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1
350万人的“流浪地球”
------
电影《流浪地球》正在热映,影片中人类为了奔向新家园所做出的努力和牺牲,令人动容。
科幻都是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的大胆想象,在人类的历史上,有过数不清的奔向新家园的“流浪地球”计划,就在近100年中,最盛名、最有标志性的,当属二战结束之后,发生在德国内部的350万人的“流浪地球”。
二战结束后,德国作为战败国,被分割为东德和西德两个区域。从1949年到1989年40年间,东德地区共有350万人移民到了西德。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蓝色为西德,红色为东德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尽管被分为东德和西德,但大家都是德国人,为什么这几百万人非要跑到西德去呢?
我们来看一下当时的一些数据,就能清晰地了解到当时东德和西德之间的差距。
1949年之前,东德和西德的经济差距非常微弱,但是经过了双方40年的各自发展,到了1989年,东德的人均GDP换算成今天的欧元,大概是12653,而西德则为22328,大大高出了东德的水平,每百人拥有轿车数量西德也差不读是东德的一倍。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能赚更多的钱,过更好的生活,这是移民们非常看重的一点,但光是这一点,还不足以让几百万东德人冒着生命危险前往西德,因为到了后期柏林墙修建起来的时候,擅自前往西德的人将会被击毙。
西德和东德的差距,还有制度上面的。被苏联控制的东德,实行的是和苏联一样的制度,不但计划经济,买什么都需要票,而且有着强硬的监控措施。
比如说,东德虽然有议会,但投票时没有任何保密措施,你投了谁、反对谁人家都一清二楚,反对者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可能失业或者被开除,长期受到国家监控机器“史塔西”的严密监控。
这个“史塔西”,就是东德用来监视民众的机构,东德民众管它叫“听和看公司”,因为它的耳朵时刻在监听着民众的讲话,它的眼睛不停在监视着民众的行为。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史塔西”拘留所遗迹
2006的德国电影《窃听风暴》,讲述的就是80年代东德民众在史塔克监视下的故事。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电影中有这样一段经典的旁白:
一个人每年要买平均2.3双鞋,每年平均读3.2本书,每年有6743名学生以全优的成绩毕业。但是有一项统计是不能公开的,也许这些数字可以归到自然死亡里去。如果你打电话到安全局去问,每年有多少人因为被怀疑与西德有来往而自杀,安全局的工作人员肯定会沉默,然后会详细纪录你的名字。这是为了国家安全。
死去的人才是为了国家安全,也是为了幸福。
1977年起,我们不再统计自杀人数,我们所说的自杀,这已经是很好的结果……
2
上天入地,为了新家园
什么招都用上了
------
人人生来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有不被奴役的权利,有向往自由的权利。所以,在这样的制度之下,几百万东德民众开始了40年的“流浪地球”计划。
从1961年开始,东德的领导人对于民众纷纷跑到西德去这件事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于是,在苏联的赫鲁晓夫的授意下,在东西德的交界处,东德开始修建了一座长达167.8公里的高墙,这就是盛名的“柏林墙”。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柏林墙修建后,所有出入人员必须接受严格检查,没有特批手续人员,不允许通过。
柏林墙的守卫还接到了这样的命令:“使用你的武器时不要犹豫,即使违反边境禁令的是一队妇女和儿童,这是叛徒们常用的策略。”
也就是说,只要你敢翻越柏林墙,守卫就可以奉命射杀你。
但是,高墙的子弹都无法阻止东德民众想要移民的渴望,他们想尽了各种办法,成功逃过守卫,来到了西德。
1977年,东德的一位卡车司机划了15个小时皮划艇,横跨波罗的海,带着一家三口成功逃脱。
1969年,东德的游泳运动员密特鲍尔,在水里游了25公里,成功抵达西德。他全身涂满了凡士林,保证身体不会冻僵,为了躲避探照灯,他长时期潜入水下,偶尔出来换一口气。
1979年,东德的两个家庭自制了一个热气球,飞行高度可达2500米,用这样的方式成功飞跃了柏林墙。
还有人挖通了地道,通过“地道战”的方式来到西德,但很多地道不久就会被东德发现,然后封闭。
尽管有许多人各显神通,成功逃到西德,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不少人死在了路上。
竖立在边境的柏林墙,如同一面巨大的墓碑,成为了全德国民众心中较大的“魔鬼”。
想要结束这样的悲剧,就必须像电影《流浪地球》里的情节那样,将较大的“魔鬼”木星炸掉。
终于,1989年11月9日,谁也没有想到,柏林墙,这一面巨大的墓碑,在一个戏剧化的故事中,被民众推倒。
3
“推倒那堵墙”
------
1989年11月9日,当时统一社会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君特·沙博夫斯基误解上级命令,错误地宣布柏林墙即刻开放。
东德和西德的民众听到这个消息,就像是堰塞湖被放闸,立即涌上街头,用锤子、用铁锹、用双手拆除柏林墙。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守卫的士兵也懵了,上级下了这个命令,再加上陷入极度兴奋的民众汹涌而来,他们根本就没想到要去阻止。
人们爬上柏林墙,拆下砖块带回家做纪念,在墙上涂鸦,仿佛狂欢节一样快乐。
人群手拉手,唱着歌涌入到西德,在另一边,西德人准备了鲜花、啤酒、香槟夹道欢迎,酒吧免费提供啤酒,陌生人相互拥抱。
早年间跟随着家人从东德跑到西德的现在德国总理默克尔,亲历了这场狂欢,她在庆祝柏林墙倒塌25周年的纪念仪式上说:“我希望你们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一日之内的感受,至少我将永远都不会忘记;我等待了35年才有那种自由的感觉,这改变了我的人生。”
至此,横亘在东德和西德之间的巨大“墓碑”,被民众“轰然推倒”,几百万人“流浪地球”的计划成功了。
尽管这样的成功,来自一个偶然的戏剧化事件,但这个事件仅仅是一个导火索,当民众忍无可忍的时候,当社会矛盾到达顶点的时候,任何一个小小的事件,都能成为爆发的理由。
在柏林墙被推倒的前几年,整个德国和寰球上大多数国家,其实都希望这堵墙早日倒塌。1987年,美国总统里根在柏林呼吁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先生,如果你想和平,如果你想苏联和东欧繁荣,如果你想要自由,那来到这道门前。戈尔巴乔夫先生,打开这道门!戈尔巴乔夫先生,推倒这堵墙!”
台下的柏林市民都为之欢呼。
如今的柏林墙,还有一些残留的遗址,大多被涂鸦成为了一道风景。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愿这寰球上不再有隔阂的高墙,愿每一个高墙下的灵魂,都能够找到自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