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巴哈伊灵曦堂印象及其他

来自:水畔网行 0 0 2018-08-25

       2017年7月2日,红日高照,万里无云。“走遍悉尼”微信群的朋友们相约来到巴哈伊灵曦堂参观。

巴哈伊是一种宗教,灵曦堂是巴哈伊教徒祈祷与沉思的聚会场所,类似于基督教的教堂。现在全寰球共有八座巴哈伊灵曦堂,除悉尼外,另外七座分别在美国芝加哥(北美洲)、乌干达坎帕拉(非洲)、德国法兰克福(欧洲)、巴拿马巴拿马城(南美洲)、萨摩亚阿皮亚(大洋洲)、印度新德里(亚洲)和智利圣地亚哥(南美洲),每个洲至少有一座。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美国芝加哥巴哈伊灵曦堂--建成于1953年,由 Louis Bourgeois 设计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乌干达坎帕拉的巴哈伊灵曦堂--建成于1961年1月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悉尼巴哈伊灵曦堂--建成于1961年9月17日,由John Brogan设计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德国法兰克福巴哈伊灵曦堂--建成于1964年,由Teuto Rocholl设计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巴拿马的巴拿马城巴哈伊灵曦堂--竣工于1972年,由Peter Tiuotson设计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萨摩亚巴哈伊灵曦堂--竣工于1984年,由侯赛因-阿马纳设计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印度新德里的巴哈伊灵曦堂--竣工于1986年9月,由伊朗人Ariborz Sahba设计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智利圣地亚哥巴哈伊灵曦堂--建成于2016年10月,由Hariri Pontarini设计

 

除上述八座以外,历史上首要座巴哈伊灵曦堂建于1908年的俄国阿什哈巴德城(今土库曼斯坦共和国首都)。1938年被苏维埃政府没收,后来在一场地震中遭受严重破坏并于1962年拆毁。如下图: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悉尼巴哈伊灵曦堂位于北郊英格塞的一片森林高地,1961年9月建成,1965年向公众开放。

走近巴哈伊灵曦堂,觉得它的设计风格独具一格,白色圆顶塔式结构,三层九面,穹顶高耸,像征着在造物主庇荫之下,全人类和所有宗教团结合一。精致的网眼外墙是用经过创新铸造的石英水晶和白色混凝土镶板拼成,数百块用挂钩固定在上部结构的钢铁镶板,每一块都经过细心测量尺寸后,安装在恰好的位置。灵曦堂高38米,最宽处直径为20米,占地面积380,000平方米,置身于周边美丽的绿树花丛之中,给人一种圣洁高雅、肃穆壮观的印象,在悉尼北部属地标性建筑。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进入灵曦堂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十几排简单的木质椅子,椅子都面向以色列阿卡的巴哈欧拉陵寝(这是巴哈伊经典的规定)。前面有一个单人讲台。整个大厅约能容纳500至600人。厅内无神像、无图片、无佛雕、无香火、一片安宁。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举目穹顶,顶部中心及九角星中心都有阿拉伯字,意思是“万荣之荣--荣耀中之最荣耀者”,指巴哈伊教創始人巴哈欧拉。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镂空的拱顶划分为九页花瓣,下接九扇大窗在第二层,又配以九个柱头,底层是九个落地大门(窗),门(窗)上有六个九角星,左右配以雅致的花纹图案。大门之间的石质角柱雕刻着美丽的花纹图案。门旁都摆着鲜花盆景。每座大门外是九个扇型展开的花坛。所有的建筑元素都以“九”为单元,寓意人们可以从各方向加入巴哈伊信仰,象征了人类的多样性及其本质的一体性。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整个建筑大气和谐,晶莹剔透,灿若星空,在美丽肃穆庄重典雅之余,释放出对外包容和开放的信息。人们屏声静气、心怀虔诚地进出大厅,生怕冲撞亵渎了神灵。

