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泽在八十年代初期曾经担任中宣部部长,提出了盛名的“三宽政策”,即宽厚、宽容和宽松。就是:对于跟我们原来的想法不太一致的思想观点,是不是可以采取宽容一点的态度;对待有不同意见的同志,是不是可以宽厚一点;整个空气、环境是不是可以搞得宽松、有弹性一点。他因此被称为“三宽部长”。胡耀邦下台后,他也被免职,后调任总工会任职。《炎黄春秋》2012年第5期发表了杨继绳的文章《追忆朱厚泽》。该文章提到朱厚泽对新民主主义的看法,值得深思。
毛泽东1940年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那时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很弱,只求“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希望在政权中分一杯羹。如果那时毛泽东有独自取得全国政权的愿望和预见,提出新民主主义就是一种策略,是为了团结中间力量取得政权。1949年以后,政权已经到手了,他更是不准备实行“各个阶层联合专政”了,那时喊新民主主义的口号,更是一种策略,借此在经济上稳住民族资产阶级,尽快恢复经济。
朱厚泽认为:新民主主义是有策略层面,但如果不从理论层面说清楚,可能会产生误解。最近几年,不少人认为,1953年从新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太快了,太急了,认为这是中国后来出现种种问题的原因。我一直不这么认为。如果说1953年转早了,1963年转早不早?1983年转早不早?不是早不早的问题,而是新民主主义本身就有问题。毛泽东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一定要掌握在无产阶级手里。1949年以后的新民主主义不是民主主义,而是专制主义。1949年以后,新民主主义的逻辑只能是无产阶级专政。我们的改革目标是市场经济、宪政民主。新民主主义是不可能达到这个目标的,是和改革目标背道而驰的。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只能和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相通,历史已经证明,他搞的社会主义给中国造成了灾难。所以,我们必须丢掉新民主主义这个幻想。
朱厚泽的观点使不少人如醍醐灌顶。众多有影响的、积极主张改革的人还对新民主主义怀着深情厚意,朱厚泽却独树一帜地、明确地指出新民主主义的逻辑是专制主义,真是一针见血。这是他对新民主主义最早的看法,以后他对新民主主义有着更深刻、更全面的批判,在其他人写的回忆文章中多有记述,有兴趣者可以寻读。
(本文作于2014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