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停止去库存?
这两天,大新闻不断,海房君也是很焦心:
个税法修正草案正在二审,起征点还是5000元,紧张自己的钱袋子;
民法典草案正讨论房子产权到期的问题,产权自动续期是定了,但要不要收钱还不好说;
这两件事还没定下来呢,海房君就又听到一个地震式新闻:
呼和浩特政府宣布——全面停止房地产去库存,明确把“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作为调控总体目标。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既然这事已经出了政府通知,那就是一锤定音了。
“全面停止去库存”,呼和浩特是全国首例,风向标作用是少不了的。按照我国以往情况,后续会有大批城市跟进,后面几年国内楼市的走向,恐怕要和前几年完全相反了。
四年前,呼和浩特首要个去库存
说句不客气的话,这几年中国楼市的辉煌大半是“去库存”撑起来的。
四年前,呼和浩特是首要个高喊去库存的。
2014年,经济下行,楼市遇冷——土地流拍、业主退房、弃房断供轮番上演,连万科都惊呼“楼市即将进入白银时代”。
当时政府急着抢救,而呼和浩特则打响了去库存的首要枪——
6月,呼和浩特起首“取消限购”,随后多个城市跟进。到年底,除了北上广深等个别城市,全国大部分城市都取消了限购政策。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紧接着,央行放水——5次降准6次降息、货币信贷全面宽松、房贷利率降到十年较低水平,彻底激活了国内楼市。
但这样的激活并没有惠及三四线城市。于是,棚改货币化横空出世,大拆大建大补贴之后,三四线楼市也活了。
这就是过去几年房价上涨背后的逻辑。如今,曾经打响去库存首要枪的城市,又首要个跳出来“全面停止去库存”,很是意味深长啊。而失去了政策支持的房价,恐怕……
房价想再涨,难了
全面停止去库存,意味着刺激政策、棚改货币化将逐渐消失,而扩大土地供应、打击市场违规现象等一系列“补库存”措施将全面上线。
别的不说,单就呼和浩特政府通知中明确提到的“扩大土地供应”一条,就能给楼市泼上足够的冷水。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大家都知道,一线城市房价高企跟住宅供需矛盾有着密切关系。
很多人以为供需失衡,是因为一线城市人口太多,但实际上,土地供应不足导致的住宅供应少,也是重要原因。
拿北京来说,2004年的时候,北京的住宅土地供应面积在3000公顷左右,但在政策影响下,2016年住宅土地供应缩减到了39公顷。供地面积少了,房子就会少,而房价自然要涨。
有人说,供地少是因为北京资源短缺啊。但北京辖区面积1.6万平方公里,实际建成区面积只有2000平方公里左右,土地开发率仅仅12%,远算不上过度开发。
而且,如果北京完全按1万人平方公里的规划标准,那么全部建成可容纳1.6亿人,所谓的住房需求紧张问题根本不会存在。
不止北京,中国整体的城乡建设用地占比都远低于国际标准: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换句话说,我们并不缺地,只是以前不想拿出来用而已。
如今呼和浩特首先提出要全面停止去库存,加大土地供应量和住宅供应量。可见政府在用地态度上也开始转变了,如果其他城市也是如此,那么土地供应增多之后,房源量也会上升,房子的稀缺性就会大打折扣,再加上近期热烈讨论的房产税问题,国内房子将更多回归居住属性,而投资属性则被削弱。
以后,房价想要暴涨,怕是难了。
收关,有一句话奉送给诸位投资者:不要跟大趋势对着干,上涨时如此,调整时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