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花钱也更能挣钱”:中国富二代在澳洲的资本新势力

来自:澳洲财经见闻 0 0 2019-02-24
内就都卖给了中国人。”


2

中国富二代在澳洲的资本新势力

 

其实,在澳洲的中国富二代们也并不总是如社交网络上肆意挥霍、不学无术的“刻板印象”一般无二。

 

这些澳洲的新一代中国移民,他们虽然出生在中国,却从小在澳洲接受教育。他们凭借着自己的能力与耐心、以及来自家庭的支持,也渐渐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

 

其中就包括这位35岁的中国“80后”风险投资人和房地产开发商 —— Michael Mai。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Michael Mai与他的加拿大华裔妻子、也是事业上的左膀右臂Hilary

 / 来源 :Kristoffer Paulsen

 

他名下的ICD Property在澳洲和新西兰拥有价值23亿澳元的酒店、度假村与房地产投资项目。其中包括悉尼市中心Tattersalls Club的全面整修项目、墨尔本的一栋高层建筑、Geelong的一处土地开发项目,以及袋鼠岛上的一个高尔夫度假村。

 

7岁时, Michael Mai就常常坐在父亲麦伯良位于深圳的办公室门口,与那些因各种理由在门口排队等候父亲接见的人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

 

那是在1991年,中国的首要批“红色资本家”开始涌现的时期,而在深圳,没有人比他的父亲麦伯良更风光无限。

 

在此十年前,麦伯良曾被授予CIMC(中集集团)的经营管理权。CIMC是一家濒临破产的国有企业,而他将这家公司“妙手回春”,逐步转型为寰球上较大的集装箱、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和单元式住宅建筑企业之一。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来源: Trailer Magazine

 

当“老麦”在公司开会的时候,年仅11岁的“小麦”Michael就已经学会了在会议等候区怎么和人洽谈生意。

 

后来,Michael向AFR的记者回想起自己曾在那驾黑色奔驰中与父亲进行过的许多次对话:“父亲从我小时候开始就一直对我用心栽培。我们的每一次谈话几乎都是关于全球经济或政治…但是他对我的个人情况却知之甚少。”

 

当坐着豪华房车开往他公司在Geelong的开发项目时,身着阿玛尼西装、戴着1.9万澳元手表的Michael,谈到了家庭以及他在满足父母期望的过程中偶尔生出的挫折感。

 

他说:“家族就像是生意。”

 

他一年要回深圳4次,向他的父亲报告澳洲公司的进展情况。 他用“随和”、“轻松”这两个词来描写与父亲的相处。

 

然而Michael亦有些难掩失落:“他不知道我喜欢什么食物,也不知道我看什么运动,但是不管怎么说,他还是教会了我很多。”

 

Michael如今的事业有成,也并不代表着他当初创业时期的一帆风顺。

 

事实上,当初年仅23岁、缺乏房地产经验的Michael决意进军澳洲住宅公寓建设市场时,也积攒了许多失败的经历。

 

在父亲的提议下,年轻的Michael曾试图将CIMC的单元式住宅带到墨尔本市中心,但是由于当地市议政厅条规的限制,这个项目不幸失败了。

 

由于这个项目的失败,麦家遭受了270万澳元的损失,而这个数字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了Michael的记忆中。但是这次失败,也让Michael吸取了教训,并且重新为自己的澳洲房地产事业排兵布阵。

 

他雇用了一个年轻的团队,在取得了两个较小规模项目的成功后,2014年,Michael在墨尔本CBD推出了一栋63层的EQ大厦。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EQ酒店式公寓大厦 / 来源:Booking

 

由于当时中国买家的推动与比较宽松的贷款标准,使这栋大厦在仅仅8周之内就售出了高达80%的公寓。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Louis Li / 来源:Kristoffer Paulsen

 

与Michael Mail富裕的家庭背景类似,Louis Li也是一名中国富二代。他也是维州Mornington Peninsula炙手可热的Jackalope Hotel的创始人兼所有人。

 

30岁的Louis还在着力争取将悉尼“网红甜品”Black Star Pastry的草莓西瓜蛋糕推广到寰球各地。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澳洲知名豪华酒店Jackalope Hotel / 来源: Timeout

 

而今年更大的焦点则是St Kilda盛名的威尔士王子酒店(Prince of Wales Hotel)。据SBS报道,Louis Li在2015年以4500万澳元的价格买下了这家酒店,同时在一年前以1150万澳元买下弗林德斯巷(Flinders Lane)历史悠久的玛丽亚乔治大厦(Maria George building)。

 

很多人都在猜测Louis Li在这些建筑里有什么计划,Louis Li透露计划将Rain Room沉浸式艺术体验带到墨尔本……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Rain Room:“你感觉得到下雨,但是身上不会湿。”

/ 来源:Sharjah Art Foundation

 

据AFR报道,另一位中国富二代的代表人物Jin Lin 的Aqualand集团则正在悉尼的Barangaroo建造一座价值50亿澳元的开发项目,并在四年内有一支10亿澳元来自家族资金的投资基金。

 

“在商言商”,事实上,新一代的澳洲中国富豪们已普遍不再如自己的父辈们一般那么关心政治。

 

为Aqualand集团运营投资基金的Wayne Mo代表Jin Lin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政治不是我们的事。”

 

曾担任澳新银行高管的Wayne Mo的回答显得严丝无缝,“我们不想参与”、“我们一直尊重两国政府(中国与澳大利亚)”、“我们的文化背景在中国,但Aqualand到底是一家澳大利亚公司。”


3

成为澳洲的富一代,还来得及吗?


AFR在近日报道中陈述:“在中国,富人阶层普遍对于自己的资产有一种不安全感,认为口袋里的钱之后到了外国才真正属于他们”。美国对这些中国富豪来说太过危险,英国又太过冷清,而取其折中的澳洲则成为了富人移居的理想选择。

 

富一代的资本一般都来自白手起家;而富二代创业, 总可免去了原始资本的积累那一步。

 

比如大家熟悉的王思聪,大学毕业回国后,父亲王健林便拿出了5个亿便让他做投资练习。而王思聪也是不负所望,用这“投资练习”的5个亿创办了普思资本。

 

目前该公司的投资规模已经超过30亿元,投资案例则有32个,其中上市公司包括:福寿园、Dining concept、先导智能、棕榈股份、天鸽互动、云游控股、英雄互娱等等。

 

网络上曾经一时流行过一句心灵鸡汤的病毒式转发:“怕的就是比你有钱的人,还比你聪明、比你努力。”

 

在当今社会,父母的经济能力、认知水平、以及给予孩子的精神追求,其实都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量化着孩子们的教育资源。随着阶层逐渐固化,而曾经可以由教育打通阶级的渠道却开始变得越来越窄。

 

想要成为富一代的人们,还来得及吗?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END


在英国的威斯敏斯特教堂(Westminster Abbey)旁,矗立着一块墓碑,上面刻着一段非常令人动容的话: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梦想改变这个寰球;

 

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寰球,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

 

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们的国家,我的收关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

 

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

 

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

 

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

 

然后,谁知道呢?

 

我甚至有可能改变这个寰球。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