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游学安化时的又一首诗词《归国谣》

来自:水畔网行 0 0 2019-01-10

据悉,毛泽东当年游学安化时还写了一首《归国谣》,经盛名诗人臧克家等专家研究,认定是毛泽东1917年游学安化时所作。

《归国谣》是这样写的:

“今宵月,直把天涯都照彻。清光不令青山失,清溪却向青滩泄。鸡声歇,马嘶人语长亭白。”

1917年,毛泽东约同学萧子升游学,有一段露宿野外、河边赏月的经历。《归国谣》一词中所写月夜、青滩、清溪等景致与毛泽东这次沙滩露宿场景甚为契合。正是这次露宿,毛泽东看到明月清辉,心生感慨,产生创作冲动,才有了《归国谣》这一阕咏月词。“沙滩”在词中成了“青滩”,盖因“月亮照得异常明亮,宛如白昼”,远处青山可见,而近处沙滩有如张若虚所谓“汀上白沙看不见”。清溪也不是向前流动,而是“却向青滩泄”。远处青山可见,近处溪、滩难分,都是月光作用。

两人赏月后各自睡去。据萧文所述,毛泽东睡得很熟,他一觉醒来“天已破晓,有人在附近走动”,所以词中月光下景物描写后紧接着就是报晓的鸡声停下来,路上有人语马嘶声。“长亭白”即天亮了,“长亭”本为古时城外路旁供行人休息或送行话别的亭子,根据前边毛萧二人调侃的话语,毛泽东或许把天地作为临时休息场所“长亭”了。李白在《春夜宴桃李园序》中有“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的提法,这是精通古文的毛泽东所熟悉的。

这首词以写月景胜,用词清丽、造句新奇,或许是毛泽东最早的词作,可看出他当时的填词水平已经相当高了。毛泽东与萧子升1917年的游历,以“行乞”为目的,体验“叫化生活”,又逢盛夏,更加有可能沙滩露宿,写就此词。

毛泽东当年游学的只此同伴萧子升在他所著《毛泽东和我的游学经历》中的第25章“沙滩上的一夜”,对此有精彩生动的描述。文中写道,那年暑假两人相约游学,一日之内来到安化县境内一条不知名的河边,沙滩一望无际,二人坐在柔软的沙岸上欣赏明月。由于都没有带钱,毛泽东提议在沙滩上露宿一夜,得到萧的赞同。这是这次游学中只此的一次沙滩露宿,这一夜经历也成为萧文中最精彩的一章。“沙滩”给他留下极深的印象。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