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一词是从英文单词Blog翻译而来。Blog是Weblog的简称,而Weblog则是由Web和Log两个英文单词组合而成。Weblog就是在网络上发布和阅读的记录,通常称为“网络日志”。
Blogger即指撰写Blog的人。Blogger在很多时候也被翻译成为“博客”一词,而撰写Blog这种行为,有时候也简译成“博客”。因而,中文“博客”一词,既可作为名词,分别指代两种意思Blog(网志)和Blogger(撰写网志的人),也可作为动词,意思为撰写网志这种行为,只是在不同的场合分别表示不同的意思罢了。
博客(Blog)是一个网页,通常由作者张贴的文章构成,这些帖子一般是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的。博客的内容无所不包。好的博客文章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和利用价值。
国外设计博客的构想始于1997年,但到了2000年才真正开始流行。随后开始进入中国,早期发展较慢。直到2004年木子美事件,才让中国民众认识到博客,并运用博客。2005年,国内各门户网站,如新浪、搜狐,原先并不看好博客业务,也加入博客阵营,开始进入博客春秋战国时代。众多名人大腕纷纷开设博客论坛。
微博,源于博客,又称为微博客(MicroBlog),它的篇幅较小,一篇文章通常不超过140字,可实现即时分享。随着博客的发展,许多网站也推出了长微博,取消了140字的限制。一篇数千字的博客文章,可以长微博的形式流传出去。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能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并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
从技术形态上说,微信源于移动互联网,微博和博客源于PC互联网。他们出生的环境不一样,依赖的平台不一样,思维不一样。微信就是为移动互联网而生的,而移动互联网确实是未来的大趋势。
微信与微博的差异主要有:
1. 平台属性不同:社会化关系网络与社会化信息网络。
微信是社会化关系网络,用户关系是构建网络的纽带。微博是社会化信息网络,信息是构建网络的纽带。
2. 用户关系不同:对等双向 VS 非对等多向度错落。
微信是对等的双向关系,微博是非对等的多向度错落关系。微信上,用户之间是对话关系,微博上,用户之间是关注关系。微信普通用户之间,需要互加好友,这构成了对等关系。微信群是多对多,仍然是对等的。而微博普通用户之间则不需要互加好友,双方的关系并非对等,而是多向度错落、一对多。
3. 信息交流方式不同:私密闭环交流 VS 公开扩散传播。
微信是私密空间内的闭环交流,而微博是开放的扩散传播。前者向内,后者向外;前者有私密性,后者完全公开;前者注重交流,后者注重扩散。
4. 时间同步性不一:同时与差时。
微信用户主要是双方同时在线聊天,某种程度而言,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移动QQ。而微博则是差时浏览信息,用户各自发布自己的微博,粉丝查看信息并非同步,而是刷新查看所关注对象此前发布的信息。这种同时与差时也决定了微信与微博的功能与内容之差。
博客与微信和微博的重大区别在于其本身没有传播的主动性。博客的信息传播依赖人们的关注、跟踪和转发。好的博客文章一夜之间可以引起人们浏览关注上千次甚至上万次,而关注度低的博客可能只有很少人点击甚至无人问津。
许多门户网站的博客平台上提供了把博客文章转化为微博和微信的功能。博客作者在发表博文之后,只要轻按鼠标,就可把自己的文章即时转换为微博和微信文章。
总之,博客、微博和微信,从推出的时间来说,博客是老大,微博其次,微信收关;从三者的功能来说,各有不同;从发展速度来看,微信最快,使用人群最广。微信,不失为移动互联网的一大亮点。
在我看来,博客、微博和微信都是自媒体工具。信息网络时代,人们应该好好利用这些自媒体工具,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发表自己的所思所想,为人类共同的思想宝库和信息海洋增添内容,并促进思想观点的交流和信息的传播分享。
(本文作于201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