       悉尼巴哈伊灵曦堂已建成开放50多年,那些精巧细腻的图案网格装饰,至今纯洁无暇洁白如新。建筑上面的花纹经过了精雕细琢。如果这种建筑装饰手法用于多尘地区,那早就是灰蒙蒙的啦。惊叹之余深感澳洲的空气确实洁净。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一座富有特色的宗教建筑承载了众多信徒的祈祷和期盼,也给周边环境带来了不一样的美丽。作为非宗教信仰者,我景仰灵曦堂的建筑特色和肃穆庄严的氛围。站在厅内,从大厅二层的窗孔花纹间隙可看到湛蓝的天空,觉得自己就是宇宙苍穹下微不足道的芸芸众生,感觉自我的卑微和渺小。

       灵曦堂四周是一片花园,种植了特洛皮、银桦、金合欢、木本梨和几个品种的桉树。园区的附属建筑有游客信息中心、书店、食堂、野餐区、旅社、值班室和巴哈伊社团办公室等。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那天我们游览时,刚好有一个澳洲巴哈伊教的会议在这里举行。会议主持人和灵曦堂负责人分别给我们介绍了巴哈伊教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其基本教义,使我们对巴哈伊教有了初步的了解。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上午11时,教徒们有一个祷告仪式。灵曦堂负责人邀请我们参观和感受仪式过程。

我们进大厅时,教徒们静静端坐着。我们也找好位子悄悄地落座。不一会儿,从二楼传出了动听的歌声。那是唱诗班的女生在歌唱“别忽视我的诫命”。歌词大意是:“人之子啊!你若爱慕我的圣美,就别忽视我的戒律;你想得到我的喜悦,就别忘记我的劝谕。”

接着,诵读三篇经文。分别由三个教徒依次走上讲台照本宣科。首要篇是巴哈伊教经文,第二篇是佛教经文,第三篇是犹太教经文。

诵读三篇经文后,唱诗班又开始歌唱。唱诗班的十几个男女生一齐歌唱“爱之玫瑰”。歌词大意是:“在你的心田里,只种爱的玫瑰。别让友爱与渴望之夜莺,从你手中高飞。”

接下来又诵读五篇经文。首要篇是巴哈伊教经文,第二篇是基督教经文,第三篇是巴哈伊教经文,第四、五篇是印度教经文。由5个人依次上台诵读。

然后,唱诗班又唱歌--“人心磁石”。歌词大意是:“和言善语乃是人心的磁石。它是精神的食粮,它赋予言辞以意义,它是智慧与理解之光的源泉......,不要满足于只用语言表达友谊,要让你的心为所有你遇到的人燃烧出炙热的爱火。

唱完歌,接着诵读三篇经文。首要篇是巴哈伊教经文,第二篇是伊斯兰教经文,第三篇是巴哈伊教经文。仍然由三个人依次诵读。

收关,是唱诗班唱歌--“与我灵交”。歌词大意是:“光明之子啊!忘却一切,只念我,与我交流。此乃我谕令之要旨,你当遵守!”

到这里,唱了四首歌,诵读了11篇经文,祷告仪式结束。除了几段歌声和诵读经文的声音,听不到任何杂音,整个过程肃穆安静,静得连一颗针落在地上都能听见。

人们似乎完成了与上帝的对话,得到了神灵的启示和前进的力量,信心满满、微笑着起身走出大厅。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我曾经目睹过基督教、天主教的祷告仪式,比较起来,巴哈伊教祷告仪式的特点在于:一是没有神父或牧师布道;二是一人诵读经文,其他参与者静坐聆听,不要出声;三是诵读的经文既有巴哈伊教的经文,也有印度教、佛教、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经文,体现了巴哈伊教的包容性;四是没有现场捐款;五是整个祷告仪式比较简洁明快。

巴哈伊教的基本教义就是上苍只此、宗教同源和人类一家。巴哈伊教把寰球上所有的宗教都视为是一个大家庭的成员,所有的宗教同根同源,而且目标一致,相信寰球太平的时代即将到来。看来,巴哈伊教的包容、开放和大度是超越其他宗教的!

..

点击图片,加入移民交流群

       我认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更应倡导和允许文化的多元化。如果一种思想流派长期垄断、一种宗教势力拥众坐大,就目空一切,认为自己是很好的,排斥其它思想或宗教,必然导致寰球的不和谐,甚至给人类带来灾难,古今中外都有许多这样的事例。巴哈伊教的某些主张也许能给危机四伏的地球人类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喜欢 0
收藏 0
0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