻);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齊韻)。
首句用四支韻,餘用八齊韻。
楓橋(孫覿)
白髮重來一夢中(東韻),青山不改舊時容(冬韻);
烏啼霜落寒山寺,攲枕猶聽半夜鐘(冬韻)。
首句用一東韻,餘用二冬韻。
訪戴天道士不遇(李白)
犬吠水聲中(東韻),桃花帶露濃(冬韻)。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冬韻)。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冬韻)。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冬韻)。
首句用東韻,餘韻用冬韻。
但需說明,鄰韻指發音相近的鄰韻如東、冬韻;或韻部雖不相鄰,但發音相近的韻部,如江、陽韻。借韻只能在約定俗成的幾組“鄰韻”中選用而構成孤雁出群格。
5.孤雁入群格:末句所押之韻,非在同一韻部之內,稱之為「孤雁入群格」。但亦須以古韻能通轉者為限。如:
故行宮(元稹)
寥落故行宮(東韻),宮花寂寞紅(東韻)。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冬韻)。
詩押「一東」韻,而末句借用「二冬」韻之字。
中夏晝臥(劉兼)
寂寂無聊九夏中(東韻),傍簷依壁待清風(東韻)。
壯圖奇策無人問,不及南陽一臥龍(冬韻)。
詩押「一東」韻,而末句借用「二冬」韻之字。
言懷(黃景仁)
聽雨看雲暮復朝(蕭韻),誰於籠鶴采豐標(蕭韻);
不禁多病聰明減,詎慣長閑意氣銷(蕭韻)。
靜裡風懷玄度月,愁邊心血子胥潮(蕭韻)。
可知戰勝渾難事,一任浮生付濁醪(豪韻)。
詩押「二蕭」韻,而尾聯借用「四豪」韻之字。
6.進退格:律詩用韻格式之一。所謂「進退格」如七律八句四聯,首聯押「一先」韻,次聯換「十一真韻」,第三聯復用「一先韻」,末聯更用「十一真」韻。一進一退,然亦須在古韻本相通之範圍內,非可任選。
黃朝英【緗素雜記】雲:鄭穀與僧齊己、黃損等,共定今體詩格雲:“凡詩用韻有數格,一曰葫蘆,一曰轆轤,一曰進退。葫蘆韻者先二後四,轆轤韻者雙出雙入,進退者一進一退,失此則謬矣”!
送唐介(李師中)
孤忠自許眾不與,獨立敢言人所難(寒韻)。
去國一身輕似燕,高名千古重於山(刪韻)。
並游英俊顏何厚,未死奸諛骨已寒(寒韻)。
天為吾君扶社稷,肯教夫子不生還(刪韻)。
題南康寺重湖軒(蘇東坡)
八月渡重湖(虞韻),蕭條萬象疏(魚韻)。
秋風片帆急,暮靄一山孤(虞韻)。
許國心猶在,匡時術已虛(魚韻)。
岷峨千萬裡,投老得歸無(虞韻)。
此詩以「虞」、「魚」二韻相間而押,為進退格。
五、結語
1. 拗體律詩是介於古體詩和近體詩之間的一種詩體,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筆者認為王力先生將其獨立設置於古體詩和近體詩之外是恰當的。
2. 拗體律詩,其規則較之近體詩為寬,有利於詩人更好地發揮,創造出優秀的作品。南宋嚴羽在《滄浪詩話》中稱:“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首要。”
3. 由於拗體律詩的產生,使得百花盛開的唐宋詩壇更加光輝燦爛。特別是一系列變體(變格),拗救等規則逐漸被世人接受,使得近體詩的格律規則得以放寬,有利於唐宋之後古體詩的延續和發展。
4.多數詩人都認為對于初學者而言,應當嚴格遵守近體詩的格律規則,以求打好牢固的基礎,我已深有同感。在其後的創作中,為了追求高尚的境界,可以恰當地選擇“拗救”以及各種“變體”、“變格”,創造出優秀的作品來!
柏梁體就是雜體詩中頗受歡迎的詩體,至今仍廣為流傳,僅舉一例:
飲中八仙歌作者:杜甫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萬錢,
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樹臨風前。蘇晉長齋繡佛前,
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斗酒詩百篇,
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聖傳,
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