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访天心阁(二)

来自:水畔网行 0 0 2019-01-20

走出时空隧道,我又回到了现实。城楼上两门锈迹斑斑的“红袍大将军”铁炮映入我的眼帘。天心阁地势高,攻守险要,成了兵家攻守长沙城池的必争之地。1852年太平天国西王萧朝贵率军攻打长沙,与清军鏖战,就是被这铁炮击中殉难于天心阁下,太平军以失败而告终。至今城墙上还留下了一些炮眼。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在天心阁正下方的城楼上,矗立着一座太平军魂雕塑,是长沙少有的群体雕塑。据说塑像重100吨,占地54平方米,用四川将军花岗岩石制作。该雕塑再现了当时战斗的情景,太平天国西王萧朝贵挥刀跃马,老兵扶炮坚毅沉着,年青的女兵奋勇向前,召唤同胞。雕塑栩栩如生。

       我在雕塑前揣摩良久,读了中英文的介绍,感慨万千。我对太平天国运动没有仔细研究,但对这次号称为我国历史上规模较大的农民革命运动不感到陌生。尽管人们对如何定性这次运动有争议,特别是对于天王洪秀全的皇帝梦想以及他后来的腐化奢靡多有指责。但无可否认那个年代生活在社会较低层的平民百姓揭竿而起追求幸福生活的造反行动!

       纵观中国几千年社会的进步,总是在打打杀杀中完成的。在神州大地上,种族、区域、党派和各种势力之间的相互厮杀,演绎了数千年,其时间长度、范围宽度、影响深度和惨烈程度在寰球上是屈指可数的!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是极其巨大的!想起这些,我就常常掩卷而思,深感悲痛、惋惜而又无奈!

       从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后设立长沙郡开始,长沙城经历了2000多年的历史变迁,这方土地上的人民饱经风霜历尽磨难,演绎出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从而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史册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天心阁就是其中的点睛之笔。它自明末初建至今,历时三百余年,“极城南之盛概萃于斯阁”,盛名于世且成为文人墨客雅集吟咏之所,载满了抗争的雄浑和悲壮。

       天心阁景区主要由阁楼和古城墙构成。参观完阁楼后,我沿游道下行,游览古城墙。

古人将在都邑四周建筑的用作防御的墙垣称作城。可以说,城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特殊产物。我国的古城可追溯到两千年前,而长沙作为一代王都,位置未变,名称未改,这种情况已实属稀有。天心阁下的一段古城墙,作为长沙古城只此的遗存实物,它赋写了长沙城市千百年来的史海钩沉,诉诸了千百年来的书卷丹青,传承了千百年来的文化风韵。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站在城墙跟前,从下往上看去,青砖垒砌的墙体,有十几米高,高处设置了炮眼、观察口和通风窗,有的墙面爬满了青藤绿苔,有的墙面则生长出杂草小树,有的地方还隐隐约约可看到弹炮的痕迹。尘世沧桑已抹去了古城墙上的血腥,日晒雨淋早已驱散了当年鏖战的炮火烟云,但长沙仅存的这段古城墙蕴含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据东汉应劭所著《汉官仪》记载,天心阁下的古城墙始建于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为长沙王吴芮所筑,距今有2200多年的历史。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长沙守御指挥使邱广营建长沙城垣,将元代所筑土城墙全部改用石基砖砌。其长为8.5公里,呈南北长、东西窄条状,共设九座城门,大大增强了长沙城池的防御能力。明末,张献忠率部攻入长沙,城墙曾遭破坏。清顺治十一年(1654),洪承畴驻节长沙,拆运明藩王府砖石修筑城墙,使长沙再度"城池崇屹,甲于他郡"。1924年国民政府修筑环城马路,仅保留天心阁这段古城墙,其长251米,高13.4米,顶面宽度为6.1米,加上两座月城,已定格为长沙古城的只此遗存实物供后人凭吊历史。当时有联云:"阁上九霄迎日月,城留一角看江山"。它是我国古代城防工事现存实例中极为罕见的,对研究古代军事城市防御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是古城长沙为数不多的文化载体和历史。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1938年长沙“文夕”大火时,天心阁化为一片瓦烁,唯有那坚实的明清(窑印为证)古城墙在无声地哭泣,在诉说着当年那段荡气回肠的历史。

       我顺着古城墙下方的游道前行,不时看到城墙的砖缝间,有一株株小树在坚韧地生长,一束束小草在风雨中飘摇。大自然的生命多么地顽强!我们的伟大国家,我们的华夏民族不就是在这样艰难困苦环境中,奋力拼搏,才延续发展至今的吗?

看完阁楼和古城墙后,我独自悠然地在景区走走看看,厚重悲壮的历史情节,随我的脚步而逐渐远去。四十余年,弹指一挥间,整个景区莺歌燕舞,旧貌换新颜,脑海里留存的丝丝记忆荡然无存。一路上,绿树参天,花香扑鼻,让人感觉神清气爽。那长木亭掩映于绿树中,棋牌声、嬉乐声不时从茶室中传出。人们在公园里品茶聊天、下棋打牌,怡然其乐。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游览风景名胜,有几个同伴很好,可以聊天,可以互相拍照。由于是顺访,我就一个人随性而来。独自游览也有好处,自主选定路线,自由安排时间,可以尽情的观看和照相,尽兴的思考和冥想,无须考虑他人的感受,心驰于物外,可以有任性的洒脱和随意的雅致。

       游览名胜如读书,看过一处景致,犹如读过一页书章。顺访天心阁,品味天心阁,使我的人生阅历又积攒了新的一页。幸哉!乐哉!

        (全文完。 本文作于2015年7月)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